可以睡到自然醒,而且不必赶上班、与人互动,心情轻松还省下大把时间?大众对自由工作的 3 大误解,一次说给你听。

身处体制内的人对自由工作者最常见的误解,还有“在家工作一定很爽”。

虽然我相信经过二○二一年五月的三级警戒之后,一定让很多人对于在家工作的幻想完全破灭。尤其是家庭成员不只一个人、相互干扰的情况下,根本难以专注。不过,我还是想分享一下关于“在家工作”的迷思和现实。

延伸阅读:小虎老师专栏|三个在家工作心法:短跑式专注、练习不忍耐,还有第 3 招最奇葩⋯⋯?

迷思一:可以睡到自然醒

理论上,在家工作确实可以睡到自然醒,认识的同行中,有些人每天都睡到快中午才起床,下午两、三点才开始做事。但这和每个人的体质、工作性质有关。我试过很多睡眠时间与工作时间的组合,后来还是觉得固定时间睡觉、起床,工作最有效率。

刚开始自由工作时,新官上任三把火,热情满满。当时每天七点半起床,八点开始工作,做到当天安排的所有工作量都完成为止。


图片|Photo by Helena Lopes on Unsplash

但随着时间过去,我开始变得涣散,沉迷于 YouTube 影片(没办法,悬案、奇人轶事实在太好看了),往往等到十一点才动工,没多久就到了午餐时间。

基于健康考量,我坚持自己煮,时间就在备料、煮饭、吃饭、收拾之间流逝,于是又要等到下午三点,才能重回心流状态。可是没过多久,又要准备晚餐了。

同场加映:上海观察日记|疫情在家还能做些什么?一起做饭,是自我疗愈仪式

这样的生活过了一阵子,真心觉得实在太没效率,也不喜欢把工作拖到晚上。不仅是因为晚上是难得可以和老公聊天的时光,也因为我的最佳状态是上午十一点到下午四点,顶多硬撑一下,极限是晚上六点,再晚就会无法完全专注。

后来我还是规定自己早上九点半前一定要起床,再怎么拖,十点一定要开始工作,否则会一直不想做事。婚后责任变多,分配给自己的时间也变少了,必须限制自由,才能尽快完成任务。

迷思二:在家工作心情很轻松

当了自由工作者后,不必通勤就不再感到烦躁,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吃早餐。不过,毕竟工作和私生活的空间大幅重叠,有时在家会无法完全放松;即便把办公区域缩限在特定范围,可是独自在家工作久了,也会对眼前一成不变的风景感到厌烦。

而且在家工作,忙着忙着天就黑了,常常没有和外界接触,假设独居的话,很可能一整天也没有说话的对象,所以必须刻意外出,替自己制造活动身体、和人群连结的机会,才不至于让身心出现状况。


图片|Photo by Windows on Unsplash

这个烦恼感觉很“凡尔赛”(注:指表面上在诉苦,实则在炫耀),而我曾经以为不出门没有关系。可是人类远比我想像中还需要群聚,仍必须藉由不同环境来转换心情。

尤其是三级警戒时,连续二十天没有出门,整天除了老公以外没有和任何人接触,后来为了拿慢性处方笺才被迫外出——当下发现平时很擅于独处的自己,原来也需要和人群接触,原来我那么多天没出门也会感到郁闷。

这才懂得珍惜可以自由出门的日子,每一次出去散步、买菜、运动,都是格外珍贵的微小幸福时光。

迷思三:在家工作不用通勤,可运用的时间多很多

理论上这个迷思不能说完全错误,可是人性怠惰,往往会造成“时间莫名其妙流失,该做的事情还是没有做完”的状况。毕竟家中诱惑实在太多,和工作相比,柔软的床、舒适的沙发都显得更具吸引力。

猜你想看:远距工作密技|今日宜听:前奏三秒就疯,午后来点轻松,611 在家好 Chill

没有人在旁监视的压力、不用担心老板和同事从背后走过,看见你电脑萤幕正在浏览网拍、YouTube,在家连装忙都不必,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等一下再做”、“看完这个就去工作”的想法,以至于最后的下场就是加班。

尽管在家工作不必浪费时间通勤,也没有无意义的会议和接不完的电话,可是真的突然多出这么多时间,不见得会好好珍惜,总要花一段时日才学得会如何妥善运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