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分享自身经历,传授“认知重组”技巧。藉由练习自我对话,你也能从自我怀疑中脱困!

文| Green

在这个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努力成为一个能让自己和他人都满意的人。

即便我已成为一位心理师,我仍不时陷入自我否定的循环,想要向自己或别人证明我是个“还不错”的人。

猜你喜欢:对自己的选择感到怀疑、没自信?“没有最好的选择,所以也不存在最坏的选择”

毕业后,经过长时间的用心学习、漫长的实习与论文阶段,顺利取得了心理师执照,当下,我充满了成就感,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里程碑。然而,当喜悦过后,我又陷入了自我怀疑的循环。

当我看到他人事业蒸蒸日上时,我习惯性地与他们比较,怀疑自己是否也具备同样的能力。而当我看到他人工作不顺利时,则会稍稍安慰自己,告诉自己或许我还算幸运。


图片|Photo by Sandi Benedicta on Unsplash

这种思维反覆在我心头上演,我常常在想,这样的想法到底要跟着自己多久?好像一直无法停下脚步,告诉自己其实我已经够好了。

或许,这是我一生的课题,即使成为了心理师,看似为他人提供出口和引导,但我的内心也一样脆弱,我也只是一个凡人。

同场加映:30 岁生活停滞不前,如何突破青年危机?接纳成长的必经之路,你并不孤单

成长的过程中,社会的期望和我们对自我的定位,成为每天质疑的声音。当自卑情绪作祟时,只要放松下来,罪恶感就涌上心头,好像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或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就不值得活着。

然而,事实是:永远没有最好的时候。

超越自我否定:认知行为治疗的力量,重新定位自己的信念

在谘商学习期间,我最喜欢认知行为治疗(CBT)。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处理负面思维和情绪困扰的心理治疗方法,强调辨别和挑战不合理的信念,以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

它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套习惯性的思考模式,当一件事情发生时,我们会依据自己的经历或价值观等,进而产生不同的诠释,简而言之,会影响我们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


图片|Photo by Victoriano Izquierdo on Unsplash

认知行为治疗的实践:认知重组

对于我经常有的自我怀疑,我透过 CBT 中几个重要步骤,尝试为自己解套,包括找出自动化思考、中介信念和核心信念:

  • 找出自动化思考:指特定情境下,不自觉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想法或认知。例如:我不能休息,不然我就很糟糕。
  • 找出中介信念:指连结自动化思考与核心信念之间的环节,通常是对自己、他人或情境的解释或评价。例如:我只要没有在工作或进修,就代表我不够好。
  • 找出核心信念:这是我们对自己最根深蒂固的信念。例如:我不够好,就不值得被他人喜爱和接受。

延伸阅读:为何容易产生“罪恶感”?给习惯否定者的 6 项调适练习:适时为自己设立界线

藉由自我对话的练习,我逐渐在自我怀疑中脱困。在探究出自己想法的回圈后,我开始评估这些信念的合理性,并找寻支持或反驳这些想法的实际证据:“有什么证据支持我休息就会变糟糕的想法呢?”、“有什么证据能说明我不够努力呢?”、“我曾经因为没有在工作或进修,就不被他人喜爱吗?”

一连串的问题在脑海中回荡,我却一一给了否定的答案,也清楚这些答案为什么是否定。既然找不到否定自己的证据,就没有理由去相信那些怀疑。

同场加映:不断否定自己怎么办?眼肉芽:包容不足之处,宽容对待缺点

接着,我为自己建立新的信念:“休息和放松是维护身心健康重要的部分,而不是让我变糟糕的事情,这不会减少我的价值。”、“我是一个独特且有价值的人,而这使我值得被他人喜爱和接受。我的价值不取决于外在评价。”

透过这样的练习,每当心中浮现这些以前的想法时,我能够更自信地反驳质疑,这些怀疑的声音也逐渐地减弱了。这样的练习虽然不容易,但 CBT 的可贵之处在于它透过反覆的练习,有助于巩固新的思考和行为习惯。


图片|Photo by Some Tale on Unsplash

每次的抉择,都是当下能做的最好决定!

除了思考的练习,我更开始学习活在当下,释放自己对过去抉择的后悔和自责,开始感激过去的自己,相信当时的我造就了现在的我。

虽然环境和社会框架不会改变,但透过更多的自我帮助和内在对话,我能更加从容地应对每次脑袋又要打架的时候。

猜你想看:从“精致穷”到“乞丐房”:看新世代的集体认同焦虑,你也是其中之一吗?

无论是作为一名心理师还是一个凡人,现在的我能更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脆弱,同时也更懂得欣赏自己的种种特质和过去的选择。生命就像一幅拼图,每个缺角都有存在的必要,而每一块都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