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面试挖掘潜在人才?试着持续追问与延伸艺术性话题,帮你挖掘应征者的潜在特质!

佩姬.马凯(Peggy McKee)2017 年出版的《如何回答面试问题》(How to Answer Interview Questions)中,列出一百多个常见的面试问题。

以下摘录其中几例: 

  • 举一个你在工作上超越自身职责的例子。 
  • 你如何应用自己的特殊技能,帮助组织达成永续成长并产生收益? 
  • 你如何处理工作上的压力? 
  • 你喜欢或不喜欢之前工作的哪些面向? 


图片|Photo by Alex Green on Pexels

这些问题对你来说可能太过普通,你还想看看有没有更进阶一点的题目。于是,你到 Google 上输入关键字“让应征者完全卸下心防的十五道最受欢迎面试问题”,就会搜寻到一篇杰夫.海登(Jeff Haden)所写的文章,以及一整份问题清单。

摘录部分内容如下,真是乏味到让人呵欠连连: 

  • 你最珍惜的失败经验是什么? 
  • 如果你能回到五年前,会给当时的自己什么建议? 

事实上,史丹福大学有一门课是开给工程师,探讨如何有效准备面试,以及回答面试中可能被问到的问题。

他们必须做好准备回答类似这样的范例题: 你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毫无疑问的,多数人已经准备好这题的答案,尤其当你面试较高阶职位的应征者时,他们多半有备而来。当我们在面试场合不只一次听过(是其他面试官问的,我们并非发问者)类似这样的回答:“我觉得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时对工作太过尽心尽力。”

延伸阅读:给求职者的四个问答:该怎么准备履历?面试时该注意些什么?


图片|Photo by Tima Miroshnichenko on Pexels

试问我们能从这样的答案得到多少情报?大概只能得知对方多半读过某本传授面试技巧的书籍吧。 如果你想问应征者过去的实际成就表现,但不想听那种早就准备好的答案,方法就是不断追问他还有没有其他案例,直到对方想不出来为止。

所以不要只问一次:“举一个你在工作上超越职责的例子。”因为这样的问法只能测试对方有没有做好基本准备。你要重复追问一样的问题,过程中不要移开目光,不要以笑容试图缓解紧张的感觉,不要给应征者转移话题的机会,更不要停止追问。 

当你提问时,多数应征者会根据准备好的内容来回答。然而,当你一次又一次追问,通常过不了多久,应征者准备好的答案就已经用完,最终来到见真章的时刻,这时你将看见应征者的思考深度及情绪稳定度。

当应征者不断受到挑战时,他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他能想出多少个例子?当他陷入困境,实在没有答案可以说,便会开始瞎扯吗?他是否能撑住场面?最后,如果某位应征者真的可以举出十七项重大工作成就,那么你多半非常想听听第十七项究竟是什么。 

猜你想看:解密人才招聘关键:找出合适者,而非尽善尽美的完人


图片|Photo by Tima Miroshnichenko on Pexels

对于需要透过创意解决问题的职务来说,你可以重复询问应征者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想法。有经验的工作者多半会准备一、两个答案来回答这类问题,但被问到第五次或第八次时,他们会怎么回答?

当他们不得不坦承“以上是所有我能想出的好答案”时会有什么反应?或许有的应征者会告诉你:“我可以谈谈我的其他想法,不过我不确定是否够好。”这时,你已经踏入应征者毫无准备的未知领域。

你将更了解这个人如何思考、如何应对不寻常情况、如何评估自己想法的品质,以及他对自己的整体评价。 接下来,你可能还会问:“你的哪些成就对同辈来说是非凡或独特的?”同样的,不要只问一次。

请持续追问,让应征者讲出愈多答案愈好。如果你遇到有应征者说出二十三项有别于同侪的成就,哇!那真的非常值得花时间去了解。就算是“我十七岁创办一家成功的公司”这样简单的回答,也十分让人印象深刻。 

推荐阅读:“面试草率、待遇不明讲?”社会新鲜人注意:有这 10 种状况的公司千万别去


图片|Photo by Edmond Dantès on Pexels

大概不会有人想听应征者大谈无聊的商管书或职涯成功学书籍,尤其是他们事先已经准备好的内容。但如果在对话中自然聊起书籍、音乐、电影或其他艺术形式,那么请务必进一步深入这个话题。

以本书的诞生为例,是源自于我们两个人十分合得来,而我们合得来的契机,则是发现两人都很喜欢欧森.史考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的科幻小说《战争游戏》(Ender’s Game)。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就是一系列为少年举办的人才竞赛。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意外的发现彼此同样喜欢书中的坦率直接、对菁英领导制度的深度探讨,以及对人类天赋在多早时能够萌发与显露的看法。

这本小说精准体现出竞争性、趣味性、同理心、游戏化和适时承担必要风险间的完美组合,绝对称得上是一本关于人才议题的好书。 我们讨论到最后,两人更深刻的认识到对于“人才”这个主题的共同兴趣。

因此,如果应征者对于某本书、某种艺术类型,或是某个作品似乎很有心得,那么请你一定要推波助澜让对话持续下去,最终你将能直视此人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