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世代人才比起薪资待遇,更注重内心渴望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本于人格特质打造企业文化,女人迷张玮轩与 Yourator Lydia 不藏私分享:雇主与年轻世代沟通,需要双向互动打造理想沟通环境!

工作职场,为双向互动;雇主与雇员,在相互承诺与彼此赋能之间,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女人迷创办人暨执行长张玮轩(Shuan)与 Yourator 创办人陈秋瑜(Lydia)展开双 CEO 对谈,针对领导者如何打造“雇主品牌”,以及面对新世代人才的招募与养成攻略,进行深度且具有观点的对谈。

猜你想看:女人迷的品牌识别,让你联想到什么?设计师现身:品牌重塑,是不同声音交流的过程

以自身的人格特质驱动企业文化

在创立公司之前,玮轩与 Lydia 分别就职于美商及日商公司,针对过去作为“职员”的甘苦谈,两人饶富兴味地笑了笑。

玮轩率先开口:“Lydia 在日商待了超过三年,我很好奇日商中的职场风气?”Lydia 坦言,女生想要进日商,得要选对产业,“虽然世间大多有日商较为严谨的印象,但新兴产业的组织扁平男女在企业中的角色相对平等,例如网路业便属于这种情况。”

他补充:“这几年,日本确实因为缺工的关系,相较从前更欢迎跨国工作者,但基本上,日本社会重视团体意识与和谐感,即便是那种具备自由开放风气的日商,还是会有所谓的‘读日商空气(空気を読む)’的状况,并且,日本有些社会共识,外国人必须要理解,要基于日本职场文化的共识与同事协作。”

相比所谓多元、公平、共融(DEI)职场,日商整体还是趋近于“文化同质性高”的环境,甚至有些较为传统的公司,会基于一定社会共识去建立组织文化及规章,这也是为什么日商总是给人注重细节、条理分明、实事求是的印象,“对于这一点,是我相当欣赏日商的部分。”

同场加映:你的企业有职场心理安全感吗?团队如何良好互动?教你用“职场关系互动光谱”自我检测

从职场到创业,女性在这个过程中,又为什么更需要突破重围?对此,玮轩及 Lydia 相视颔首,两人有默契地分享自己的观察:“女性创业者所成立的公司,本质肯定是相对 DEI 的。坦白说,如果是一个在男性主导意识较为强烈的环境成长的人,其实他不太会加入女性创业者去成立的公司。”

两个女性创办人根据自身经验与观察表达,会愿意加入“纯女性”创办人所成立公司的男性本就不多,“因为他不想要报告给女老板。”但是其实这样的思维在数位时代里越来越少见。

因此,某种程度上,在女人迷抑或是 Yourator 工作环境中的男性,多半都具备包容与倾听的特质。对此,玮轩深表同意,“反而是我们自己本身的 Identity(身份认同)去驱动这样子的企业文化。”

当代企业厚植雇主品牌,“勇于创新”和“勇敢发声”是关键!

企业文化所衍生的一切企业形象,都可以作为“雇主品牌”的一环,它深入组织、代表组织,同时也形塑了组织的气质。

玮轩提到,正面的雇主品牌案例不少,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从“人才”的选用与培育就开始向下扎根,“因此许多企业会强调人事制度的弹性,这对于新一代创工作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讯息。”除此之外,还包含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学习资源、弹性工时、异地工作的机制。


图片|Photo by Simon Maage on Unsplash

然而,针对目前尚未强化雇主品牌形象的企业,该如何且从何开始呢?Lydia 表示:“通常收到企业想要做雇主品牌的需求时,往往已经有他们定义好的问题,通常我们会针对‘痛点’去做客制化的处理”。

例如:一间正在进行数位转型的企业,在招募上便要强调公司正致力于开创全新事业体,而该事业体风格会如何创新、调整,与原先的事业体做出区隔;另外,一些曾经遇到性别纠纷议题的企业,便需要在沟通的过程中,强调性别平权、升迁平等、妇女权益如何在组织中落实。

延伸阅读:DEI 多元共融|打破家庭工作二选一难题,女人迷远距工作、弹性工时这样实践

每一个企业面对原先的企业体质,在建立面向新时代工作者沟通的“雇主品牌”时,确实需要一定程度地撇开既有的思维,朝向更为多元、公平、共融(DEI)的方向重新建构企业的文化。

针对企业转型的策略与历程,玮轩一再强调,“取决于当下企业认知到的议题是最重要的;其次,当企业体质足够健康,开创新的目标,去做更进一步的公开宣示与承诺也十分重要。”

以女人迷自 2022 年开始经营的“多元共融愿景奖”为例,藉此鼓励企业说明未来的承诺与愿景,“以可口可乐来说,面对未来就业市场的趋势、多元共融的愿景,他们希望高阶主管在性别比例上可以达到 1:1 的程度,这对我而言便是提出具有正面含义的未来性承诺。”

承接玮轩的举例,Lydia 接着说:“我觉得台湾企业里,Dcard 也做得很好。

首先,他们勇敢发声,不怕被讨厌,做的是‘青年世代的革命’,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再者,他们以创新的方式塑造了一个为年轻世代而存在的品牌形象,For Young Generation By Young Generation,这种定位使得年轻人觉得这间公司真的是为他们而存在的,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特点。”

企业若要建立雇主品牌,无论其产业在哪一个领域,保持“勇于创新”和“勇敢发声”的精神是关键,Lydia 相当强调企业“价值观”与“立场”的正向与稳固,如此才能吸引到与公司价值观相符的人才。

延伸阅读:ESG 议题尼尔森调查:X世代重环保、YZ 世代重多元共融

再则,面对新世代的工作者,固守成规将会使企业在人才战上失去先天的优势,专注年轻世代工作者的需求及趋势,是建立雇主品牌策略方针的前提。

创新,才是营造吸引人才、创造正向企业形象的关键,“一切行销手段不过是过程而已,并非目的”,玮轩强调,雇主品牌,应该是具体作为与承诺,是团队的共同文化,而不是为了“行销”而做。在这个时代,与其要说雇主品牌,不如说是——“团队品牌”让组织内的团队为自己发声。

何谓 P 世代人才?有哪些需求及特点?

反覆提及新时代人才,究竟何谓新世代人才呢?而究竟什么是 Gen Z ,或是 P 世代又有什么样的需求与特点?

“我认为 P 世代与 Z 世代非常接近,年龄顶多差个两三年。”Lydia 表示,所谓的 P 世代指的是“Purpose(目的)”为导向的一代,这样的特质反应这些更偏向追求内心渴望,不在屈服于社会期待或传统价值,他们多半屏弃线性的职涯规划,转而选择自由度高、创新或具有创意的职业。

因此,当代企业若想能够招募 P 世代年轻人,就必须让企业愿境更能包容、涵盖其个体化的目标,“例如:每一个人在女人迷工作,他们一定是认定了女人迷的 Purpose(目的),然而他们各自的解读都是不一样的,却有着部分的共同性,所以才能一起工作。”


图片|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P 世代解读这个世界带着非常强烈的主观、个人价值色彩,因此他们也同时是充满创造力的一代,这会导致“要在市面上找到与他的需求(包括混合办公、弹性工时)相符的企业才有可能去上班,如果真的找不到,他就会变成我们时常在讲的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寻求体制外的职涯发展。”Lydia 说。

然而自由工作利弊总在一线之隔,不想被组织束缚,然而长期发展而言个人成长有限,玮轩提到:“完全以自由工作做为职涯的目标,未来还要面临许多困难,在经济上也确实更不稳定一些,这其实是这个时代的另一项挑战。”

猜你想看:【台达 不同凡想.心旅程】海英俊&邹开莲:展望新世代,需要多元共融的思维才能创造卓越

也就是说,愈来愈多人渴望自由地生活与工作,但它背后亦包括该模式对于年轻世代职涯及外来的影响:首先,财富是否有机会能阶段性成长;以及自由工作的模式是否有机会支持 P 世代年轻人中晚年之后的生涯规划?

比起特定年龄段出生的工作者,P 世代更像是一种“身份认同”,而究竟职涯现场该如何回应这样身份认同的工作者呢?

对此,Lydia 表示,“P 世代群体仍有非常复杂的个体差异,对于 Yourator 而言,我们就是尽量媒合不同的公司,透过策展形式让大家知道这个领域有这样一间公司,让新时代的求职者可以认识到较难在传统人力银行上收获的面向。”


图片|Photo by 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

P 世代工作者的出现,同时也给了企业体检的契机,玮轩认为:“其实会有一些 P 世代的工作者,是进行了自我觉察之后,认为工作环境不应该‘只是这样’,他想要看到更多企业愿意为‘人’投注更多的关注和承诺。”

以及,所谓的将真正的意义付诸实现于工作,才是人之所以存在的意义,“女人迷,包括我自己很相信纪伯伦说过的一句话:‘工作是爱的具体化’,所以我们也持续相信,工作不只是工作,它还可以创造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如此一来,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工作的时间便不是浪费。对我来时代的改变,也呼应了我们创业的初衷。”

以双向行动,创造实质的改变

从作为员工,经历美商及日商的工作氛围,直至创业,玮轩与 Lydia 几乎可以说是将理想中的企业持续地付诸实践。

然而“理想”永远在一个修正的过程,企业文化的形成,也是在不断地沟通、对话、迭代、共创中完成的,“工作的意义必须要靠每一个人去创造,同时主管们也不要害怕 Over Communication(过度沟通),我们不追求彼此的意义趋于一致,而是透过沟通创造一个最大公约数,具有共识的一起前进。”

关于理想工作环境的打造,Lydia 也分享,在公司成长的过程里,创办人会一直思考如何改变、如何创造、如何平衡,其文化才能够保持初心但却也不至于不落入“无法动弹”的境地。

有时,一间公司规模在 5 至 6 人时反而可以维持理想的文化特质,然而一但人愈趋增长,变数、需要共识的因子也随之增加,“基本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文化会产生质变,我们要做的,就是维持一贯的组织 DNA,而 DEI 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元素。

延伸阅读:“多元共融的企业管理就像办舞会,确保所有人成为一份子”台湾拜耳总裁杨玉兰:企业 DEI 是看见多元族群的优势与可能性

除此之外,有些公司会选择做 ESG,或者两者混合着做,而这些都需要工具及方法。”而雇主品牌也就从这些“在意”中慢慢长出来。

雇主寻才,人才觅主,本就是一种双向奔赴的关系,面对当代的人才需求、DEI 的职场趋势,雇主品牌如何对应真正合适的人才也是一门学问。


图片|Photo by Hannah Busing on Unsplash

从自身经验、创业历程到建立组织文化的心路历程,玮轩与 Lydia 毫不私藏,共同肩负创造多元职场的使命。

同时,也因为直至目前社会大众对于多元、公平、共融(DEI)的认识度普遍仍然偏低,“这也是为什么女人迷与 Yourator 携手合作,目标扩大 DEI 的认知。我们需要让大家理解 DEI 对于组织和一般人来说的重要性,并且需要进行双向沟通,以实现实质性的改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推动 DEI 的目标。”

访谈的最后,玮轩铿锵有力地强调,打造多元共融生态系,靠的是鼓励更多企业加入改变的行列,唤醒更多人对自己生活与工作的热诚,创造工作的价值也达到自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