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良好沟通?一起来看文中的生活情境和我们可以避免的 4 种对话句型。

口才好和善于对话是两回事。口才可以靠锻炼,但对话却需要双方的努力,如果两人之间的频率不协调,对话就无法顺利进行。

在开始对话前,我们会根据与对方的关系来决定如何说话。和相处自在的人谈话,以及和讨厌的人谈话,对话的内容和方式必然会有所不同。有些人虽然口才很好,但却不擅长与他人对话,主要原因在于不懂得如何根据情况做出适当的对话。

例如把不熟悉的人当作自己的好友,轻浮、随意地进行对话而造成对方误会;或是面对需要温暖安慰的人,却以冷若冰霜的态度谈话。另外,也有些人不管跟对方的关系如何,始终如一地按照自己的风格进行单方面的对话。

由于每个人都会与他人建立各式各样的关系,因此无法在此一一列举适合大家的对话方式,但是所有对话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前提,只要满足这个前提,基本上都可以得到圆满的对话。

进行良好对话的基本前提就是:在自己想说的话和对方想听的话之间取得平衡。

猜你想看:爱的形状|伴侣冲突,隐忍其实是错失彼此了解的机会:3 个沟通心法,为关系创造对话


图片|Photo by EKATERINA BOLOVTSOVA on Pexels

单方面的对话招致的悲剧

裕美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如下所示。

“妈妈,那个艺人是不是很帅?”

“是啊,很帅。不过你功课写完了吗?”

“妈妈,你今天几点会来接我?”

“嗯,下班后马上去接你。你今天的功课都做完了吧?”

“妈妈,这个星期天我可以跟朋友出去玩吗?”

“这个嘛,你好好想一想,这样你不就没时间念书了吗?你那个朋友成绩好吗?”

虽然裕美认为自己所说的话都是为孩子好,但从对话内容看来,可以发现她只是不断重复自己想说的话,呈现出单方面沟通的态度。孩子想要的是心情上的沟通,可是妈妈却只顾着询问与孩子提问无关的问题,这样要如何沟通呢?

认为沟通无效的孩子因此逐渐放弃对话,并将所有的不满都累积在心里。虽然孩子和父母彼此相爱,但是若表达爱意的方式是单向的,那么只会让彼此的矛盾逐渐扩大。当矛盾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转化成不满和愤怒。

身为家长明明尽了最大的努力养育孩子,却在不知不觉间成为给孩子带来伤害和愤怒的加害者。无论原本的关系有多么亲密,情感破裂都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无心的一句话或皱眉的表情,都可能在一瞬间让亲子关系降到冰点。

推荐阅读:Netflix 母亲节必看电影!心理师解析《空巢之旅》:冲突之下仍愿意对话,就是爱的证明


图片|Photo by Ketut Subiyanto on Pexels

良好沟通的条件

“关心”和“共感”是进行良好沟通的必要条件。如果不去关心对方,就会变得只顾自说自话;如果共感不足,就很容易对他人的话产生反感。

最糟糕的沟通,则是希望对方关心自己并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但自己却不去关心对方,也没有对他人的想法感同身受。所以,裕美应该先关心为何孩子会说那些话,并且对她的话产生共鸣。

我也有一个和裕美孩子年龄相仿的女儿。女儿刚上国中时,曾跟我提过歌手 IU 的事。她进入青春期后成了 IU 的粉丝,房间里贴满了 IU 的照片,买了很多她的周边商品,每天听着她的歌,还会跟着哼唱。

因为她未满十四岁,所以无法注册粉丝俱乐部,为此还用我的名义加入。看着孩子追星的模样,我可以看到她的依附对象从父母转变为艺人的社会化过程,也就是说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存在了。

因此我很感谢 IU,感谢她代替父母成为孩子喜欢的对象。由于怀抱着感恩之情,所以我也开始关注 IU,对于她是一位具有个人魅力的优秀歌手这一点也产生了共鸣。不久前看着出现在电视上的 IU,我们家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同场加映:明确具体的指令、直接坚定的态度,8 个沟通技巧,帮你掌握亲子界线!


图片|Photo by Gustavo Fring on Pexels

“像 IU 这么会唱歌、长得又漂亮的人,竟然在选秀中落选二十多次。好不容易才被中小型娱乐公司选上,却又遭到诈骗事件。不过 IU 还是选择继续挑战,所以才会有现在的她。真是了不起啊!面对失败还能屡败屡战,如果是爸爸的话,可能会变得畏缩不前。”

孩子听完我说的话后,一脸惊讶地说道:“哇,这些事我也知道,但你是怎么会知道这些呢?”接着孩子立刻讲述了 IU 的另一个幕后故事。

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对话若是能够不断地上演,那么即使是琐碎的问题,孩子也会期待着“不知道爸爸这次会怎么说”而享受着亲子之间的对话。由此可见,共感和关心,可以打造乐于沟通的亲密关系。

应该避免的地雷句型

为了让对话能够顺利进行,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懂得说出适当的话很重要,而把不该说出口的话放在心里也很重要。当对话持续进行时,我们很容易把未经思考的话语脱口而出,但这么做往往会造成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状况。

即便说话的人认为自己的话是不带个人情感的中立意见,但就听的人而言可能会觉得相当刺耳。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而对我来说,只要听到下列四句话时,都会让我心里不太舒服。

1. 老实说

虽然说话的人是为了坦率地表达心情而使用这句话,但是根据状况的不同,这句话可能听起来会带有攻击的意味,况且这句话的后面通常会出现粗暴和否定的话语。实话实说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没有考虑到对方心情的诚实,往往会变成一种轻率的语言暴力。

就像阿拉伯谚语说的:“若要射出尖锐的真相之箭,就必须在箭头沾上蜂蜜。”我建议可以变更一下表达方式,用“这是我个人的想法”来取代“老实说”,应该会更好。

“老实说,你当时穿的衣服实在是太俗气了。”

→“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你当时穿的衣服好像不太适合你!”


图片|Photo by Arina Krasnikova on Pexels

2. 那个我知道

无法明确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却装作好像知道的时候,通常就会出现这样的表达方式。如果真的理解,就应该对他人无可奈何的情况产生共鸣。如果真的知道对方情况却还指责他,我想应该没有比这更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了。

即使对方讲述相同的话,也不一定要说“那个我知道”,因为还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

“我知道你很辛苦,但并不是只有你辛苦。”

→“大家都很辛苦,我们彼此多照顾一下对方吧。”

“我知道你很敏感,但你也不能这么说。”

→“如果心情变得敏感,很多话不小心就会脱口而出。”

3. 虽然不关我的事

应该没有比这句话更不负责任的表现了,听起来给人的观感就是不想跟目前的状况扯上关系。在此建议尽量别说出这句话,即使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最好也要表现出只要有机会就会尽力了解的态度。

“那件事是怎么一回事?”

“那件事不关我的事啊。”

→“这个嘛,我不知道那件事怎么会变成这样,但是我正在了解中。”

延伸阅读:避免向下沟通、为他人贴标签!改变三种沟通习惯,建立好关系


图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4. 这不像你的作风

“拥有自己的作风”这句话不是限制自己的意思,而是想要寻找真正的自己。但是当别人对自己说“要有你的作风”时,就好像他对我已经有了既定的印象,想要把我关进那个框架里似的,让人感觉很不快。

这句话听起来会有一种“你最好不要做出超过自身能力的行为”,或是要求你按照往常的习惯来做事的感觉。因此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就会产生一种“到底我的作风是指什么”的反驳心理。即使不用“这不像你的作风”的表达方式,也不会影响到对话的进行。

“这件事的处理方式,怎么不太像你平时的作风啊?”

→“看起来与平时不太一样,你那天的状态是不是不太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令人感到刺耳的表达方式。如果听到这种不舒服的话,你可以牢记在心,至少要提醒自己别使用这些话语。若能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态进行沟通,那么你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成为一名懂得深思熟虑再进行对话的好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