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愿意帮人但却不好意思请人帮忙吗?也许这样的你,也曾是“亲职化”的孩子⋯⋯

文| 裕禾诊疗室

你很爱照顾人吗?让我来和大家谈谈亲职化这件事:被逼迫长大的小大人。

许久没到图书馆看书的我,今天到图书馆借了书,发现多了好多关于童年创伤、内在小孩的书籍,而看到这些关键字,我的大脑不禁也涌进了之前病患问我“每个人都会有个内在小孩吗?”

内在小孩曾经是红极一时的说词,几乎许多专业与非专业都在谈及内在小孩这件事,但谈及内在小孩,我更关心的事是在我刚踏进心理领域初期就非常感兴趣的一个现象:亲职化。


图片|Photo by Yan Krukau on Pexels

亲职化是什么?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

亲职化我常常会用一个现象来比喻,而病患们便会秒懂这是怎样的一个现象。就是一个小孩在做一个大人会做的事情,而这件事本由该大人做,却变成一个孩子做的事情。

这是一个亲职任务反转的情形,应该照顾人的大人变成了一个失职、失功能的父母,而孩子却成为了父母的角色,担起了父母的亲职任务,就像做家事、煮饭菜、照顾弟妹,甚至在小小年纪就可能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

这在我看来都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而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还会有个非常显着的特质,叫做“照顾者特质”。

亲职化的小孩在长大后,小时候可以常常担任老师的小老师、小帮手,大家的便利贴,而在长大后也会习惯于热心助人,但这是个不由自主的特质。但是,奇怪的是热于助人的他们,却都不会接受别人的帮忙,而当自己有难时,也会期望自己可以解决而不请人帮忙。

同场加映:梦想都在长大后幻灭?《我会飞》:学会转念,就能在适合的天地里翱翔


图片|Photo by olia danilevich on Pexels

亲职化是一种源自于无法信任而出现的心理现象。

读到这,你是不是开始觉得自己好像就是这么一回事?

你或许会开始想为何喜爱帮助别人的我,却总不爱麻烦别人、请别人帮忙我这件事。我深刻体会这种感觉,因为我也是一位亲职化的孩子成长的大人。

在自身感受以及学术文献整理后,我整理出了一个结论,因着小时候的这些经验,我们无法去相信我们的父母“有办法帮我”这件事,进而从父母发展到身边的所有人,所以发展出了“我只能靠我自己”的超人信念。

这一切都源自于一次次地失望而形成的“不信任”,让我们不会想去找人帮忙我们,因为我们不相信别人帮的了我们,同样地,会帮助别人也存在着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知道找不到帮助的困难,我们同理了,而想要帮忙;另一方面,我们也觉得对方做不到,需要我们去完成这件事才行。

研究结果说这是种伤害,可是在现实环境下这却是出自于“不得已”之下的结果。

猜你想看:“坏”是心理创伤的延伸:从七部经典电影反派角色看长大后的失与痛


图片|Photo by Monstera on Pexels

许多研究学者都提出了亲职化孩子有非常强烈的“不公平感”,在国外对于不同种族如黑人与白人的研究,各个年龄族群的研究;国内的研究也皆显示了这些情形,另外很特别且一致的研究结果是通常也和出生序、性别有很大的相关。

每次当我揭露了这个研究结果后,病患总会给我一个“啊哈”的反应。亲职化通常发生在出生序较前面,如老大、老二,而性别为女性的人身上。这当然也和社会、文化有所关联,出生序本来就会影响我们的个人特质,更不用说以关系取向为人际关系的女性,所以这一切事实上都是有迹可循的。

面对亲职化,我们可以有的学习是什么?

“亲职化的我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现象,而非一个问题。”这常常是我的回答,亲职化不好也不坏,更没有对错。学者发现美国在工业时期发达时出现了一堆这样的孩子,而在台湾开始蓬勃发展时更是如此,当今社会双薪家庭,若是需要工作辛苦才能维持家计的家庭更是如此。

不需要怪罪你的父母剥夺了你的童年,逼迫你成长成现在的样子。其实看看现在的你,不也挺好的吗?而当我们知道问题的本身时,我们就会知道该怎么做。这是我常常告诉病患的“有觉察就会有改变”,真的不用迫切渴望得到一个 SOP 的解答。

我会想建议你可以做的事有以下:

偶尔试着让别人帮你一次呢?可以不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是一件很容易完成的事,例如顺手的请同事帮你印一份文件,带杯咖啡;询问父母能否帮你带一下孩子;请伴侣能否帮忙自己载个东西?


图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然而不是要你很愤世的开始什么事都要别人帮你,这会变成别人口中的“巨婴”。

我期望你做的都是希望你能开始学习“信任”这件事,有没有想过当身边的人帮忙你后,你们之间的关系变化,“请人帮忙”是一种正向关系的体现,因为你们一定有某种程度的关系,才会有办法进行“帮忙”这件事。

而在逐渐逐渐的“互惠”过程中,你也能开始慢慢建立对人的信任。对人保持高度质疑、警觉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若是这个世界只有你一个人岂不是太辛苦、太累又太孤单了呢?

就好像“过敏”这个生理反应一样,这是“过度反应”的体现,而你的亲职化也是需要慢慢适应的,就在一步一步的开始适应后,你不会在难过许多重担都由你承担,不会在沈浸在不公平感的里面。

你已不再是那个需要承担大人责任的孩子了,你是个有能力给自己快乐的大人了。

这里是裕禾诊疗室,欢迎与我讨论你的心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