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 YouTube 频道《深夜保健室》之后,华人首席性健康管理师 童嵩珍与深夜保健室节目主持人 郑家纯二度携手,推出以实战技巧、身体探索与自我练习为主轴的《深夜练爱课》。情欲的探索,即是关系的探索,亦是对自我的探索。

以爱为名展开的情欲探索,很多时候曲高和寡,仍在倡议意识的阶段,然而童老师与家纯不畏阻碍,专注对于正确“性学知识”的科普,并试图从“性”的角度讨论亲密关系的更多可能性。

接受访谈时,华人首席性健康管理师童嵩珍不断强调,“个人从生理、心理到关系,两人之间从暧昧、坠入到进入关系,我们关注全阶段的‘性’议题,如何正视困扰,让双方在‘性’这件事上更协调。我们讲的不是哗众取宠的‘取悦’,而是全面化、系统性的谈身心灵与情欲的关系。”

对的人并非“找到”,而是“创造”

情欲是创造之母,女性身体因为性而充满,因为性而创造,在实质上与心灵上都更具有生命力。

家纯说,我们对性爱了解越多,便更能了解自己,“情欲与恋爱,每一个人口味不同,喜欢与满足的地方也不一样,这件事情在情绪与感官上都无法与其他经验相比,例如享用美食有天花板,很多时候我们更在意当下心情、氛围,以及与谁同桌,那段回忆会影响到你对‘美食’的评价与定义,性爱也是一样的。”

同场加映:女生想要的性爱长怎样?专访 《脸红体位床游》PM Audreyx张玮轩:高潮是扩张与胀满

然而所谓的美好性爱并没有标准答案,很多人习惯在“性爱”中套入脚本、预设立场,期待能以技术取“胜”,然而这么做不但难以获得好效果,反而更容易遗失,而性爱的本质,在于缠绵与共感,在于彼此的需求都被重视,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体与心灵皆愿意被包容。

童老师提到,“这么多年性治疗的经验告诉我,很多人以为‘性’与‘爱’不需要学习,但其实绝大部分的人都把性爱简单化到只剩技巧,其实是不对的。我想这门课程最想传递的,就是这个简单的讯息:我们可以透过探索、理解与包容,去分享如何才能让关系变得更好。”

让关系变得更好,看似一个微小的期待,其实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脉络,需要足够敞开,才能够进入并展开探索。

许多人对于美好性爱与关系经营多有误解,以为“对的人”是找到,而非创造,“热情需要引导和引燃,很多人认为,爱你的人会‘自然’产生热烈的情感,但这其实只是爱情关系刚开始的状态,它要如何维系、如何保鲜,全靠经营。”

同场加映:【深夜脸红红】EP9|性爱教室第三堂:让他好舒服的前戏技巧大公开

没有不努力便能完美的关系,同理于性爱。家纯以缓慢的口吻,耐心地阐述:“很多人以为,我只要照着食谱做,与伴侣的性关系就可以达到完美,但其实很难。

每一个人的欲望不同,有些伴侣在进行互动时不需要太多的言语表达,自然而然就会走到相互心电感应的那头,然而,有些人却需要氛围营造,需要对话,需要细细理解。

这堂课的目的不是创造焦虑感及威胁感,或让大家感觉自己有什么不足需要特意加强,而是希望可以传递正确的心态,不管吸收到什么样的讯息,我们都有能力内化为自己的感想与心得,以此为基础创造出更新奇的想法也不一定。”

性爱就像双人舞,需要有“一人”挑起与带动

《深夜练爱课》希望作为起点,而非万灵丹,童老师与家纯皆相当笃定,关于性爱的学习与思考,可以产生涟漪效应,它影响着我们对于自己的了解、认识与观察,同时也关乎我们伴侣关系是否和谐、坦承与彼此尊重。

性爱就像‘双人舞’,要先有其中一方发起,另一个人才有机会被你引导和带动。

华人首席性健康管理师 童嵩珍

谈起彼此的合作,家纯谦逊地笑说,自己在专业上确实仍有不足,在《深夜练爱课》中,将会以童老师的夥伴作为角色定位,在旁进行分享与补充。

“老师累积十多年的学术专业,及实务经验相当丰富,在台湾没有比人比童老师更能胜任这门课,当初在《深夜保健室》第一季认识老师,对于整个团队而言,就有如挖到一座矿场,在彼此交谈中,让我们有更多想法延伸更全面的内容。”

而相比于过去节目制作,课程内容将会更加系统化且严谨,并从“自我认识”与“关系经营”的角度去看待性爱。童老师提到,许多性爱不协调问题的背后,其实都是沟通的问题,但情侣双方的沟通能否同频,也关乎到两人是否足够了解自己。

“先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了解自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主角,明白且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并与伴侣分享,才能够促成更好的伴侣关系,并达到共振的效应。”

在关系中,人无法也不会单独存在,与伴侣分享是关系经营的根本,也是改善性生活的起点。“了解自己是改变的开始,因为要去改变他人非常困难,很多时候想在关系当中创造改变,得先从自己‘起而行’开始。”

同场加映:五个性爱沟通法则,让妳与另一半越做越爽

掌握性的节奏,从自我的认识与引导开始,双人互动的起始在于有一方开始觉察与改变,静静聆听、细细探索,去挖掘欲望的形状,并给予合适的回应。

童老师与家纯一再强调可以慢、不要急,“只要心态是正确的,不论接收到什么样的资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经由内化,形成自己的感想与实践,相信一切微小的改变都有机会产生更多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