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怪物》剖析了各种社会议题,一起从日本性别偏见与集体主义的角度看《怪物》的深刻涵义吧!

“谁⋯⋯谁是怪物呀?”男孩凑和伊里在森林里遭弃置的巴士上游戏,聊着关于转世与再生的远方,玩着“谁是怪物”的游戏,扮演投胎后想成为的动物。

究竟,这世界上的“怪物”是怎么被形塑出来的?这是日本名导是枝裕和最新电影《怪物》所抛出的问题,有没有可能,我们都是另一个人眼里的冷血怪物?

日本电影《怪物》让我想起去年斩获 2022 坎城影展评审团大奖的《亲密》(Closed),同样讲述两个男孩之间内在情感与外在现实的拉扯。

特别之处在于《怪物》透过三幕剧形式呈现母亲早织、老师保利和男孩凑与伊里的独立视角,以此作为电影的基础叙事架构,扩增了文本本身与其外延社会的互动关系和意义,同时也让观众犹如沿途捡拾面包屑,对人物乃至于情节的掌握从破碎渐趋完整。

延伸阅读:你可以是同性恋,但别被说娘炮?《月光下的蓝色男孩》谈有毒男子气概:柔软才是真正刚强


图片|《怪物》剧照

无法抵达的理解,让每个人都成了他人眼里可憎的怪物

《怪物》的叙事形式最值得玩味之处,在于观影过程本身即是对于人物偏见建立,又不断被打破的过程。

在母亲早织的世界里,儿子凑的种种行为皆隐约散发着不寻常的迹象:胡乱剪了一地的头发、耳朵上莫名的伤痕、在深夜的山洞里碎念着怪物、赫然从行驶的车上激动地一跃而下。这一切指向了学校里常去酒店光顾,对凑不当管教的保利老师。

于是早织悻悻然冲去学校兴师问罪,果不其然,道歉毫无悔意,嘴里嚼着糖果,甚至一再闪躲她的提问。保利,是那个最该死的怪物吗?

然而,切换到保利老师的视角,观众立马得到了一个完全相反的形象:笑容和蔼可亲、和女友甜蜜互动、对文字极其讲究、遇见被霸凌的伊里同学主动出手相助。是孩子们一场幼稚的玩笑直播,导致保利被街坊邻居贴上了“玩世不恭”的渣男标签。

接着,莫名遭伊里指控体罚麦野凑,渴望出面向家长澄清误会的保利老师,却被学校的同事和校长阻挡,要求他以事先准备好的脚本,避重就轻地演绎一场诚恳的道歉戏码。因为他们说,这年头的家长都是怪物般的存在,动辄把孩子的问题全推给校方,多说多错。

那么,世故官僚的学校高层,以及拿他人名声当玩笑的幼稚学生,是怪物吗?还是,胡乱罗织老师体罚罪名的,男孩凑和伊里,才是最该被检讨的怪物呢?

猜你想看:如何走出校园霸凌创伤?让身体连结情绪,4 方法疗伤|为你点歌〈疯狂世界 Mad world〉


图片|《怪物》剧照

“我有喜欢的人,但我不能让别人知道,所以说谎了。因为如果被别人知道了,我就会变得无法幸福。”

最终,麦野凑在看见绝望着渴死的保利站在顶楼后,承认了自己撒下的谎,原来这一切灾祸背后被遮掩的,是两个男孩凑和伊里,彼此间刻骨铭心、相互扶持却不容日本社会所允许的爱恋。

难道我们真的能说,他们是怪物吗?我想,这是因为每个人所珍视与想守护的都不一样,于是所有人的视野都存在着先天的局限,因此“理解的偏颇与误差”便会把人活生生地变成了可憎的怪物。

我们看得见人的穿着、样貌、仪态和行为,却永远望不见内里的灵魂,“理解的无法抵达”正是人们“孤独”的源头,也是许多痛苦与悲剧的起因。

从男孩的青涩秘恋,瞥见日本社会森严的性别偏见与集体主义

如果说,男孩凑和伊里必须要藉由撒谎才能守住幸福,甚至需要建造一座“秘密乌托邦”(即山洞后的弃置车厢)来隔绝现实世界的污染,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背后到底存在着怎么样的阻力?,

在母亲早织的眼里,男孩凑的异常行为,其实反映的是“内在情感”与“外界眼光”的冲突。男孩在还没有了解自己之前,便拚了命地要保护别人内心的期待。母亲在车上对着凑说:“不用成为多么厉害的人,只要拥有平凡的家庭就好。”

凑回答:“我没有办法成为像爸爸一样的人。”母亲误解,凑跳车,或许出于无法活成他人所望的压力,或许是为了接伊里的那通电话。一端是自己的情感,另一端是母亲的寄盼,凑在天秤的两端中摇摆、茫然。

故事一开头母亲叫凑要走在白线内侧,隐隐透露着其对“正确”与“规矩”的执着。而当依里在凑面前念出每朵花的名称时,凑对他说:“妈妈说过懂花名的男生,不会受女生欢迎。”

由此,我们能观察到,“家庭”作为每个人社会化的第一个场域,其成员所传递之“性别偏见”实际上会默默地形塑孩子的性别认知,从而习得该“展演出怎样的形象”才符合自己的生理性别。

推荐阅读:宋仲基再婚,关宋慧乔什么事?人生并非“单身即地狱”,看社会的性别偏见


图片|《怪物》剧照

另一方面,我们同样可以在性情较细腻阴柔的伊里的家庭中,洞见更为残暴的父权专制现象。摇头晃脑的伊里时常嚷嚷着父亲说自己是“猪脑袋”,是需要“矫正”和“治疗”的患者。

在电影的尾段,伊里的父亲甚至逼着他向凑说,自己的疾病治好了,要搬去心仪的女生家附近,谢谢他这阵子以来的照顾。藉由污名化同性倾向,来将孩子捏塑成自己认为的“正常”模样,以暴力的方式令其顺服,对于一个尚在成长的幼童来说,无疑是对纯稚心灵的毁灭性屠杀。

不仅在家庭场域,“学校”作为所有人第二个社会化的场域,电影里的同侪也不约而同展现了令人发指的性别霸凌,将不符合性别刻板印象,总和女生玩在一起的伊里,当作所有人蹂躏践踏的玩物。

为了阻止同学欺负依里,凑发狂似地乱丢教室里的东西,成为了保利老师眼里潜在的霸凌加害者。不过,同学对依里的霸凌日常依旧持续,甚至怀疑起了凑是否和伊里同属一个阵营。

在莫大的群众压力下,凑无法明目张胆地公开守护被欺负的伊里,因为怕被视作和他一样的怪物。日本文化十分重视民族精神,强调集体主义,任何场域里特立独行的人都很容易被贬斥、排挤,因此校园霸凌中的受害者经常是团体中特别“不一样”的人。

从这样的文化观点出发,我们不难理解何以凑会因为不跟着一起霸凌伊里,而遭到众人轻蔑的眼光,进而引发两人之间的肢体冲突。终究,他们之间的亲密是不被这个世界所接纳的。

结语:愿我们无论以何种样貌,都能好好地被爱着

“如果只有部分人得到,并不能称作幸福;所有的人都能得到,才能称作幸福。”校长对着凑这样说,他想通了,他想抛弃母亲对于正确的坚持,以及寄予他的“成家”渴望,他找到了远比“家庭”更可贵的宝物。

于是他跑呀跑,跑呀跑,跑进伊里的家,把浸泡在浴缸里浑身是伤的伊里救出来,带着他,在暴雨侵袭的台风天里,穿越山洞,重返至停驶的巴士里。尽管大人们无论如何拨开泥沙,皆无法看见男孩们,但在男孩的世界里,他们逃出了被土石掩埋的车厢。

凑和伊里两人如往昔般,在阳光普照的嫩绿草原上奔跑、尖叫,即便沾满泥泞仍不畏惧地朝前方迈进,我想这便是是枝裕和独有的温柔,在平凡且带有脏污的世界里,捕捉出角色最动人的瞬间,让观众走出戏院后,各自在心底晕染出角色的明天。

同场加映:性别选书|《雨过天青》:每个人都值得被爱、被祝福


图片|《怪物》剧照

好像世界无论如何残忍,他们都会继续,继续往前走。那一刻,他们有没有存活下来,或成功转世都不是那么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某一天真的能够足够善良,让男孩们不再需要一座隐匿于都市喧嚣的乌托邦。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怪物,有自己独特的癖好、坏脾气和软弱,还有无数深藏在心底无法吐露的秘密;也或许我们每个人不过就是普通的平凡人,有想要守护的人和梦想,有渴望抵达的远方。

偶尔明智、偶尔笨拙、偶尔犯错,只愿我们无论以何种样貌,都能好好地被接纳、被呵护和被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