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逐渐失去激情吗?也许你们需要“好好吵一架”,说出心底真正的渴望,是修复关系的第一步!

不少人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关系,但要进入一段谈亲密、论需要的关系,要么是进不去,要么在里面卡死。

又有一些人,往往是市场上的成功人士,他们能安顿伴侣的生活、照顾小孩的开销,一家和睦。但他们其实只是自恋地管理关系,他们从不知道伴侣心底在想什么、孩子想要什么,更无法去好好沟通、谈谈彼此的关系。

也许人们得承认,在关系这件事上,很常只是在重复犯错。


图片|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关系不应变得理所当然

当两人关系停止发展,变得僵硬和缺乏弹性时,夫妻的性生活就会出现问题。

关系很难,它在固定中要求转动,在转动中又渴望固定。而人们往往只追求固定的一面。

固定的是对角色的要求,他是去爱 / 去照顾、理性的 / 木讷的;而她是被爱 / 任性的、感性 / 有趣的。但在今天物质化的社会中,固定更象征着“拥有”,拥有的就是“我的东西”。就像一个名牌包,未得到时想追求,得到时就放一头。

延伸阅读:感情稳定却觉得乏味?掌握 6 个恋爱法则,“好关系”是“好自我”的延伸

伴侣间的相处常变得“理所当然”。换言之,不论好与坏的面向或特质都不再改变地僵化,人们确信于自己对对方的那套看法,二人就变得“没有沟通的需要”。最后,纵使对方从未改变,还是会理所当然地变得“不再吸引”。

佛洛伊德说过只要知道一个人的性生活样态,他就能够分析出那人的性格。延伸这个精神分析的观点,了解伴侣间的性生活与态度,我们也可以推敲出二人关系出了什么问题。

几乎所有死床超过一年的伴侣来到谘商中,都有一方承认眼中的对方已不再吸引,而另一方很可能仍有欲望但不敢表达,只能独自在心中委曲或怨怼,深怕尴尬的平衡被搅乱。


图片|Photo by Obie Fernandez on Unsplash

性关系是情感关系的展示厅

在避免冲突的关系中,通常根本不会有性爱,但揭发外遇会引发欲望,突然之间就是激情地做爱。

接下来的故事是,一方不敢表达“我觉得你已经不再吸引!”,另一方也不敢问“你是不是不想跟我做了?”

二人用回避性爱来回避心中对关系的不安与不满。因此,性事是关系中各层面问题最常平行展示的场域。

到这时候,外遇往往以干柴遇上烈火的方式燃烧起来,不少夫妻就是因为发现对方外遇而来做伴侣谘商的。有趣的是,原本多年没有性生活的二人,往往会在这难过、气愤、内疚之际,重新发生性爱:“我们昨天做了!上一次可能是两年前吧!”

这是为什么呢?内疚的一方想弥补,受伤的一方求安慰,二人在性爱的合一与融合中,企图保住夫妻仍是一体的安全感,对抗打破了关系“固定”的面具底下渗漏出的“不确定性”。

但当不确定性太大,如太多的失望与创伤,抹杀了对未来的丁点希望时,结局还是决定分开。但常见的消除不确定性的方法,就是去(多)生一个孩子、搬个新家、去别国长期旅游,转移重心。

猜你喜欢:不安全感让关系破了洞?三个方法抚平焦虑,比别人先对自己说“我爱你”

被排挤的丈夫会开始外遇?

许多夫妻一旦有了孩子,就失去了与对方的情感连结。这个问题与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因为小孩的缘故,而被残酷地排除在外有关。

过去无法在伴侣身上被满足的情感需求,一般会转往从孩子身上获取。大部份国家的文化里,都是母亲从跟孩子的情感连结中得到补偿,因为二人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照顾都是最亲密的,而父亲则很常被母子二人排除在外。

我听过好几位男生个案都这样抱怨过:“她爱孩子多于爱我,她心中第一位永远是孩子,我都不知道被放到哪里去!”

这些抱怨背后是不被珍视、被冷待、被有意无意排挤下难言的伤。许多时候伴侣不知道对方有这样的抱怨,因为这些需要对男性而言往往难以启齿,只有在谘商的安全环境中才有机会表达。

只是心底的表达过后,未必能换来关系的深化沟通。伴侣倾向回到平日的吵嚷争执里,争个谁是谁非,并同样的回到平日吵架后的死胡同里,生闷气、压抑不满、回到各自的洞里,或发展外遇。

猜你喜欢:高敏感族心理受伤却拼命压抑?为了修复关系而过度努力,小心陷入恶性循环

孩子认真玩游戏,大人可否认真吵架?

要成为一对够幸福的伴侣,其中的诀窍并不是不吵架,而是要学会真正的和好,以及好好地修复关系。

伴侣间很吊诡的现象是,他们要不什么都能够吵一遍,要不在关节点上回避冲突。我总是好奇他们在怕什么?如果表达出不满会怎样吗?大部份的答案都是:“我不知道之后能怎样做。如果他生气、哭泣,闹分手呢?”

不会修复关系,是指人们不知道表达出那些累积在心中的不满与需要以后,能够怎样应对对方的反应,并有效地继续沟通。因此,大部份情侣其实不会吵架,他们可能只在找架来吵,却不懂得“吵架的艺术”,即学会吵一场好架、认真地好好吵架。


图片|Photo by Andrik Langfield on Unsplash

小孩子玩游戏是无比认真的,他们不是大人为了消磨时间才玩游戏,游戏是需要全心投入对待,然后才能好好结束,甚至在输掉以后继续跟对方做好朋友。同样,认真地吵架,吵出那些心中的渴望与需求与不满,而不是那些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事,才能够在结束后来到修复的环节。

谁都无法完全满足对方的愿望,但关系存在于你们的尝试。这些连结和回应对方的尝试,有些会成功,有些不会。但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不断地询问和理解,才能使关系成长,而不是枯萎和死亡。

上面五句引言,都来自苏珊娜·阿贝西(Susanna Abse)的《我们为何不爱了?》。阿贝西从事精神分析心理治疗超过 30 年,她在英国几个主要的精神分析机构都曾任要职,也活跃于网路,发表心理健康、社论或政治文章与公众对话。

在我眼中,虽然明显看到她客体关系(克莱恩派)与分析心理学(荣格派)的理论基调,但阿贝西这本书作是以 13 个伴侣故事构成,可读性高,任何想藉此思考或检视伴侣关系的人都很适合。

同场加映:“我们给不出自己没有的东西”在爱人之前,先好好地爱你自己

如何不重复犯错?

最后,我想起一首 2009 年的粤语歌,是由林夕作词,陈辉阳作曲,古巨基演唱的〈重复犯错〉,当中副歌唱道:

突然之间 很喜欢你恨我
我从未爱到要生生死死那么多
结束感情最悲壮结果
原来似以掌心扑火
未算得到 偏得到你 是哪位错
难道你我以相恋失恋去切磋
会令情侣受苦已是爱
但我答应我永不要重复犯错

猜你喜欢:自欺欺人不是逃避,而是伤痛的过渡!陈晓唯读《有母亲等待的故乡》悟出修补内心的方法

在面临关系结束之际,人们才突然喜欢被恨的感觉、才发现过去一直回避着那些爱到要生要死却真实活着的感觉,也就是说,二人从未真正的表达自己,好好吵架——因为爱而真正认真的吵,怎会没有恨和泪?

在面临情感告吹一刻,人们才意会到过去不算是真正“得到”对方,即二人可能在“拥有”的关系层面里把彼此当做理所当然,但缺少了心的交会。所以,一方决定不要重复犯错,犯着回避冲突、不去表达需求与不满的错。

有多少人敢说自己懂得关系?要懂,便要懂得好好吵架,才有机会好好相爱,让关系随年月成长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