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 运动不仅唤起对性别、身体自主权议题的关注,也让我们注意到辨识潜在加害者的重要性,一起来看有哪些特征需要注意吧!

文|陈孟吟谘商心理师/旭立心理谘商中心

随着最近名人及演艺圈性骚及性侵事件的连环爆,常听到 MeToo 一词不断地被提及,您或许还疑惑 MeToo 到底是什么?

MeToo 运动的起源

MeToo 运动是从欧美国家延烧到其他国家,当然也渐渐延伸至台湾。

虽然 MeToo 早在 2006 年就由社运作家塔拉纳伯克(Tarana Burke)发起,却一直到 2017 年美国好莱坞王牌制片人哈维温斯坦(Harvey Weinstein)受多名女星指控性侵与性骚,才开始正视这个议题。

其中一位知名演员艾莉莎米兰诺(Alyssa Milano),使用了 MeToo 标签,鼓励女性在推特上公开被性侵害或性骚扰的经历,希望让大家意识到这些行为有多么地普遍及严重。

另外,喊出 MeToo(我也一样)也提供心理上的同理支持,让其他受害者知道他们并不孤单,我也经历相同的处境。

延伸阅读:写在 MeToo 黄子佼事件后:“原谅”不代表没有责任,而是不在情绪上过度咎责


图片|Photo by MART PRODUCTION on Pexels

临床现场看见 MeToo 的力量

然而,在我临床实务中,这股浪潮也引发了在谘商室的个案,逐渐唤起过去尘封已久的性骚或性侵经验,也正因为 MeToo 的推动,赋予他们勇气及力量,主动提及过往的受害经历。

或许还无法在社群媒体或对亲友公开地说,但至少愿意在谘商室里选择揭露出来这个难以启齿的创伤事件。很多时候,从被性骚扰、性侵害中恢复,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复原过程可能很痛苦。

承认自己被性侵或被骚扰,有时候可能会非常困难,除了害怕他人的反应,担心别人会怎么批判或污名化之外,还要面对内疚和羞愧感。

这些内疚和羞愧,经常会演变成责怪自己,像是怪自己当时没有勇敢拒绝、没有更加谨慎小心;或怪自己信任了一个不应该信任的人、真不应该没有警觉而不小心喝醉或上了他的车等。

猜你想看:台剧《亲爱坏蛋》看 MeToo 事件下,受害者家属的矛盾:别把盟友变敌人


图片|Photo by MART PRODUCTION on Pexels

在临床上往往发现,即便个案在理智上明白自己不应该为受性侵或性骚等行为负起责任,但还是会因为内疚和羞愧而感到困扰,这些感受可能会在被侵犯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几年后才浮现。

尤其是权势性交,在有权力关系运作的情况下,造成被害人受此权力压迫,碍于“害怕权势”、“担心权势报复”、“担心利益受损”、“说了别人也不会相信我”等缘故,而无法拒绝与加害人发生性行为。

一旦揭发,受害者又会沦为“合意性交”的指控,被指责为何当下无法明确表达反抗或拒绝,而使得受害者陷入更深的内疚羞愧和自责。其实在遭受到认识的人侵犯后,最受创的就是对人性的信任,甚至会自我怀疑和自责是自己的错。

在疗愈的过程中,光是理解认知到应该感到内疚和羞愧的人,永远是加害者,而不是自己,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才能进而学习放过自己,与自己和解,踏上复原之路。

MeToo 唤起了什么?

这股 MeToo 运动的浪潮,不仅唤起对性别平权、身体界线的重视,也唤起大众对权势者或公众人物内隐的病态人格所造成伤害的省思。是的,受害者除了学习停止自责、认识身体界线以及遇到状况如何求助之外,越来越多的需求,来自于难以辨识加害者的困惑⋯⋯。

“他是公众人物,形象很好,风度翩翩,就像大哥一样很照顾我!”、“他拥有高学历,又在专业领域中有一席之地,是我非常景仰的前辈,愿意协助我已经是求之不得了,怎还能怀疑他?”。

“他是公认的爱家好男人,行为举止谈吐得体,待人和善,怎么料到私下会是如此?”的确,心理病态的特征很难辨识,即便是心理专家如无法长期观察或有足够的行为事证,也是难以下诊断,何况是非心理专业的人呢?

推荐阅读:台湾 #Metoo 风波:校园内的权势性犯罪,受害者如何被父权噤声?


图片|Photo by MART PRODUCTION on Pexels

因此,也无须太责怪自己无法辨别。学者 Paulhus & Williams 在 2002 年曾提出黑暗三角人格(the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包括自恋(Narcissism)、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和心理病态(Psychopathy)的人格特征。

这属于亚临床阶段的精神病态(subclinical psychopathy),更像是一种人格特质。

这里要澄清心理病态者并非个个都是病人或罪犯,其实正常人也有病态心理或病态行为。

研究指出在这些特征上得分较高的人更容易犯罪、行为冲动、寻求刺激、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缺乏责任感,给家庭、社会或团体带来严重的问题。我也参考DSM-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及多年的临床经验,整理以下病态人格特质行为特征,提供大家做参考:

  1. 夸大自我重要性,例如夸大自己的才华,并期待被人看重,需要过度称赞。
  2. 专注于成功、权力、美貌或理想爱情等幻想中,有时会以不恰当的性诱惑或挑逗方式与他人互动。
  3. 认为自己很独特,需要特别礼遇或对待,仅能被其他特殊人物或高位者所认可并与之相关联。
  4. 不合理的认为自己有特殊权力或期待获得他人无条件顺从。
  5. 处理人际关系时,好以占便宜来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6. 常以自我为中心来考量,缺乏同理心,不愿意认同及感受他人的情感需求。
  7. 常嫉妒别人或认为别人常嫉妒他。
  8. 雄心勃勃、骄傲自负、常有傲慢行为或态度。
  9. 对他人的操纵、剥削、缺乏道德、感情冷漠和自利。
  10. 反社会行为、冲动、自私、冷酷无情和缺乏自省。

以上特征仅供参考,这并非诊断标准,人格疾患的评定还是须交由专业,切勿自行下评断。然而提供这些特征,主要是协助大众提高辨识加害者人格特质的敏感度,进而有所警觉地远离或刻意保持距离,以保护自己。

笔者长期深耕台湾正向心理学发展,也希望藉此呼吁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毕竟社会多一个心理健康的良好公民,就能少一个受害者。因此,提升心理健康,才是能真正能让 MeToo 受害者减少,甚至期待能有停止的一天。

同场加映:“性爱场景不是靠感觉,而是设计出来”#Metoo 后的新职业“亲密行为协调员”


图片|Photo by Matthias Cooper on Pexels

所谓健康人格,比如:乐观、自律、抗压性高、不会对他人操纵剥削及自私自利、与人为善、具有令人愉悦的直率真诚、对生命充满意义以及懂得感恩和自省,这些看起来似乎是上述暗黑人格的相反。

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之父 Dr. Martin Seligman 提倡幸福五元素(PERMA)来促进人们提升心理健康和寻找人生意义,推广运用幸福五元素融入生活中。

例如:试着用更积极乐观的角度看世界、创造心流而使自己能全心投入在工作任务中、与周遭的人保持正向人际互动、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及生命的意义、享受努力的过程带来成长的成就感。

这次 MeToo 的风潮,虽然社会舆论震荡,造成人心纷纷扰扰,但却也唤醒了大众对性别平等及身体自主权的重视、对权势者性迫害的迷思及倡议、对内隐的病态人格所造成伤害的省思。

其实,唯有唤醒大众群体意识,共同重视提升社会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个人的福祉才能有所保障。然而,创建健康幸福的社会,需要大家的觉醒一起来共创。

这次 MeToo 的浪潮,感谢挺身站出来的人,因为您们的勇敢及正义的伸张,唤醒了人们对健康人格的重视和更良善社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