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装潢容易让人感到紧张,然而丹麦这间“未来产房”可能颠覆你的想像,一起来看怎么透过空间设计,让生产终于不再像是生病!

文|施丽雯(台北医学大学医学人文研究所副教授、生动盟理事)

台湾女性大多在医院诊所生产,这些产房装潢皆与单人病房相似,生产的产台、电子仪器设备、一张简单的沙发或座椅、一个木柜可放置私人物品。

虽然生产不是生病,但产房的布置陈设很容易让产妇觉得自己是病人,白冷的灯光、消毒水味与金属床椅的环境,更让人心情也变得紧张不安。

不过近年陆续出现新型态产房,除了强调从待产到生产可以在同一个空间进行的 LDR 设备,让产妇不需因产程而移动房间,产房里也增设产球、浴缸或淋浴设备,让产妇待产过程可以有不同的减痛选择,整体空间设计也尝试打破病房的氛围。


图片:未改建前的产房

那么国外的产房有哪些设计,值得台湾产科继续学习与效法,改善台湾女性生产环境呢?

位于丹麦 Herning 的 The Regional Hospital West Jutland(简称 Herning Hospital)和 Regionshospitalet Gødstrup 医院的新式产房,是台湾极佳的借镜。

Regionshospitalet Gødstrup 的产房设计其实也是来自 Herning Hospital 的新式产房构想,最初是以“未来产房”为名(Birth environment of the future),提供产家为主体的舒适生产环境为主要诉求,进而达到支持性的照护,希望让使用的产家都享有一个放松又能够保障生产安全的环境。

虽然丹麦原本的产房设计,就已经让台湾产房看不到车尾灯(每一间产房都有浴池和生产球等支持性的照护设备),但毕竟是以医疗人员的需求出发,目光所及的病床、陪产座椅、新生儿台、和随手可见的医疗器材,仍然时刻提醒着产妇与陪产者:“这里是医院。”

猜你想看:不是我生下孩子,而是他准备好离开我:“顺势生产”改变我与孩子、身体的关系

想要改造产房,该从哪里着手?新创意的发想通常需要的是方法!

从 2011 年开始,负责规划新式产房的团队采取有临床实证的社会设计方法(Evidence-Based Design Thinking)。

在设计的构思上,除了重要的临床实证的医疗专业外,亦邀请各行各业的公民参加工作坊(包括动物学家、心理学家、游戏开发者、健康照护 APP 设计家、建筑师与家具制造者),进行两场社会设计工作坊的讨论,这些看似与生产专业无关的如何进行讨论呢?

首先,所有参与者提出各种生产照护问题,透过社会设计的提问与发想流程,最后结合专家与不同公民意见,规画出符合医疗安全和温馨与舒适的生产环境要点。

例如:女性待产时对声音和光线很敏感,所以要藉由床单、沙发椅的颜色以及材质的调整,打造柔和又温暖的氛围。


图片:未来产房沙发、布幕和投影;图片出处: Lorentzen, Andersen, Jensen et al (2021: 3)

听起来好像天方夜谭,该如何落实?

接待我的助产师开玩笑地说,“小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要待上九个月,才能呱呱落地;新式产房计画团队从收集意见、讨论到寻找可替代的材料,也花了九个月。”

这九个月里,原本产床的白色被褥换成居家型的被褥;单人座椅改为舒适的沙发床,可随时成能平躺的双人空间;灯光颜色可以切换;边桌放上让产家选择音乐、调整光线和布幕墙的设备;浴池可以因应需求在产房内移动位置;床头上整片木板可以暂时隐藏所有医疗器材。

另外,窗上的投影布幕搭配音乐声,产家能选择想在海潮声或有虫鸣地森林里迎接新生命!


图三:未来产房床、窗台和沙发;图片出处: Lorentzen, Andersen, Jensen et al (2021: 3)

“未来产房”除了追求产家拥有像回到自家的舒适感,也考量到医疗安全的照护逻辑。

在设计过程中,曾有医师质疑黄色光线和木板盖住医疗设备等设计,会不利于必要性的医疗介入照护,最后设计团队以一个总开关按钮解决该问题,只要按下按钮,所有盖住窗户的布幕、隐藏医疗设备的木板会立即上升,产房会立刻切换到医疗模式。

但是,从 2015 年一月产房开始使用,至 2017 年八月我到 Herning 医院参访时,未曾有人按下此按钮。

这个“未来产房”,从当初 Herning Hospital 开始试验性的推出第一间设计,目前在 Regionshospitalet Gødstrup(2020 年落成的新医院)已有八间该产房模式。

这间产房也吸引了欧洲和北美洲的医疗人员参访,设法回国后也能效仿、实践该产房的设计理念。台湾的好孕助产所产房设计,也是朝这样的想法和设计。

同场加映:温柔生产图辑|6 张图告诉你什么是“温柔生产”

图片:birth center at Hvidovre Hospital(施丽雯摄)

图片:birth center 的产池/ Hvidovre Hospital(施丽雯摄)

除了提供给一般产家的未来产房外,丹麦的几家医院近年也开始为流产夫妻设立特别产房(Aarhus Universitetshospital 和首都 Rigshospitalet 与 Hvidovre Hospital 已有设计),让这些无法迎接新生命出生的父母,可以待在这间特殊的病房受到照顾和支持,不需要马上出院。

不论是这个特殊产房或者未来产房,背后的设计理念都是将使用者的需求纳入首要考量,创造友善的照护环境。

图片:正在改建中的特别产房走廊 /Hvidovre Hospital (施丽雯摄)

“未来产房”也打破了“专家才有能力规划孕产照护设计”的迷思,藉由参与的各领域公民一起提问、发想、集思广益,从不同需求解决待产照护实作上的难题,让医疗实作提供的照护更能贴近产家需求了!

我们看到产房设计绝对可以兼顾医疗安全与产家需求,台湾产房与照护逻辑要再进化,现在就等相关单位愿意邀请发起、并举办社会设计来合力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