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的推动下,多元共融(DE&I)已成为全球各界争相关注的焦点,更是全球医药领域当前的重要话题。

因为,打造多元共融的医疗环境,不只能彰显基本人权,更有助于提升医疗品质与病人照护,进而创造更好的医疗环境。

2023 年春末,女人迷与默克(Merck)合作举办“未来医疗的多元与共融”论坛,呼吁医疗产业拥抱多元、公平及共融的价值,共同为提升医疗职场平权、提高医疗品质、强化医病关系、激发医疗创新的未来,齐心努力。

活动开场,默克医疗保健事业体台湾总经理余文慧首先向观众提出问题:“ESG 为企业永续发展相当关键的议题,但多半将焦点放在环境议题(E, Environment)上,而有多少人实际将 DE&I 精神落实在社会责任(S, Social)及治理(G, Governance)上?”在 ESG 当中,DE&I 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聚焦在社会与治理面向,希望共同为医护夥伴打造更好的工作环境,进而提升更好的医疗品质与医病关系。

余文慧认为,推动多元与共融文化有助于驱动创新并强化组织决策能力,惟直至目前,女性担任高阶主管的比例仍较男性来得少。多元的想法、观点和决策,能为组织发展更好的表现与创新,亦是人才招募与留任的关键,而医疗产业也不例外。

高阶主管了解并倡议 DE&I 的重要性,是组织推动 DE&I 的关键。这场论坛仅是揭开序幕,邀请医疗产业的意见领袖分享她们的经验与故事,并与我们携手打造更好的医疗环境,开拓更多医疗改革与创新。

默克医疗保健事业体 台湾总经理 余文慧

女人迷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张玮轩也呼应,所谓 DE&I 的精神,亦为在生命面前,无论贫富、贵贱、性别,凡大医者必有的恻隐之心,同时也可视为多元共融之心。


图片|默克医疗保健事业体台湾总经理余文慧

医疗领域持续变革,但仍有许多面向需更努力

谈及医疗领域的多元共融,台中荣民总医院长陈适安医师开门见山地表示,在亚洲这个多种族、多语系的地区,医疗资源上的 DE&I 相当重要。

亚太地区医疗持续进步,跨区域、跨国家的彼此支援是重要的,我们才有机会帮助更多医疗弱势的国家一同共融。

台中荣民总医院院长 陈适安


图片|(由左至右)女人迷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张玮轩、台大医学院附设医院副院长娄培人、台中荣民总医院长陈适安、默克医疗保健事业体台湾总经理余文慧

从大方向鸟瞰整个亚太地区医疗现况,到综观医疗体系内部的营运层面,DE&I 都是相当重要的议题,陈适安医师指出,“医院已经从过往强调‘男女平等’的思维转向强调‘职务上的平权’,医疗体系内部的文化转型,是我们得持续努力的方向。”

可想而知,医院要朝多元共融的职场环境进展,在过去 40 至 50 年,要经历多少结构性地变革,对此,台大医学院附设医院副院长娄培人医师也从台大医院的历史谈起,说明百年来的追求,以及持续可以进度的地方。

台大医院自 1895 年成立以来,不停在推广性别平权的概念。但还是要持续向下扎根,建立多元共融的意识。

台大医学院附设医院副院长 娄培人

相比于理想的医疗产业,过去一百年来的变革是远远不够的。女人迷总制作人张婉昀于专题演讲时指出,DE&I 议题在当代社会及企业环境中愈加重要,过去三年 Covid-19 疫情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根据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资料显示,过去这段时间有 30% 的医护人员离开医疗工作现场,而留在现场的医护工作者的‘职场工作满意度’也持续下降;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近年来台湾医学中心的人才流动率达 27%,护病比(平均每个护理人员所照顾的病人数)一直高于国际指标,在医学生限额及城乡医疗资源差距的挑战之下,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其实是十分辛苦的。”


图片|女人迷总制作人张婉昀

研究显示,多元共融的医疗环境,也和医疗照护品质息息相关。张婉昀指出:“多元的医疗团队,成员间可以互相学习,亦可提升创新应用能力,触及到更多元的市场,也可以避免研究及医疗疏失。根据英国 2012 年的研究发现,相比于男童,过动症女童受到妥善诊治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主要原因在于过去临床研究皆以白人男性为主,由于过动症女童在外在行为表现上有别于男性确诊者,因此造成了相当多的黑数与误判。”

DE&I 实际回应了医疗组织与医疗生态系在社会责任及组织治理两大面向,从“创造共融环境”、“增强团队影响力”及“关注个体需求”为出发,并强调打造多元、公平且共融的环境并不局限于管理者的责任,而是在社会、职场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因乐意参与所共同打造出来的。

“在此之中,关键角色的赋能相当重要,”张婉昀提到,所有领导者皆应更加了解,何谓具备“共融力”的领导能力,如何创造使员工感到舒适且安全的工作环境,并透过 DE&I 的视角促进正向的医病关系,“每一个人的内在皆存在着‘无意识偏见’,这也是为什么近期美国麻州通过一项法案,要求所有医师都需要定期接受‘无意识偏见训练’才能取得执照,或者更新资格认证,才不致于让有些病人因为医者的偏见而被排除在医疗资源之外。”

延伸阅读:未来医疗的多元共融:从全球到台湾的趋势数据与解方


图片|女人迷总制作人张婉昀

产业越能涵纳多元的人才,发展前景会越好

而谈到 DE&I 议题,“性别”可以说是不容忽略的重要战线。林静仪医师于演讲中提及,联合国于 1985 年提出的“性别主流化政策”在当今仍然具备重要的地位,任何产业与职场要能达到“公平(Equity)”,必须正视差异的存在,才能将不同的人及需求,放到政策及执行面上进行讨论。

“我们每一个人在本质上就不相同、不平等,何况性别,”林静仪医师提到,只有当“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有责任讨论 DE&I 这个议题,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林静仪认为,当我们没有将“他人”看作是一个“活生生、血淋淋”且会痛的人,那么残酷的言论与行为便会产生,而看不见“多元”,就没有机会谈“共融”。权利被剥夺者(相关者)亦没有站出来表示“我有意见”、“我有想法”、“我有需求”时,DE&I 的发展便容易停滞不前。

只有当“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有责任讨论 DE&I 这个议题,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立法委员 林静仪


图片|林静仪医师 / 立法委员

自 2006 年开始,台湾跟随着联合国的步伐导入性别主流化国家机制,在医疗业界,无论是医师、护理师或相关科别专业人士在更换执照时,必须得要有一定程度的性别平等学分,方能取得执业资格。

然而,“上了课”并不等于“理解”,林静仪医师引用联合国开发计画署的数据说明:“我们可以发现,越平等的地方,国家发展得越好,收入也越高;简单而言,当你的产业只能容纳一种背景、特质与生活经验的人才,那么便没有办法吸纳多元能力者为产业付出,竞争能力相对也会变差;反之,一个产业若能让拥有不同背景、特质与经验的人才都能进来,针对政策及需求面进行讨论,那么这个产业的竞争力也会越强。”

延伸阅读:“从个人推进组织,使组织影响个人!”医药与健康照护领域,如何推动多元共融?

所谓的“变革”就是:突破常态、建立新的规则

此次由女人迷及默克共同举办的“未来医疗的多元与共融论坛”邀请来自医疗产业界相当具有代表性的女性领导者对谈,包括台湾生殖医学会理事长陈美州医师、台湾精准儿童健康协会理事长苏本华医师、茂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林秉瑶医师、中国附医新竹分院外科部长沈名吟医师,以及现任立法委员林静仪医师,透过自身经验带出 DE&I 在过去数十年来于医疗产业的实践。


图片|(由左至右)中国附医新竹分院外科部长沈名吟、茂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林秉瑶、台湾精准儿童健康协会理事长苏本华、台湾生殖医学会理事长陈美州、立法委员林静仪

作为台大医院妇产科第一位女性教授、台湾生殖医学会第一位女性理事长,陈美州医师说:“医疗业界持续朝向平等的方向努力,然而直至现在,仍有美中不足之处。”

“如今我们持续于医疗现场、研究单位进行改革,例如,持续强化在临床试验中的性别平衡,希望有朝一日,再也不会发生某种疾病的研究数据,皆采集相同性别,或者某种药物试验皆是西方人种的资料。”陈美州说。

希望我们能逐渐从平等(equality)走向公平(equity)阶段,并注重在各个面向上的实践。

台湾生殖医学会理事长 陈美州


图片|台湾生殖医学会理事长 陈美州

台湾精准儿童健康协会理事长苏本华医师则表示,自己在早年就曾因为是“生理女性”而被排除于某医院的住院医师录取名单之外,落榜的理由竟是该医院“没有女性值班室”。苏本华感叹:“在早期,对于女医师来说,这个落榜原因是稀松平常,如今看来是多么荒谬可笑的回应。”

苏本华医师说:“我们的工作环境是一个白色巨塔,是日系教育的高压环境,不是只有女性在这个环境中受到刁难及苛责,我也曾亲眼看到,有教授当着我们的面,撕掉男性医师要求请陪产假的假单。”

重新建构白色巨塔的工作文化,因为困难,所以极具挑战,苏本华医师引用尼采名言“要知道为何,才能迎向任何”勉励现场医药从业人员,坚守不畏艰难、持续寻找解方的信念。

回首过去,我们发现医疗产业的现况已经改善许多,但仍有许多未尽之业。

台湾精准儿童健康协会理事长 苏本华


图片|台湾精准儿童健康协会理事长 苏本华

对此,茂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林秉瑶医师也回应道:“对我而言,DE&I 之中最重要的先是 D(Diversity,多元),女性医疗人员以前面对各种各样不平等的待遇,却因为担忧害怕而不敢为自己发声;然而,只有当这些多元需求的声音,能被听见与重视,才有可能进一步迈向 E(Equity 公平)。”

我们要先看见“多元”的存在,才有“共融”的努力空间。

茂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 林秉瑶


图片|茂盛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 林秉瑶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性别的偏见还是普遍存在医疗现场。中国附医新竹分院外科部长沈名吟医师就感叹:“在专为女性医师设置的论坛里,还是常常听到女医师们在讨论‘怎么让病人信任我?’”

不仅如此,女性医疗工作者也比一般人更容易面对到婚育抉择与职涯发展的拉扯与两难。对此,沈名吟根据自身经验说道:“我想要跟告诉所有女性医疗工作者,有很多时候我们必须体认到‘I can't take it all’(我无法什么都要),但我们有权依照自己感到舒服、想要的方式去追求我们的职涯,快或慢都没有关系。”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最终,你还是能够获得自己理想的成就与生活。

中国附医新竹分院外科部长 沈名吟


图片|中国附医新竹分院外科部长 沈名吟

DE&I 之所以能够在医疗产业发生,并逐渐取得重视与共识进而在文化与模式上做出改变,是因为来自许多人的努力。作为在该产业中的意见领袖,林静仪医师认为,主动的询问与支持,是一个环境之所以能发展出更多元共融的主要动能。

“我们走过暗路,当自己成为具有能力、有权说话的人,便要为了还没有能力及权力的人说话,”林静仪医师呼吁:“我们应该主动去创造更友善的环境,还有很多相对没有资源、不具备话语权的人,需要仰赖大家的领导与争取,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当更多元的 Role Model挺身而出,能让后进之辈被支持与激励,知道毋需在意自己的背景及身分,可以尽情勇敢、无所畏惧。这是领导者的责任和义务,也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不用像我们一样,经历早年那些困难。”

看见需求是实践多元共融的第一步,在这场由女人迷与默克(Merck)合作举办医药界多元共融论坛中,我们一起回顾过往医疗产业走过的路,也探寻未来前进方向,共同推进医疗产业的多元共融,提升医疗照护品质、改善医病关系,为台湾医疗的未来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