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邻居对我说:“你们被侵犯只是刚好而已!”读者真实案例分享:面对充满“仇女情节”的恶意羞辱,三个女生会如何面对?

文|LCC

身为一个不婚的生理女性,我有两位同样是生理女性的同住家人,是以长久共同生活为目的而同居的互助关系。

我们养的猫狗,都是曾落难被救援的流浪犬猫,狗狗因为幼年时遭受严重虐待,四肢和嘴巴都被束带捆绑,伤口深至见骨。

它对于陌生人会有攻击行为,同时也容易感到不安全,对于邮差、货车或派发传单的人,会透过吠叫以示警告。我们也积极进行行为训练和改善。

最近我们刚移居到一处村庄,附近都是屋龄 30 年以上的老宅,居民也大多是 65 岁以上的长者,有老年夫妇,也有三代同堂。而作为一户新进人家,又是后辈,主动送礼、问候左邻右舍的长辈们是必然,希望能建立友好的邻里关系。


图片|Photo by Eutah Mizushima on Unsplash

男人的性是力量的展现,女人的性却是羞耻和污名

某日晚上,室友在家门口浇花的时候,看见住在斜对面的老先生缓缓走出他家门口。双方打过招呼之后,老先生就迳自走到我们家车库前面,豪不客气地拉下裤档开始解放。

住在我们家隔壁的阿伯,刚好走出来撞见说:“啊你怎么在人家小姐家门口放尿(台语)?你在帮小姐浇花喔,也可以啦。”

延伸阅读:性骚扰成为日常玩笑:学者曝“社会漠视”最可怕,坚持零容忍才能有效杜绝!

老先生随地便溺的行为,彷佛是自然而然的发生,即便室友感觉不舒服,当下也不知所措,未能出声喝止。之后我们尝试请求隔壁的阿姨帮忙劝导,可是阿姨也只是一脸尴尬无助,叫我们不要理他。

我只是想,为何他可以这样随意公然便溺呢?好像只要有需求,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满足。

即便在异性面前暴露下体,都是轻松自在,且获得认同的,彷佛这种公然暴露的行为,可以获得某种性满足,且他人必须去适应这样的事。反观女性如果在公共场所谈论性、暴露身体就会遭致谴责、污名。


图片|Photo by 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

因为是连栋式老宅,隔壁的阿伯想封阻我们车库之间的共用墙,他的理由是:“因为你们只有三个女生同住,担心恶意男子爬进屋内对你们做不好的事。”

对于这样的注视,我感觉到不自在、不舒服。总觉得一方面是说,女性没有自我防御和保护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强化女性的性吸引力与危险的连结。

然而,围墙再高也阻挡不了有心人的潜入,根本还是要营造性别友善的居住环境,提升社会大众的性别敏感度和对性别平等的认知,这样才能相对降低女性遭遇身体威胁或性暴力的机率。但性平宣导在偏乡的推广仍是寥寥无几。

延伸阅读:电影《女性日常》:6 则女性遭性骚扰的故事,你也是沉默的旁观者吗?

又一日,隔壁的阿伯非常气愤地拍打我们家车库的铁卷门,说是受不了狗的吠叫声,开始对着我们大声飙骂脏话并说道:“再叫我就把你们家的门撞破”。我跟室友都被他突如其来的失控吓傻,不知如何反应。

他见我们一直不回话,只是直愣愣地看着他,便开始怒斥:“之前怕你们被强奸,才把墙隔起来,现在觉得你们被强奸只是刚好而已!不强奸你们这种查某要强奸谁?”

这些充满性羞辱的恶意语言,重复了十几分钟,令人不寒而栗。当下我们强烈感受到身为生理女性,被性暴力威胁的不安和恐惧,彷佛一将门锁打开,就会面临被强暴的危险。

他所使用的性羞辱与威胁的手段,正代表着不顺从的女性就可以,且应该用性暴力(阳具)来惩罚。


图片|Photo by Ahtziri Lagarde on Unsplash

事件的后续,考量在父权体制当中,性别、年龄的差距仍会造成话语权的失衡,我们先找来村长介入协调,也打算报警备案。阿伯因为怕被告(已触及公然侮辱和恐吓罪),来向我们道歉,含泪说他是一个土人,平常对他老婆讲话就是这样,没有不好的意图。

试想,如果这样性羞辱的语言是日常对话,那会有多么可怕呢?我们完全不能认同他用土人的说法来包装仇女的恶意。

延伸阅读:【性别观察】当“玩笑”包藏“性羞辱”,如果你在场,能如何应对?

最后虽然因权宜考量,我们决定不提告,但仍保留法律追诉权(恐吓罪为非告诉乃论,无 6 个月的追诉期限制)。

同时我和同住家人之间也有新的共识:和邻里保持良好友善的互动关系,但不是臣服的、弱者式的噤声,被动接受这些性别歧视与言语暴力。

当女人的性,持续被羞辱、被贱斥、被视为是附属,距离女人夺回性自主与身体自主权,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披荆斩棘。

女人迷创作者 S

我们要比想像的再更勇敢很多

在号称亚洲第一性别平等的国家,同性婚姻早已在 4 年前合法化,近期又通过同性配偶也能共同收养子女的法案,台湾看似戴着光鲜亮丽的性别平等光环,实际上仍然有着根深蒂固的仇女文化阴影,真实的存在你我日常生活、对话之间。

往往那些恶意性羞辱,是以玩笑话的姿态出现,但语言某种程度是反映了大众心态、社会现象,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面对性暴力、言语羞辱的当下,不选择暴力相向,而是练习将思绪与那些会伤害我们的人、事拉开距离,再做出适当应对。

即便是困难的,仍旧要常常提醒自己,我们不是被动接受、毫无招架的客体,而可以是具有能动性和行动力的主体。以做好自我照顾为前提,再从微小的日常开始慢慢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