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一起,不是要你假装幸福:挥别恋爱焦虑的 25 堂感情成长课》中,学会设立自己的界线,以更成熟的心态面对感情。

什么是界线?

一个有魅力的人,必然是“拥有界线”的人。

界线是指有自己的原则、习惯、价值观、想法与行为规范。同时,界线还具有两个特色:

清楚可见

我们的界线不能暧昧不明,一下可以,一下不行,这会让对方无所适从。当然,并非要洋洋洒洒写满规则或订个契约张贴在家里。

爱情与工作不同,还是要浪漫点,别贸然把职场那套拿到情场来用。当对方无心或刻意踩到我们的界线、挑战我们的自主性时,我们需透过语言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这意思是“你希望、期待,或不想要、不喜欢的事情,就和对方说清楚”。

图片|Photo by KoolShooters on Unsplash

伴侣要求你接送,但你已经连续加班好几天,非常疲累,实在不想出门。那就让对方知道你的状态,表达不方便接送。而非硬着头皮答应,结果心里却怪对方怎么这么不体谅。

伴侣听同事说扫地机器人超好用,希望各出一半的钱,为住处添购一台,但你原本打算报名进修课程。这时,请让对方知道你的金钱使用计画,例如为什么想上这门课、进修对你的帮助是什么。而非勉强自己购买(甚至打肿脸充胖子,全额付清),然后耽误了自己的学习规划。

你辛苦工作几年,在职场小有斩获,打算领到奖金后购入喜欢已久的机械表/名牌包,当作犒赏自己完成一个里程碑的礼物。但伴侣听到价格后不能接受,质疑为什么要这么贵。你该做的是说明自己购买的理由,分享这个礼物对你的意义,而非表达“好吧,那我不买了”,然后每天向朋友哀叹抱怨,甚至上网公审对方。

同场加映:恋爱可以不再速食?来看《爱在黎明破晓时》的“慢速约会”提案!


图片|Photo by Charlie Foster on Unsplash

保有弹性

“拥有界线,维持框架”很容易让人误会成“我想怎样,就得怎样,你要不顺从,要不离开”。前几年,台湾的“爱情教育圈”(又称“把妹圈”)常鼓励男人要不断提升自己,不能跪舔讨好;这两个核心观念其实很正面,我也非常认同,但同时我亦观察到有些人矫枉过正,走得太极端,发展成一种“强者至上”的言论。

例如“只要为对方改变,就是失去框架”、“只要妥协,就失去魅力”,接着“对方就会鄙视我,然后去找其他人”。这种过度“脑补”的想法,不但无法维系关系,还会让关系动荡倒退。因为这不仅使人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不知变通的行事风格更让人显得缺乏魅力、不够成熟。

爱情关系是由两位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工作领域,且拥有各自个性、专长、价值观、生活习惯的人,因为相互吸引而决定“组队”。即使有部分背景或特质相似,但也不可能一模一样。

“强者至上论”的最大盲点,在于将“协调”、“体谅”、“互相支援”等爱情关系中无可避免的行为,夸大成“无条件配合”、“跪舔”、“失去框架”。然而,当我们进入一段关系(不论一般人际或爱情),势必会有冲突、摩擦出现,因为各自原本的界线与习惯,会随着时间拉长而浮上台面。

猜你喜欢:心理测验|凭直觉选一句泰勒丝的歌词,测出你面对爱情的态度与恋爱类型!


图片|Photo by Leohoho on Unsplash

关系经营不该是“你要听我的,不然就慢走不送”,老实说这也谈不上经营,“不合就秒换下一个”的策略,在我看来反而是一种逃避行为。更重要的是,“协调”与“认输”两者之间绝非等号,我们该做的是表达自己的意愿、期待、原则与想法,并带着好奇询问,鼓励伴侣分享。例如:

“你希望我去载你,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你想要现在买扫地机器人,是有什么考量吗?”
“听起来,是这支表/这个包的价格让你很惊讶。你原本对手表/包包能接受的价位是多少呢?”

在双方的界线都清楚摊开后,再去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讨论出共识。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两人各退一步”的状况,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例如:女友希望你去载她,是因为今天聚会穿了高跟鞋,走到腿很酸痛、不舒服。但因为你实在太累,所以最后共识是你帮她叫了可追踪的计程车,并到巷口接她。洗完澡后,你还帮她按摩了小腿,她则帮你按摩了肩颈。

伴侣想要买扫地机器人,一方面是听同事推荐而心动,另方面是想搭上电商的特价活动。但因为你也有课程要付费,所以最后共识是这台由对方买单,但下个月的约会餐费由你来出。

另一半反对买机械表或名牌包,因为在他的认知中,手表或包包应该就是几千元搞定的东西,要花上一、两个月的薪水简直不可思议。于是你除了说明这礼物的意义,还介绍了该品牌的特色、设计师的理念,最后共识是不但可以买,另一半还提供了一些赞助当作祝贺,但这阵子其他娱乐开销要相应地减少。


图片|Photo by Scott Webb on Unsplash

双方的界线相互碰撞、抵触时,并非坚持“我主导,你顺从”的绝对上下关系,而是“我们各自退一点”,或是“这次对方退,下次换我退”的模式。这就是一种界线的弹性。个人框架是可细微调整的,而且有分轻重缓急。你可以设定底线,而非任何事情一开始就坚持己见、要对方配合,这可不叫有自信,而是一种自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