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心理假”吗?为照顾学生心理健康,部分大专院校增设“心理假”,但真的能解决学生的课业压力吗?或是会成为逃避上学的工具呢?心理师这样看!

文|张铨谘商心理师

先说结论,以大专院校谘商中心第一线心理工作者的角度,我认为“心理假”有一些表面上看不到的坏处。

目前这四所学校通过的心理假机制有两个共同特色:

  1. 不需要证明:学生只要主观上感到心理不适就可以使用。
  2. 强调后续的追踪关怀:校内辅导网络在学生请假之需要动起来,视学生情形提高相关协助。辅导网络包括系上的导师、系主任、助教,教官室的教官、校安人员,谘商中心的心理师、社工师,以及会直接接触到学生的行政人员等。

猜你想看: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师?4 面向提高谘商效率《愿温柔的你被世界温柔以待》|为你点歌

不需要证明,白话文就是比病假还好用太多了,所以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学生使用心理假。

假如只有不需要证明这个特色,我相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还有强调后续的追踪关怀这个特色。越来越多学生使用心理假,就代表有越来越多辅导网络的资源要用在这上面。


图片|Photo by javier trueba on Unsplash

资源一直有限

可是资源一直都是有限的!这是在现场的人都知道的事实。

以导师为例,平时需要兼顾教学、研究及服务三面向,在面对升等及评鉴的高压下,还得要关怀学生,真的不容易。

以谘商中心为例,提供专业的谘商服务一直是谘商师的核心任务,可是谘商师不只要做这些事。

延伸阅读:“你希望三年后自己是什么模样?”谘商师:定期自我分析,找到坚强背后的真实脆弱

在多数学校,谘商师要办理各种心理健康概念的宣导讲座,也要统整各种资料以回应教育部、卫福部,甚至是各县市政府的访视、评鉴及业务成效等需求。

部分学校还会需要协助招生,这种跟谘商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任务。

“时间永远不够用”是辅导网络人员每天最真实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形下,使用心理假的人数越多,辅导网络的资源越快被耗尽。


图片|Photo by Sincerely Media on Unsplash

心理谘商更关注“危机处理”

有人会说:“你这样讲只是为了减少自己的工作量而已”。我同意,我的确希望减少谘商师的工作量。

如前面所述,大多数的谘商师工作时长时间处在没有余裕的状态下,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谘商工作本来就有“危机处理”的特性。

学生哭着走进谘商中心,讲不到三句话就泣不成声,甚至暂时没办法沟通,这样的景象在谘商中心时常发生。

有情绪不是问题,可是会危及到生命安全就是问题。谘商师需要在短时间内评估学生的安全程度,并即时协助学生调适情绪,让他能够恢复稳定,以渡过此次危机。

延伸阅读:谘商心理师谈自杀:他们需要的,是找回存在的意义

我在第一份工作就曾经遇到同学在我正准备下班的时候走进来,说:“老师,我可以去死吗?”,当时的辅导网络还不够完善,我一个人跟她谈了五个小时到晚上十一点半,才让学生答应不去死,之后还愿意来谘商。

让谘商师一直处在没有余裕的状态,就像是让消防队员在待命的时候,一直做消耗体力的工作,这样在真正有灾难发生的时候,就容易有力不从心的情形发生。

重点在如何让学生完成学业

从第一线心理工作者的角度来说,重点不是心理假,而是,我们要如何协助受到身心疾病,或心理因素影响的学生完成学业?

几乎所有学校已具备因应机制,假设学生有特教身份,就会针对学生的情况提供“个别化支持计画”,即使没有特教身份,只要学生能够提供医疗机构的证明,多数老师也很愿意提供弹性方案,让学生以多元方式完成学业,或是透过系务会议的方式共同协助学生。

猜你想看:情绪智商是什么?苏绚慧心理师:给内在小孩一个照护计画,管理情绪跟理财一样

回过头来说,心理假机制确实是立意良善,为有心理需求的学生提供服务也是必须的,只是要如何避免成为压垮整体辅导网络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值得深思的议题。

以上言论不代表任何学校的立场,仅为第一线心理工作者的心声。祝福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度过心理风暴,并学习到自己想学习的知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