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来时路,天文学家李昫岱教授偶然间启蒙对天文的好奇,也着迷于天文世界所带来各种不受框架的可能性。那些遥远天体的探索,也许有朝一日都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突破,诚如他也不曾想过,一本牛顿杂志,会带自己走上天文学家之路。


图片/ PressPlay Academy 提供

一叶之秋的季节,全球的疫情也逐渐缓和下来,在公寓的斜屋顶阁楼里,视讯那头是屋顶上的天文学家李昫岱教授,他伸手比划了书房的天花板,彷佛回到南非的天文台,眼前闪烁着那片景象,微微地出了神。

他说:“我有一个习惯,离开房子或车子会下意识抬头仰望星空,而就在那一瞬间,我在云缝中看见大小麦哲伦星云,它是如此的巨大、闪烁,只是几秒钟却是我最震惊的时刻。”

最破格的事,是成为天文学家

天文学,是在截至目前为止的生命中,老师认为可以说得上“偶然”的事物。然而,对于什么是“偶然”,老师似乎也感到无以名状。高中时在学校念书,父亲订了流行的“牛顿杂志”,因为念的是自然组,这类科普杂志对老师来说不算太难,唯独天文让老师摸不着头绪,每次碰到只能投降,困扰着直到高中结束都没有解开。但未来总是在不经意间展开。

上了大学的那年暑假,老师把牛顿杂志翻出来再看一遍,突然这些天文的小东西,就在脑子里串联整理了起来,重组成了能被破译的新知,那是属于老师的宇宙大爆炸,而或许就像老师所说:“天文进入我的生活是偶然”,大学参加天文社、因学弟妹聚餐进入硕士班,后来念博也都是机缘巧合。

于是,我问李昫岱老师“偶然”是否与一再重复的行为有关,一如他高中毕业那年重读牛顿杂志一样,他表示:“回头看人生的规划,很多东西是突发的,它让你往某个方向去走,当机会出现,也造就了新的展开”。


图片/ PressPlay Academy 提供 


天文在为我们付出

想像一下,如果我们用几千年前看世界的方式生活着,那生活会不会有所改变?在科学还没诞生的时代,人们就已经在仰望星空,但同样的星空,在现今与过去的人们眼中却大不相同,譬如过去希腊人会把神话故事投射在星空中,妆点了人们的好奇心;而中国人则用天上的事物反映地上的人类社会,彷佛星空总在诉说什么,但真实的是星空是人们文化的投影,就如台湾阿美族的太阳月亮,它反映的是母系社会的由来。

对李昫岱老师来说,他喜欢探索未知,然后找寻藏在星空下的可能性,追寻着已知之外的自由,他说:“表面上是科学家在探索天文,但人们的初衷很单纯‘为什么这个会这样,而那个会那样’”,就像 16 世纪的伽利略,当他使用望远镜看向木星,那四颗小卫星彻底颠覆大家的想像,挑战了当时的主流想法,原来金星也有圆有缺,月亮不是完美的“这样”,地球不再是宇宙中心的“那样”。

Game Changer,不愿被这世间的事物框限,天文不仅攫住了你我,也让世界逐渐蜕变。


图片/ PressPlay Academy 提供 


人们为什么需要对天文保持好奇心?

访问来到尾声,我们迫不及待地丢出麻瓜般的问题希望得到老师解答,而老师笑着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它可以追问任何的科学学科。” 

举例来说:“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是光子让物质产生电流的现象,这个发现让他拿到诺贝尔奖。但光电效应跟我们有关吗?手机上的感光元件和太阳能板都是根据光电效应制造出的产品,没有光电效应就没有这类产品。爱因斯坦应该没想到百年后,他的发现对后人的生活影响这么大。

然而科学家追求的是真理,大家可能会觉得一些科学新发现,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那些当年的发现,若干年后可能成为当代的新科技,成为我们的日常,而天文是一门基础科学,我们的研究对象是遥远天体,这些天文发现,说不定未来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是现在的我们还不知道。”


图片/ PressPlay Academy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