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为了开导他人,却因对方与你相似之处,心中莫名燃起一把火?困扰的你先了解“投射性认同”,如此那把火不仅能点亮自己,更能照耀他人!

你常对家人感到不耐烦吗?你常忍不住想对伴侣发火吗?甚至,有些亲朋好友行为与反应,总令你嗤之以鼻吗?

因此,你化身成为“正义使者”,批评他们的脆弱与无能,期待或要求他们得按照你的信念去待人处事吗?

我从事八年的谘商工作以来,每次遇到有关“责任”议题的来谈者,我心中也会燃起一把怒火,烧掉自己冷静的大脑与平静的内心,有时火势控制不甚,还会延烧到自己与来谈者的谘商关系。

我很清楚,这把火不是从来谈者身上蔓延过来的,而是我内心深处熊熊燃烧的烈火,但我却不知道它到底从何而来?又是什么让它如此生生不息?

我的生命灵数是 4,这数字对应塔罗牌就是“国王”牌,它象征着权力与责任。这一直以来都是我的生命功课,我认为得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对自己最负责的方式,然而,这也逐渐成为我的困扰。


图片|Photo by Graphs on PIXTA

“投射性认同”并不是坏事,我们反而可以用它照亮自己的阴暗

心理师在从事个别谘商期间,通常会有个督导,也就是心理师的老师,监督心理师提供的处遇,并讨论如何提供给来谈者最适切的处遇,同时也保护来谈者的权益。

我和督导一来一往的讨论与分析,究竟那把火从何而来,在某个瞬间,我突然意识到与自己过去的成长经验有关。

这来自于,我自幼罹患干癣,那是个全身性皮肤发炎的疾病,碍于有损外观,我选择向朋友隐瞒病情,那十年下来我过得并不开心。

我曾试图向外求助,但得到的回应却是:“难过是一天,开心也是一天,看你怎么选择啰!”意思就是说,你心情不好,是你自己选择的,你得靠自己好起来。

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很努力,努力让自己好起来,努力不依赖别人,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不想给人看“扁”了,我甚至还试图抹灭那个担心受怕的心情,抛弃那个弱势无助的自己。

如今,每当我遇到与过去自己相似的来谈者时,我心里就会出现那把火,烧掉那个不被自己、也不被他人认可的自己。

你会喜欢:心理师看《我们的蓝调时光》:人生靠自己拯救,3 个方法放下受害者情节、稳定内在力量


图片|Photo by Marek Piwnicki on Unsplash

这就是心理学所称的“投射性认同”,是精神分析提出来的重要概念,意思是把某一部分的自己,有可能是无法接受、认为不好的部分,投射到对方身上,并且试图去控制,甚至是限制对方的内在。

对我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发现,我向督导说:“这份理解帮助我在谘商时,虽然那把火还是会烧起来,但是我至少可以先把它放在旁边,不至于烧到自己或他人。”

督导随即点醒我说:“当那把火放在旁边时,它还有个功用是照亮自己。”

那股心中的火,可以是怒火,烧尽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但也可以为我们照亮内心黑暗的火,带给我们光明与温暖,接纳自己的脆弱,也允许他人的无助。

经典电影:《恋夏 500 日》男主角向失恋致敬:爱情可能是你自己的投射,你其实不一定要跟他在一起


图片|pixabay

觉察“投射性认同”的三个反思问句

投射性认同就像火把一样,可以照亮内心的阴暗,帮助我们对自己可以有更多的理解与接纳。也许,你可试着问问自己:

一、当你愤怒时,请试着问自己:“我何以如此生气?”

你的情绪其来有自,不单单只是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还包含着过去经验积累至今所形成的信念与原则。

如今你奉为圭臬,但此刻对方却轻易打破,即便这些圭臬是别人强硬加诸在你身上的,不一定是你真正想要的,但你仍然会为此感到生气。

二、请你坦诚地问问现在的自己:“我是不是也想像对方一样⋯⋯?”

有时,对方的行为并不一定会使自己的权利受到影响,但我们却会出现看不惯的情绪,心情大受影响。

请你试着思索自己是不是也想像对方一样摆烂?是不是心里正在偷偷羡慕对方可以这么不负责任?

甚至矢口否认自己也想如此不负责任,但其实内心却是很忌妒对方的。

为你推荐:从《骊歌行》谈性别文化:破除焦虑的“正常迷思”,还自己一个太平盛世

三、请你仔细地回想过去的自己:“是不是曾经也有类似的需求或需要?”

“我哪有像你那么好命!”我常从长辈里听到这句话,这批评背后藏着羡慕,但羡慕背后却藏着未满足的需求,有时这未满足的需求会形成难以碰触的“创伤”。

当对方的言行举止勾起我们的情绪时,我们也可以试着去观察对方的需求,反思自己是否也曾有类似的需求,并且未曾满足到。

这能帮助我们放下批评,由外转内探索自己的状态,理解与接纳自己或他人的情绪,重新与他人建立适当的情绪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