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诺贝尔奖得主 Carolyn Bertozzi ,过去曾是拿 A+ 却进不了实验室的高材生,尽管在科研路上因性别而遭遇重重阻碍,她仍不依不挠、用毕生坚持来证明,一个人的优秀,无关性别。

文|George

今年科学界的盛事“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已于 10 月 5 日出炉,很高兴此奖由顶尖的科学家们:美国学者 Carolyn Bertozzi、美国学者 Barry Sharpless,以及丹麦学者 Morten Meldal 共享殊荣。

每当笔者点开女性得主 Bertozzi 的受访影片,从她的口吻和肢体语言中,总能感受出自信、亮丽、冲劲满满的一面,殊不知她是撑过了满布歧视的荆棘之路,才获得这项殊荣⋯⋯。


图片|Nobel Prize @ Twitter

叮咚,您的诺贝尔奖请签收

凌晨 1 点 43 分,一通电话,将美国史丹佛大学的化学家 Carolyn Bertozzi 从睡梦中吵醒。

“您有 50 分钟的时间清醒一下,接下来您的生活将迎来巨大的变化!”诺贝尔奖执行委员会的人员亲切地告知她,您获得诺贝尔奖了!

喜从天降,但 Bertozzi 被要求暂时封锁消息,只能偷偷与最亲近的家人分享喜悦,于是她悄悄拨了通电话,给 91 岁的年迈父亲,老父亲兴奋极了,这可是世界级的荣耀。

Bertozzi 的研究领域横跨化学与生物科学,近年特别专注于细胞表面醣分子相关研究(Cell Surface Sugars),应用于治疗癌症、肺结核,甚至是近年造成严峻疫情的 Covid-19。

未来对于人体免疫、肿瘤相关疾病的新型诊断与治疗,将很有帮助。

尽管 Bertozzi 在化学与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大放异彩,如今更受到诺贝尔化学奖的肯定,然而,她的科学研究之路,却总是在对抗某些难以名状的——充斥着性别歧视的敌意中,连滚带爬撑了下来。

延伸阅读:百年诺贝尔文学奖仅 14 位女性得主:女性写作辛苦,是因为少了这些支援


图片|Photo by Ron Lach on Pexels

贴一张海报,遮一点歧视的目光

回顾 Bertozzi 的童年,她成长于美国麻萨诸塞州,在三姊妹中排行第二。

父亲作为麻省理工的物理学教授,认为三姊妹都会上大学是毫无疑问的事,而她们也确实做到了,不过,梦想中的大学却不如梦想中美好⋯⋯。

1980 年代后期,大约是 Bertozzi 进入哈佛大学就读的时代,女学生通常只占全体学生的 10%,当时的学术界充斥着性别歧视,对女性的敌意更是赤裸裸的。

Bertozzi 在某次访谈中提及,当时唯一的女教师,总是其他老师们私下闲聊时,成为每一个笑话的焦点,为什么呢?

因为在当时美国所有化学相关的研究领域中,有机男(Organic guys,泛指当时研究有机化学的男性学者们)是出名的大男人主义,性别歧视的情形也最严重。

负面影响自然而然,从教师端波及到学生端,这种“阳刚”的歧视似乎充斥在所有地方。

例如:某天有人喝醉酒跑到 Bertozzi 的宿舍楼下脱衣服,半裸着大吼大叫,又或者女学生被协助课程的助教,用一些令人不舒服的方式对待,这些侮辱屡见不鲜。

Bertozzi 曾尝试每个月办一次女生聚会,让系上所有的女同学可以彼此打气,在那个网路还不盛行的年代,她们甚至亲手制作海报宣传,这个聚会就像小小的灯火,让居于弱势的人们得以相互取暖、稍稍喘口气。

“即使如此,我还是喜欢有机化学。”Bertozzi 充满热忱地说道。

猜你想看:第一位拿下诺贝尔奖的女性的传奇人生!《居礼夫人:放射永恒》:我这辈子,都在追寻新事物


图片|维基百科

A+ 成绩的学生、C- 待遇的环境

无情的现实又狠狠赏了一巴掌,“我有一门课的成绩是 A+,这意味着我在多达 400 人的课程取得最高分,但我依然无法加入任何一间有机化学实验室。”Bertozzi 无奈又沮丧地如此说道。

很奇怪,拿着 A+ 的成绩单,却敲不开任何一位教授的大门,Bertozzi 找不到愿意收留她的教授,这也意味着她无法进一步学习任何实验的技巧。

现在看来,Bertozzi 受到的待遇真是一件吊诡的事。

放在台湾来看,这就好比有一位在顶大就读,而且拿下书卷奖的顶尖学生,挨家挨户敲着系上每一位教授办公室的门,说着希望可以加入教授的实验室做研究。

正常来说,大多数教授肯定很乐意,邀请这位聪明的学生加入自己的团队,但她却不约而同被系上所有的教授婉拒,如此难以置信的事就在 Bertozzi 身上真实上演。

“我只能绝望地认为,自己无法成为一位有机化学家。”Bertozzi 遭遇的逆风强烈到令人挫败。

只因为女性的身分。

同场加映:新冠疫苗怎么来?致力 mRNA 研究的女科学家卡利科:我曾想像自己能治疗所有疾病


图片|达志影像 美联社

为求发展而出走,成就一面金奖牌

为了寻找可以让女性一展长才的地方,Bertozzi 在多方探询之下,选择前往另一间可以让女性的身分,不再成为桎梏的学校——柏克莱加大(UC Berkeley),完成她的化学博士学位。

尽管一路波折,她终究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回首她的每一个抉择,不难发现她总是遵循三个致胜原则:

  1. 选择自己所爱的梦想,撑下去!
  2. 判断自己身处的环境,不行?那就果断改道。
  3. 先不管自己好不好,总是拉别人一把。

Bertozzi 选择了科学研究之路,一如她的父亲,这是她的梦想,不管怎么苦,她都会撑下去。

但她也是个善于审时度势的决策者,毕竟梦想也要有养分才能发芽,当她发现环境真的太糟糕,她不会执着,她勇于放弃手上握着的,径直跑向下一个机会,一如她毅然决然离开自己熟悉的哈佛。

最后,Bertozzi 不是成了诺奖得主才乐于助人,早在她成名之前,她就很积极帮助,和她一样深受歧视所苦的女同学,而当上教授之后,她也特别重视怎么提供女学生更友善的资源与环境。

如今,身为一位科学家,她是史丹佛大学最闪亮的一颗星;身为一位企业家,她正着手筹备自己的第十间公司。

而作为一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她将自己在求学路上的艰辛化作养分,铺撒在时至今日,对于性别平等观念仍旧有些贫瘠的学术土壤上,盼能帮助更多女性研究员与科学家,美丽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