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奥妮不仅懂得如何让他人将优势发挥,至始至终没有忘记“天赋”在生命所能承载的重量,即便是历经颠沛流离的异地贫困生活。

《美国女孩的日本日记》(Leonie)由日本知名摄影师长田铁男拍摄,穿梭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纽奥尔良多雨的街道、日本的樱桃园和美国加州的橘子林等多地取景。

如同搭乘时光机,与故事人物们在二战前的时空背景,飘荡在异地的临场感让人无比深刻,也让我们有机会透过女性视角再次看见,男人背后的韧性之人。

本片为真人真事改编,主要描写知名建筑雕塑大师野口勇母亲——黎奥妮(Leonie Gilmour)的故事,导演导演兼联合编剧兼制片人松井久子为了本片构思长达七年的时间。是什么原因让导演愿意费时多年酝酿?

她曾说:“她的人生是非常富有戏剧性的,但却被埋没到了历史中。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不能把她的事情拍成电影呢?作为一个女性导演,我有义务让全世界去瞭解她。”


图片|《美国女孩的日本日记》剧照

艺术与生命皆是创造火花,波澜是最好的燃料

先谈野口勇的背景,在战乱背景与独特成长背景淬炼而成他的非凡成就,跨足亚洲、美国、欧洲文化的创作,透过石材、钢铁、木材等诸多材质应用方式,独特的演绎手法,将东方工艺的审美观与西方现代艺术理念揉合成为三度空间作品,赢得举世的瞩目。

观看本片给人最大的鼓舞之一,是踏上异国流离失所的母子,将那些生命中的波澜成就为作品的振奋,面对生活肯定尝尽苦头,物质贫穷却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得其乐,都与他们拥有重要的心灵寄托有关,那就是“创作”。

不论野口勇的身份是美国男孩、日本男孩,到哪里生活都能夹带自己珍贵的艺术魂,让自己生活下去,也将生命经验融入雕塑作品。


图片|《美国女孩的日本日记》剧照

“你的艺术是你的武器,你的艺术将是你的声音,艺术家没有界线、不分国界,艺术能让你通晓所有语言。到哪里都能过得精彩无比。”

在片中,黎奥妮对野口勇充满力量的鼓励,也真切地实现在他往后的生命历程。这背后正是因为他拥有黎奥妮这样一位母亲。

编辑精选:野女正史|她不婚不生,却比所有人更了解小孩!儿童节目之母,心理学家麦法兰

独具慧眼的伯乐,深信不该为任何原因放弃天赋 

野口勇的大文豪父亲野口米次郎受惠于黎奥妮的帮助,让作品魔法般地在西方世界人气高涨,野口米次郎曾出版两本英文诗集,但在英语的表达上品质不稳定,黎奥妮便同意成为编辑,野口开始写一本虚构的小说《日本女孩的美国日记》。

编辑,正是写作幕后的重要灵魂人物,要能深入理解作者与创作理念,并将文字编排整理、去芜存菁成为杰出的作品,在聚光灯的照耀下,更加精彩动人。

作为诗人野口米次郎的文学编辑,黎奥妮成功地让野口的小说《日本女孩的美国日记》巧妙地以女性视角出发,并创造出一个新的人物顶替作者,赢得出版社青睐,在美国推出后佳评如潮。

“在这个国家,你就是我的声音,没有你,我便喑哑如木石。”野口米次郎在赢得小说出版机会后,这样告诉黎奥妮。


图片|《美国女孩的日本日记》剧照

黎奥妮不仅懂得如何让他人将优势发挥,至始至终没有忘记“天赋”在生命所能承载的重量,即便是历经颠沛流离的异地贫困生活。

在野口勇年幼时,黎奥妮就发现他对于周遭事务敏锐的观察力,对学校正统教育没兴趣,却将大自然的一切成为创作的调色盘,面对孩子逃学,非但没有责备,甚至支持:“不去学校没关系,来盖一栋房子让我们住在里面吧!”早已发现野口勇对于工艺独具天赋,让野口勇尽情发挥,并和木工拜师学艺。

你会喜欢:过度迷信天份,会成为枷锁:为什么你该有“恒毅力”?


图片|《美国女孩的日本日记》剧照

长大后,野口勇原先申请上哥伦比亚大学的医学系,但黎奥妮将他从医学院计画“解救”出来。

即便穿越至现今社会,多数人应该会认定进入医学院这是极大的成功,黎奥妮并不这样认为,她不愿看见自己孩子珍贵的艺术才能就此埋没,坚定地告诉野口勇应该要继续创作。

时至今日,在许多传统保守价值中仍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迷思,而更多父母如此的期望,来自于社会经济地位,将翻转阶级的希望寄托于孩子。

同场加映:“你好好读书,大人的事大人自己处理”《华灯初上》子维:当乖孩子的伤最痛

然而,黎奥妮并没有因为穷就断送孩子的天资。野口勇拥有这样的母亲能说非常幸运,除了能看见孩子长才,更知道给予因材施教的机会。

不禁让人联想起王安石所撰写的〈伤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在小时候被视为神童,然却因为父母的短视近利,让他四处表演才能赚钱,错失大好的学习机会,最终才华殒落,成为一个普通人。

黎奥妮看见孩子的优势所在,更深信需要好栽培灌溉,适当的学习成长方能开花结果。


图片|《美国女孩的日本日记》剧照

跳脱框架的捆绑,长出属于自己的样子

素有“教育史上的哥白尼”与“自然主义之父”的卢梭在知名的教育哲学着作《爱弥尔:论教育》主张回归自然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规律:以儿童为本位,尊重儿童都是独立个体,需要理解其个体差异,并因才施教。

着名的康德也受到卢梭的核心理念所影响,在《论教育》绪论提到:“教育发展人类天赋的观念,乃是最真实的。”黎奥妮完美实践回归自然与发展天赋的教育方式。


图片|《美国女孩的日本日记》剧照

观看本片时,正经历沸沸扬扬的时事话题:大学缺额创下新高,分布于 51 所大学,缺额总计 1 万 4,493 人,媒体整理出多所大学分发缺额统计图表,惊人的高比率在社群间成为热议话题。

探讨背后的原因,来自广设大学的教育政策与少子化双重夹击,回溯历史在 1994 年教改前,国中毕业有七成学生进入技职体系,三成学生才能进入高中,在教改后完全颠倒了这样的型态。

广设大学的政策最初是为了舒缓升学压力,并提升知识教育水平。然而,将技职体系升格大学在外看来学生获得学历,是否失去探索自己,甚至学非所用错失发展专业的机会,毕业后还是得面对生涯的迷茫?

推荐阅读:钱钱与它的产地|刚毕业不能存钱吗?PTT 神人A大的零存款新手第一步:这样厘清贷款债务

看见黎奥妮的教育方式正好给予了深刻省思:我们是否能真正做到以孩子为本位,以他们需要的资源来灌溉?观看《美国女孩的日本日记》应可以为你带来启发。

不论你是家长,还是学生,当你感到贫乏与困顿时,应该是时候,停下脚步,问自己:“孩子(我)的天赋是什么呢?”也许,你也能透过创作,或是其他形式,为自己开创出不同的可能性。

找出内在火花,去创造吧!

至于那些试错而痛苦的过去,都将成为你最好的燃料,于黑暗中重新燃起生命的动力。

请记得,环境再艰难都不能背弃天赋,你该背弃的是捆绑你的社会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