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3 月,知名演员朱芯仪无预警在个人社群分享自己以 36 岁的年龄罹患乳癌的消息,此文一出,关于“乳癌防治”的讨论便在网路上如雨后春笋般炸了开来。

然而面乳癌年轻化的现象,台中荣总血液肿瘤科曾慧恩医师表示:早期乳癌并非绝症,所有治疗,都会有其效果。所以别怕,所有的辛苦,都是为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生命、我们渴望陪伴的家人,争取更多相伴的时光。

初见曾慧恩医师,在疫情蔓延的四月底,她从线上视讯那端浮出,腼腆地微笑,向我们问好。

此次采访,仅占医师忙碌日常的短短 30 分钟,她坐在诊间里,从容地为我们所提出的所有疑问,回以稳重亦令人安心的正解。关于乳癌,我们认知得太少,惧怕得太多,时常淹没在网路荒漠里头,资讯尘土飞扬,却找不到一块绿洲。

然而,曾慧恩医师却以浅显的解析,佐以正确的观念,同时带着柔软的心,坚定地告诉我们:嘿,我们对乳癌要有更多认识,对疗程要更有信心,对生命要怀有感激,对于恐惧,要回以大大的拥抱,理解它的存在,但不至于被恐惧给压垮。


图片|曾慧恩医师

亚洲人乳癌有年轻化趋向? 专家:族群基因导致

“我其中一名患者,还很年轻,才 35 岁。”曾医师一面说起个案经历,一面回顾国健署资料统计,近年来包括台湾、日本、南韩、新加坡等亚洲地区,已有约半数的乳癌病患为 50 岁以下年轻族群,其中,35-40 岁的乳癌患者也正缓步攀升。

曾医师提到,通常“乳癌年轻化”泛指的是 40 岁以下患者占比逐步提升的现在,目前该比率落于 15% 上下,以全球年轻化患者的分布来看,亚洲地区确实相较欧美“年轻化”形势更为明显,追根究底,该现象应可归咎于族群基因相关因素导致。

“那位 35 岁的乳癌患者,当时发现时为骨转移,因为她是荷尔蒙受体阳性的患者,所以在疗程上,安排她打停经针,减少女性荷尔蒙的分泌,来达到对于疾病的控制。”曾医师提到,其实很多时候癌症病患治疗,除了对症下药的疗程之外,心理的调适也相当重要。

一般而言,年轻乳癌患者由于身处于“身份较多”的状态,她们通常有家庭、孩子,甚至拥有自己的事业,所以初期在面对疾病,面对疗程时多半会相当沮丧,然而由于相比于较为年长的患者,40 岁以下乳癌患者其病程有恶化较快的趋向,因此如何在即时治疗的过程中,稳定病人情绪,协助他们挺过疗程中最辛苦的一段,显得格外重要。


图片|PIXTA

“尤其在前期的病人,我会尽量让大家知道,这些疗程可以协助你降低复发机率,虽然过程可能很累、很辛苦、感觉不适,但这些都会过去的,不会一直处在这个状况下。”曾医师回答。

由于年轻族群为癌症复发的高风险族群,所以医师在提供治疗的方向,皆是以“预期痊愈”为重要的目标,来避免再发。如:荷尔蒙受体阳性的乳癌患者,医师便会建议在手术过后施用 3-5 年的停经针,同时服用 CDK4/6 抑制剂,减少荷尔蒙分泌量,来将复发机率控制在一定的风险之内,同时搭配化学治疗来去执行。

除此之外,针对 HER2 阴性乳癌病患,通常会在术后依据实际情况辅以化疗、放射治疗及 CDK4/6 抑制剂,CDK4/6 标靶药物的机转为终止细胞周期及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在临床上已经可以很好地延缓癌症病程,且对于任一种类型的乳癌患者来说,其副作用皆相对轻微,甚至可以补足过去荷尔蒙受体阳性,及 HER2 阴性乳癌病患,在晚期或是面临转移时的治疗缺口。

癌症治疗辛苦有时,但换得却是生命无限

面对全然陌生的疾病疗程,对于很多乳癌患者及其家人而言,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其副作用究竟会不会影响到这段时间的日常生活?

对此,曾医师分享,“常常有患者问我,医师,进行这些疗程会不会很痛苦,我常跟他们说,其实与其说是‘痛苦’,我认为‘辛苦’的成分比较多。”

患者使用停经针,荷尔蒙会使身体产生巨大的变化,尤其以类似“停经症候群”,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更年期”症状最为明显。曾医师进一步解释,“通常 30-40 岁乳癌患者的停经症候群,会出现盗汗、全身发热等身体变化,容易影响睡眠,严重一些会有关节疼痛、掉发等症状出现。”

通常,真正在经历“停经症候群”的女性,在医疗上可以透过补充女性荷尔蒙的方式来缓解身体的不适,但乳癌患者没有办法走这一途,因此没有其他的疗程可以作为缓解“停经症候群”的治疗方针,因此医师通常会建议个案调整生活作息、培养运动习惯,尽可能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的身体持续的活动,也可以缓解失眠的症状。

“刚刚提到的那位 35 岁乳癌妈妈,在家人的鼓励下,她开始尝试跑马拉松,给自己一个目标来去实践,这部分也作为我们很多病友的借镜。”

曾医师拨了拨肩上短发,微笑说道:“我常对我的患者说,辛苦的过程绝对是值得的,度过之后,我们一起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拥有的是更多陪伴家人、孩子的时间,即便是四期的病友,我们也可以透过一起努力来拉长有限的时间,5 年、10 年,那些我们一起争取来陪伴家人的日子,绝对是这些辛苦可以换来的。” 


图片|PIXTA

而谈到乳癌患者服用 CDK 4/6 抑制剂后的可能副作用,曾医师提到,其实在临床上它所带有的副作用相对轻微,且是可处理的。

一般来说,透过服用 CDK 4/6 抑制剂的患者,可大幅改善荷尔蒙受体阳性 / HER2 阴性乳癌的治疗现况,除了延长疾病恶化的速度、增加存活率之外,也可以延缓化学治疗介入的时机点,后者便可大幅度改善因为化疗而产生的更猛烈不适,以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活品质。

练习关注自己的身体,乳癌预防从每日着手

我们常常听到,乳癌防治、乳癌防治,前头谈了许多我们如何“治疗”,却尚未讨论如何“防范”。

曾医师提到,相较于其他癌症,乳癌已是相对容易发现病征的疾病了,“只要有持续关注自己的身体,你很难不发现肿块的出现。”她将语速缓了一下来,尽可能的清楚表达:“对于年轻女性来说,想要及早发现乳癌风险、及早治疗,降低因延后治疗所导致的更棘手状况,基本上我们可以分成两个路径来讨论如何‘预防’。”

首先,可先去了解自己是否具有“遗传性家族史”,若有相关风险,医师建议可以进行遗传性癌症评估,一旦发现具备促成癌症的最主要的两个基因 BRCA1 或 BRCA2,则建议于家族成员中最年轻病发年龄的十年之前开始持续追踪,如:家族若有女性在 35 岁时癌症并发,则建议具有罹癌风险的女性应于 25 岁时便开始定期追踪检查。


图片|PIXTA

“我们会建议年龄介于 25-29 岁之间的年轻女性,以自我检测为主,搭配每年乳房超音波或者乳房核磁共振做检测。”曾医师提醒,一般而言,29 岁以下女性的乳房较为致密,因此触诊多半难以发觉,因此对于癌症高风险族群,建议会以乳房核磁共振的方式为主,其敏感性更高,更有可能在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而针对没有家族遗传风险的女性,曾医师则建议,可以依据国健署数据,于乳癌好发年龄的中位数,约 45 岁时开始定期乳房摄影检验,同时建议各年龄层的女性养成自我触诊的习惯,“有时我还蛮讶异的,有很多乳癌病友来到诊间,明明乳房肿瘤都已经长得很大了,却说自己最近才摸到。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还是建议大家看着 YouTube 教学定期自我触诊。”

拥抱是支持的显形,做自己与家人最强的后盾

百密一疏,即便我们已相当注意,有时乳癌仍会无声无息地来到自己或者亲友的身边。此时,我们作为陪伴者,或者亲身经历者,面对乳癌这样的疾病,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心理建设呢?

“我有另外一个病患,39 岁的时候罹患早期乳癌,确诊的时候孩子才小学而已。这位病患为淋巴结转移,术后有做化学治疗,接着使用荷尔蒙抑制剂,原先控制得还不错,但不料三年后,癌症不幸转移到了骨头。”

听到癌症转移的消息,当事人难掩失落,曾医师说,很多时候医师能给的支持不多,对于癌症病友来说,最大的支持仍是相伴左右的家人、朋友,还有选择坚持下去的自己。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协助病友转换心态。让他们知道,只要循序渐进地接受治疗,随着医学更加进步,治疗的成效也会越加明显,因此过程中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害怕。”


图片|PIXTA

曾医师眼神透露着柔光,言谈之间带着对于病患的同理和疼惜,她坦言,有时在临床碰到关卡,也会有需要转介心理谘商师的时候,病患所需,是细心倾听、耐心陪伴,而癌症谘商师与病友团体,很多时候可以扮演主治医师难以完善的角色。

“有些人比较容易讲出自己不舒服,很容易提供协助,但是有些人会讲不出口,每当这种时候,我会给她们一些拥抱,我想这是作为一个女医师的好处吧。”曾医师笑着,那笑里,透着爱惜的微光,爱惜医病关系的同时,也爱护着每一个值得被守护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