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 编按:
职场妈咪辛苦了,我们与妳同在!脸书营运长雪柔·桑德伯格 Sheryl Sandberg 曾于2013年出版 Lean in 挺身而进一书,想告诉所有职场上的女人以及妈咪们,你能够在家庭以及事业上取得完美的平衡,你不需要抛弃自己的女性特质来迎合相对男性的职场生态,因为身为女人的妳,不需要向世界证明什么。 


脸书营运长 Sheryl Sandberg 的 《Lean In》一书出版之后,引起了相当大的讨论和回响,她也接着成立了 Lean In 团队,旨在鼓励更多女性勇敢追求自我的理想。

关于 Lean In 的众多评论,这里就不赘述了,读者们可以自行用人名和书名搜寻得到。这边想从 Lean In 网站上最新的一支影片,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n't Afraid? 谈起。

影片一开始,几位女性(各种肤色都有)轮流分享她们在选择职涯上的顾虑(面色凝重),她们不敢大声说出“我想要……/想成为……”,而中后段则(露出笑容地)强调“如果我不害怕,其实我想要……”。这样的影片氛围和节奏的确能达到一些鼓舞的效果,然而我们认为,影片中最核心的议题应该是:为何女性要害怕?影片中只简单提到,“男生如果表现得很有领导气质,会被称赞,反之女生会被说很 bossy。”这个观察的确点出了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期待不同,领导气质在男生身上是正面的,在女性身上却有负面效果,这似乎是 Lean In 期望要改变的:

“谁说女性不能有领导特质?”(而且,其实女性创办的公司比较赚

然而,领导特质往往落实在职场生活中,因此这样的论述很容易被联想为倡导女性应该“更努力”、“不要害怕”地去追求梦想,搁置家庭(或者兼顾,最好)去回应内心的渴望,似乎有点变相表示大部分女性的现状是软弱的,却忽略的这种“看起来软弱”其实是对于某些女性特质的价值判断,例如谦逊、关怀、同理心,也容易让人联想家庭是女人的宿命和包袱。(官方 blog 上,也有文章强调走入家庭作为一种选择。多数论述都假设女人一定会拥有家庭,甚至一定“该”拥有家庭,忽略了其实走入家庭也可能是女性的“自主选择”,并不只是被推入火坑或是生来就衔着汤匙那样。)

因此,除了要改变“女性不能有领导特质”这个观念以外,更应该探讨的是,为何我们社会只推崇领导气质?为何女性其他的气质就不被称许?更仔细地说,为何女性特质普遍在职场不被称许,所以拥有这些特质的女性(以及部分男性)就没办法在职场中出头,为什么?

我们应该继续挑战“为何这些特质不被看重”,并非一味地去追求被认定为成功的特质。

当然,要解决这些观念,可能光靠女性自己是不够的,的确是更体制一些的层次。Lean In 的出现正是针对这个问题最明显的解决方法,也就是增加女性在职场数量的能见度,期待这些女性(如果仍保有她们的女性特质)能让社会认同女性身上的积极特质。这种积极特质不一定要是所谓的“领导特质”,而是在女性身上一种新的行为展现。例如 womany 作为一个清一色女性所创业的品牌,从团队文化就可以看出不同,特别重视人与人的互动、关系的和谐以及工作过程的“感觉”。在普遍以效率和结果马首是瞻的创业市场,womany 有自己坚持的,温柔而坚定的路线。我们也相信,正在用女性力量为自己梦想打拚的不只我们一个,如果可以从成功的能见度着手,再进一步让社会大众感知到,成功的路径并不只有阳刚的那一条,希望可以藉此改变社会对于“成功特质”的想像。

所以,在女性获得职场舞台的表面成功背后,性别平等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社会认同阳刚以外的特质,并且不再歧视性地将不同的特质归类进哪个特定的场域,不再将众多现象倒因为果,例如将科学界中女性数量的稀少解释为“女性天生不适合读科学”。种种的这不行、那不行的论述会一再复制性别的刻板印象,让不同性别特质的人无法适得其所地发挥。最近一群在 Google 工作的女性员工就组成了 Women@Google 这个团队,提出了给女孩们的馒头计画,用亲身经历鼓励年轻的女孩挣脱社会框架,重新认识自己。

“进者退之,退者进之。”的确,Lean In(或者其他类似诉求的活动)作为目前的第一步,会带出一些声音,给有意追逐自己梦想的女性一些勇气,也可能为后辈开启一条新路。然而我们必须理解,这并非整幅图像的全貌,我们应该更细致地去解读背后的纹理,才能让更多女性(以及同时被歧视的男性)真正地勇敢做自己。

A woman's place is wherever she wants to be.

除了不要再害怕以外,也要记得一直挑战让我们害怕的原因。

爱上自己的独特
〉〉LOVE&FREE:完成名为“自己”的作品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
〉〉女生创办的公司比较赚!来见识 5 位科技圈女性创业家

本文作者:womany 编辑部 / 张平
图片来源: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