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他又开始愤怒了,为什么不能理性一点?!其实理性本质是防御恐惧,在要求他人理性前,我们先思考对方为何愤怒、背后的恐惧是什么,也许厘清后,真实感受将浮出水面。

文|丛非从

理性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失控”

愤怒的人要求自己理性生活,同时也要求别人理性生活,却很少停下来思考:为什么非要理性地生活?

比如说:

  • 愤怒的人觉得“人就是应该上进”→ 但人为什么要上进呢?
  • 愤怒的人觉得“人就是应该负责任”→ 但人为什么要负责任呢?
  • 愤怒的人觉得“人就是应该尊重别人、不能控制别人”→ 但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愤怒的人一直在提要求。

可是,人为什么要不断地给自己设置限制、建立牢笼,然后要求自己去遵守这些规则呢?以舒适原则潇洒、自在地活着,不好吗?

在愤怒者的眼里,他们乐此不疲地对自己设置限制的最大好处,就是“有自我控制的快感”。在他们的想像里,如果不随时保持理性,那么现实就会失控,就会出现无法承受的后果。

他们的潜意识会认为:真实的自己是一头洪水猛兽,一旦给它自由,它将把自己导向一个非常糟糕的结果,所以他们必须发展出理性来控制自己。

同场加映:所有愤怒都是因“我需要你”:两步骤根本化解愤怒,为自己的需要负责

每个人都有三个“我”

佛洛伊德把人的内在分成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三个“我”。

“本我”遵循的是舒适原则,使用的是感受驱动。本我想要逃避一切让人痛苦的事情,想做一切令人愉悦的事情:自由自在,任性妄为。

“超我”就是人后天学习到的生存法则,遵循的是正确原则,使用的是理性驱动:你只有做正确的事,才能获得安全感。

因此,人活着就成了这样──本我说:“我不要负责任,我不要认真地做事,这样生活简直太快乐了!”

超我说:“你必须负责任,你必须认真做事,你不能为过得快乐而活着,你应该为过得正确活着!”

“超我”就是一个督察官,随时在禁止“本我”兴风作浪。

这两者总是在相互拉扯、战斗,也就形成了表现出来的综合结果,就是你现在的样子:“自我”。

所以,别看你每天什么都没做,其实你的体内,随时有两个战士在不停地打架。

愤怒的人,其实就是“超我”过于强大了。

一个人的超我越强,他的禁忌就越多,他对别人的禁忌和要求也会同样多。可是别人的超我没有他的强大,也就没有他那么强迫自己。

这时,愤怒的人看不得别人这么不强迫自己,他就愤怒了。超我就像是药物一样,它的存在本来是为了抑制病菌、保护人类,但同时,它也在伤害身体,让人丧失一部分生命力。


图片|Photo by Dmitry Schemelev on Unsplash

理性背后的恐惧

理性的本质,是防御恐惧。那么人的理性到底是在恐惧什么呢?

比如说,有些人对自己的要求是上进。但是,如果自己不上进,会怎样呢?

他的潜意识就会自动进行一系列加工:如果我不上进,我就不优秀;如果我不优秀,我就会被社会淘汰;如果我被社会淘汰,我就活不下去了。

或者也会这样想:如果我不上进,我就不优秀;如果我不优秀,我就会很普通、很平凡;如果我很普通、很平凡,就没有人喜欢我了。

所以,在他看来,不上进,就是活不下去或者没人喜欢。这个后果,可比不舒服严重多了。

同样地,假使一个人不负责任,会怎样呢?

愤怒者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我对孩子不负责任,我就会伤害到孩子;如果我伤害到孩子,孩子将来就会怨我;孩子怨我,我就是一个失败的妈妈;我是一个失败的妈妈,就说明我这个人很无能;我很无能,我就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

同样地,若一个人上班迟到,会怎么样呢?

愤怒者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我迟到,老板就会对我有意见、觉得我不可靠,不把重要的工作交给我;我不做重要的工作,就会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我被淘汰,就会失去工作,没有收入;就会没有饭吃,就会⋯⋯活不下去了。

还有,人为什么要照顾别人的感受?因为,我不照顾别人的感受,别人就会受伤害;别人受到伤害,就不会喜欢我了;别人不喜欢我,我就会活得很孤独。

(用心聆听:阎奕格:完美本来就是不存在!30 岁 so what?不要自己吓自己

没有爱,就活不下去

每个人的逻辑加工都不一样。但你反覆去问他:“那会怎样?”“为什么不能?”就会得到一个终极答案:“没有人爱,就活不下去。”

在潜意识里,虽然舒服很重要,轻松很重要,但是比这些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活下去!

我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压抑自己,一而再地委屈、强迫自己,一定要去做那些我们其实根本不想做的事,一定要上进、要照顾别人、要努力、要优秀,放弃轻松,去做这些正确的事、执行这些正确的规定,是因为我们还想活啊!

这么大的动力,还有什么是不能放弃、不能自我强迫的?

这也是潜意识里糟糕至极的逻辑:如果不这么做,就有特别糟糕、无法承受的后果出现。

所以易怒的人,其实是因为内心太害怕了,他们很害怕自己没做好、害怕没做该做的,害怕做错了,就不被爱了,就活不下去了。他太害怕失控了,所以不得不对自己有很多的要求。

一个人内心深处有多恐惧,他外在就有多易怒。所以,当你愤怒时,你要先问问自己:

  • 我对他的要求是什么?我对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要求呢?
  • 我为什么要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
  • 如果我违反了这个要求,后果是什么?

这时你就会感觉到,你对“不被爱”、“活不下去”是有多深的恐惧了。


图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理解对方的恐惧

当一个人对你愤怒时,你就可以知道,他的内在其实有很多恐惧。

这时,你就可以去观察他对你的要求,并与他探索:“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你不这么做,会怎样呢?”

有位同学说:“我的前夫为孩子以外的人提供各种帮助,对孩子却很少陪伴,这样的做法让我很愤怒。”这位同学对前夫的要求是:一定要对孩子有足够的陪伴。那么,她对自己的要求也同样是: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陪伴。

假如你是她的前夫,你就可以去好奇:她的恐惧是什么?如果她不去做这件正确的事,对她来说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这时你会发现,她之所以要求自己给孩子很多陪伴,是因为她觉得孩子是脆弱的。

如果陪伴不够,孩子就会有创伤;如果孩子有创伤,他的心理就会不健康,人格就会有缺陷。等他长大后,会受到很多挫折、吃很多苦,他将来的生活,就会过得很艰难。

然后你就知道,这位母亲之所以这么愤怒,是因为她把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倾听和关爱,联想到孩子将来会过得很艰难上去了。

这时,如果你想安抚她的愤怒,可以尝试让她安心一点,让她知道:“其实你不必这么焦虑,非要难为自己给孩子这么多的陪伴。即使很少陪伴,但陪伴有品质,孩子将来也会过得很好。

反过来说,强迫自己给出的陪伴,反而会对孩子带来压迫感。”

不要错过:不给孩子东西,他就暴怒?治疗师给家长的四个提醒

思考与表达

  1. 写下你的一次愤怒经历。是对谁产生的愤怒?
  2. 发生了什么?或者直接使用前面的愤怒案例。
  3. 从中找到一个你对自己的要求。比如“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我不能 A”,然后反覆问自己:“如果 A,会怎样?”联想下去,不停问自己会怎样,直到最终不能再继续。

比如说:

  • 如果我自私,会怎样?
  • 如果我任性,会怎样?
  • 如果我自以为是,会怎样?

写下来后,发现你内在的恐惧是什么了吗?这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