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中的苏庆仪憎恨她的妈妈,但自己的身上却满满是母亲的影子,如果没有与过去的原生家庭状况和解,也只是一再重复痛苦的回圈。(内有剧透,请斟酌阅读)

苏庆仪和母亲的过往在第二季慢慢浮上台面,原生家庭的议题相连到剧中人物彼此密不可分的关系。苏庆仪和母亲的角力在戏剧逻辑上或许扁平,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两人的互动,去看见“自私自利的母亲和备受勒索的女儿”这样剧本背后,那些没有言明的母女情结。

要能在人生路上独立,首先要送走母亲

童话故事里英雄(不分男女)都是孤儿不是没有原因的,这当中藏着的是一个重大的隐喻:人要离开父母才能真正成长。

这里的离开,并非只是物理上生理上经济上的远离,而是更深层的,从内心去突破父母来的框架、思想、阴影甚至是原罪。是抛下、甚至杀死,而后有新生。

人的长成,仰赖父母的资源和照看;而人的第一次长大,往往是在发现父母不是全能且完美的那一刻。当父母的伟大形象被打破的同时,人从裂缝中试图让自己站立,那才是真正的离乳,也是从那一瞬间深刻体验到长大的滋味。

成长不是什么断绝关系,是深刻经历失去和独立。

延伸阅读:关于追寻、相遇与分离!回顾《小王子》经典语录:要驯服一个人,就得冒着流泪的风险

心理学家常讲的一个抽象概念便是“杀死父母,才能活出自我。”杀死不是身体上的,是我们成长路上终会面临到的挣扎,也意味着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深深知道,如果没有让心中父母的控制和欲望死亡,那凋零的将会是我们自己。

苏庆仪的英雄旅程,就是从那晚展开。当她被妈妈的男友侵犯、被妈妈因为妒忌狠心抛弃,从这一刻起她成了心灵上的孤儿,独自远行。

而英雄不是在成为孤儿那一刻就成了英雄,英雄之旅最终是要长出自己的样子。

那么,苏庆仪突破妈妈给的苦难,杀死了母亲的声音,并长出自己的力量了吗?

从后面的故事发展来看,我觉得是没有的。

她身上,还深深有着她妈妈的样子。那是如出一彻的自卑和没安全感,如出一彻地把自己的悲惨归咎到他人身上,“因为有妳我才不幸福!”苏妈妈对女儿的心底话,也爆炸在苏庆仪对罗雨侬的不满上——“妳为什么要阻碍我追求幸福!”

苏庆仪对情感的执着,也彷佛有着妈妈的影子。她爱江瀚,爱得咄咄逼人,浪子没有回头,而是逃走。于是她得到最痛的一刀是江瀚终于说出口:“如果要选择一辈子的人,我也会选择罗雨侬而不是妳。”

她发狂、她割腕,她人生像是失去意义。这个样子,是否跟那个为了爱情而不顾一切的她的母亲一样?


图片|《华灯初上》剧照

母亲也是人:没有好母亲或坏母亲,只有需要被理解的个体

苏庆仪的母亲(以下称苏妈妈)和苏庆仪是由自卑和不安连接起来的两个人,这个症结的悲剧展现在一个男人身上。

母亲的妒忌在剧里是展露无遗的,有些朋友看见苏妈妈漠视自己女儿受到侵犯不相救,简直故意,大呼“怎么可能有这种妈妈!”“妈妈怎么可以这样!”我看到这幕,也是愤慨到不行。

但我更看见长长的镜头,苏妈妈在被窝里绝望哭泣。她是坏妈妈吗?

如果要说社会上对女性的压榨,我觉得数一数二的就是把“伟大母亲”的人设无差别投注到女性身上。

把母爱是崇高且必然的眼光放到女性身上,便会让母职无形中产生一种“非怎样不可”的压力,好像妳若是要成为母亲,妳就得是那个样子。得牺牲奉献、得温和慈祥、得宽容忍让、得事必躬亲、得无条件爱孩子,才是好母亲。

“母亲必须无条件爱孩子”是世界共同建构出的幻想。

朴又兰《女儿是吸收妈妈情绪长大的》

但人们往往忽略了母亲也是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期待欲望、有自己的思想声音,在成为母亲之前,她更是她自己。凡人都有各种难处和软弱,有大大小小的创伤,怎么成了母亲,就得瞬间成为圣人?我们只是生了个孩子,又不是开悟成道。

我一直觉得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对幸福的定义太过狭隘。

社会对母亲“应该完美”的枷锁,就狭隘地限制了各种各样母亲可以快乐的可能,当母亲不快乐,孩子又怎么能安然长大?

母亲和孩子的连结如此深厚,母亲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的是孩子怎么理解世界、怎么理解自己。若母亲没有真实面对自己,处理好自身的议题,那些创伤和不快乐的情绪将由孩子承接。

我们已经听过太多孩子承接了伤痛,因此出逃、压抑、亏欠、被迫长大,甚至孩子不允许自己幸福的故事。


图片|《华灯初上》剧照

苏庆仪和苏妈妈,彼此就是自卑相连的枷锁,捆绑了两个世代女性的人生。

我们绝对不是为苏妈妈对女儿受到伤害却不伸手给予肯定,而是我们在那一幕看到的,不只一个母亲,更是一个破碎没有力量的个体,她被自己的阴影和不安绑架得太远太深,远到已经无法保护自己的女儿。

是的,世界上是有这种母亲的。母爱不一定伟大,在苏家它已经变成彼此的诅咒。

与其说苏妈妈是一个坏母亲,那不如说她是一个从来没有被理解的母亲,她是一个无法接纳自我、极度匮乏的索取之人。于是苏庆仪,也成为一个觉得自己从不被世界理解,无法接纳自己、无法真正幸福的人。

推荐阅读:为你挑剧|《华灯初上》有一种友情,叫做罗雨侬与苏庆仪

谁也不需要拯救谁,只是最真实的样貌需要被瞭解

苏妈妈确实是行为过份,甚至成了一种犯罪。但“父母不是圣人”绝不是一种藉口或包装,是一个需要被看见的事实。就是因为不是圣人,心理的阴影无所适从,才有可能发生各种伤害。

我们不需要完美的母亲,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母亲。

从各种影集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剧情需要推进的最大重点就是:大家都不把话讲清楚,大家都不坦承。是的,如果你需要写一出悬疑剧本,首先要让大家有讲真心话困难症。

《华灯初上》的母女,我们很快可以看见妈妈对女儿的妒忌。


图片|《华灯初上》剧照

母亲和女儿的关系微妙且复杂,母亲看女儿不只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也是看着一个比她更年轻漂亮、更有资源活力的女性,甚至看到的是自己的牺牲。

这些通常隐藏在潜意识里,而往往因为不容于社会道德价值,总是被逃避不被正视。

但羡慕和嫉妒是人性原始的情感,情感和情绪本身难道也有对错之分吗?情感和情绪本身没有对错,它们甚至不需要为自己找藉口或是道歉,它们需要的只是理解。

因此面对这样的情绪,首先我们要接纳它们的存在,接纳自己的阴影和黑暗面。逃避不会让阴影消失,它只会跑去别的地方,用其他更高的代价来索取关注,而这样的代价往往得由最亲近的人承担。

黑暗的人性或许令人不适,但只要学习持续觉察、接纳然后去理解,把潜意识提升到意识层面,将它安放,这时那些随之而来的行为都将有边界,不会再无限扩张。

苏庆仪和苏妈妈在剧中,可以看见她们从来没有彼此真实交流。母亲明明有自己的不安和创伤,但端起一个“我是妳妈妈!”的架子,把自己竖起母亲权威自以为是保护网,却也让自己的人性无处安放。

对女儿的羡慕嫉妒无法坦然以对,内在的逃避扭曲成了憎恨,而女儿苏庆仪就成了牺牲,不只那一晚,甚至蔓延了她的一生。

同场加映:为你挑剧|《华灯初上》苏庆仪:为什么我们偏偏会爱上那些不爱我们的人


图片|《华灯初上》剧照

第二季开始黑化的苏庆仪,很多网友在猜她会不会是自杀呢?先不论真正结局,倒是很多网友觉得这个推理很合理。

我想合理的点是我们都可以理解,猛烈且玉石俱焚的报复,那是受到压迫的孩子长久以来的愤怒,她或许无意攻击别人,但这样的痛苦总会有压抑不住爆发的时候。

她心理上还没真正离开母亲,我们可以看见,她用破坏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在讨爱、在控诉、在扮演一个委屈的弱者。而死亡的受害者这个最终极委屈的展现,看起来似乎就合情合理了。

剧情还未明朗,但苏庆仪若是自杀,那很遗憾的,依然是未完成的英雄之旅。

书籍摘录:世上没有理想母亲!用最真实的自己与孩子连结,亲子关系也能亲密自在

女孩是无法被迫脱离母亲的,唯有自己觉察到这份关系所隐含的意义和真实,才有办法真正的远行。

或许很难一时接受,但当我们真诚面对母亲,理解了“母亲不是无条件要爱我们保护我们的人,母亲首先要懂得照顾尊重自己,才能真正发挥爱的本能。”我们才能接受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坦然面对关系里那些真实的嗑嗑碰碰。

觉察永远是第一步,生命要继续向前,我们要做的,是真诚陪伴、努力了解彼此,并做真实的自己。

如此,女儿们也才能逃出不被爱的埋怨和匮乏,不再需要满足母亲的欲望或弥补伤痛,找回对自己生命的目标和热忱。

身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女人迷创作者 Jubie 秉旗

祝福世界上,每一个还在挣扎的苏庆仪,以及苏妈妈。

母亲不必给孩子答案,只要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日后孩子们必将体会母亲对待生命的态度。

朴又兰《女儿是吸收妈妈情绪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