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家属、照护者,他们被标签为勇敢的人,但如果不脆弱,谁需要勇敢?他们需要的爱,不亚于病人。本文从《瀑布》的陪病者——女儿王静(王净 饰)切入。(内文涉及电影剧情,请斟酌阅读)

《瀑布》是钟孟宏导演 2021 年的最新电影作品,获第 58 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等大奖,成果丰硕。剧中描述一位由贾静雯饰演的思觉失调症母亲,与王净饰演的女儿之间相依相存、互相折磨又彼此疼惜陪伴的故事。

瀑布是水的坠落,也是剧中角色灵魂的坠落。片子开始就弥漫着不安氛围,在大楼被巨大蓝色帆布覆盖而产生阴郁与压迫的气息中,我们很快看到母亲贾静雯从一名干练利索的女性,陷入意识与现实的模糊断裂。

编导并无意让我们在疑惑中悬宕太久,不久即让我们发现,一切的怪异源自母亲的主观,她发病了,罹患了思觉失调。她栽进了幻听与幻想中,看似否定一切现实,本质是彻底否定了自己。

我对思觉失调症并无深入的研究,唯一能确定的是,解离的现实感不好理解,更难处理。精神疾病的外在形象或可临摹,但内在世界的狂乱难以精准贴近。许多描绘该议题的作品描写得爆裂张狂,有的鬼影幢幢,罗职成剧烈万钧的情节,抑或大玩虚实难辨的悬疑游戏。

但《瀑布》选择了带有诗意的沉静距离,时而采取贾静雯癫狂错乱的主观,时而进入女儿王净冷静坚强的视角,偶然带到其他角色对其母女的观看,在每每可以拔升戏剧性的时候压抑住了,反更带出随时会失控的危险不安。像剧中那壶烧滚沸腾的开水,随时爆发,一旦不慎溢出,就酿成大火。

思觉失调的主观世界抽象迷离,电影中的台词书写采取了诗意的语言策略。两段较长的角色独白,乍听氛围满满,仔细推敲则言不及义。此种言不及义、旁敲侧击的说话方式恰恰建构了戏剧风格,更与角色的精神状态彼此辉映。

魏如萱在病房与咖啡厅讲着绘画,说起曾经听起过的一名男子的声音;贾静雯在餐桌上对女儿聊起一段悠远的回忆,随即带到关于瀑布声音的描绘,语言跳跃,飘忽不定。


图片|《瀑布》剧照

延伸阅读:贾静雯如何走过人生低潮?是母亲的话给她力量:“事情发生,就要面对”

这两段台词都不讲脉络清晰的故事或心情,而是讲氛围、描轮廓、写符号。当语言的所指与能指系统在意识的混乱中失效,这种难以言明的精神状态,既然讲不清,那就讲模糊;诗更能触及真实,诗和意识同样流动。

说起故事的精神内涵,我则想从女儿王净的角度出发。

身为一个爸爸出走、妈妈发病的女儿,王净作为一位高中生难免显得早熟。关于戏剧中“早熟”的角色书写,大致归类两种状态。一种是作者将自身成熟的观点加诸于心智年龄理论上不到的角色上;另外一种,则是勾勒出角色“被迫早熟”的人生处境,一种不得不然。

王净属于后者。她理应在青春年华与同学们嘻笑打闹、午休时来段小小的幽会、暗恋学长、在补习班看着电视墙抄笔记、在图书馆传纸条,但她选择了早熟。她不一定那么想长大,但是她必须了。

豆蔻年华就被母亲的病情所困,王净被剥夺得彻底,完全有愤世忌俗的正当性,但她选择坚强、正面迎击、陪伴支持。她不是从未抵抗,在母亲坚定表示爸爸准备回家时,王净拨出一通确认电话,她的包容是有其极限的,忍无可忍时不惜当面让母亲难堪。

但母亲的逞强嘴硬瓦解了王净的残忍,她愿意陪妈妈暂且活在幻梦里,如果那是她们得以相伴的地方。她以不哭来诠释想哭,以极度自制来演示濒临内爆。她面对让人崩溃的处境时异常冷静,这种冷静,反倒显得精神异常,让人疼惜得不寒而栗。

这不当是个十七岁少女的人生,但她在面对母亲的疾病时,选择提前长大。或许就是在王净于精神疗养院的栏杆外看到母亲步履蹒跚的脚步时缓缓流下的眼泪中,她知道了⋯⋯

妈妈不会长大了,只会变老;长大,是她的责任了。

长大从来不是父母的事,长大是孩子的事,是我们的事。


图片|《瀑布》剧照

推荐阅读:为你挑片|《瀑布》:母爱需要的不是歌功颂德,而是更多理解

剧末那突如其来的急流,编导是出于戏剧性的考量、抑或是某种对存在无常的叩问?不得而知。或许,当母亲处于精神上的濒死时,让女儿体会一次物理上的濒死,于后的人生更能同理彼此的软弱,温柔相待。

剧中一段常被评论提及的台词,是剧末母女在新家时,王净对母亲问候了一句“你还好吗?”贾静雯悠悠地回覆:“不要再问‘你还好吗?’,我会想办法好起来。”

这句话勾勒了照护者对病者的关照与期待某方面也带来压力。在此,我更想提出的是,身为旁人的我们,也必须要对王净做出相同善念的关心,拍拍她的背,贴心地关怀她一声:“你还好吗?”

王净所代表的病人家属、照护者,同样需要被顾念。他们被标签为勇敢的人,但如果不脆弱,谁需要勇敢?他们需要的爱,不亚于病人。


图片|《瀑布》剧照

同场加映:为你挑片|《瀑布》:在断裂中看到开端,母亲在时间里找到勇气

当我撰文时,在 google 中打下“思觉失调”四个字,搜寻引擎自动补足了后头常被搜寻的关键字,诸如“思觉失调名人”、“思觉失调病征”、“思觉失调寿命”等等,而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条是⋯⋯

“思觉失调会好吗?”

这问题太惊悚,我没有勇气点进去看,相信也是所有病患家属心中永恒的答问。王净问出的那一句“你还好吗”背后,潜意识中真正焦急想知道的可能是——“你会好吗?”

就像陈珊妮于主题曲〈抉择〉中所唱:“我在街头伫立,心中已经有了决定,却不知小雨是否能把你打醒。”生命的解答无从知晓,隧道的尽头不一定有光,但不要忘记人生中肯定有那么几个瞬间,雨一直下,同时阳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