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Audrey 对谈,像经过漫长夏昼后的晚风,轻轻拂过,有被温柔包覆之感,而那温柔,比你以为得更加具体,是饱含气力的温柔。Podcast 专访当天,她着一席连身洋装,迎面而来,搭配绝不会认错的那一声“Hi”,一下子把她清晰的人设更立体的带到我们面前。

Audrey Ko,柯采岑,夏日出生,台中养成,豢养一只可爱橘猫,女人迷工作八年进行式。

过去,人更熟悉她以主编之姿,领性别的讨论,安受伤的灵魂,在工作里头深潜,即便背负超载的氧气瓶,都渴望再探深一些些,翻玩享受创造的乐趣,如今,探出水面呼吸,改着登山装备,用海到山这样极为跨度的隐喻,来讲她由内容跨度销售,再合适不过。

2021 年,Audrey 任女人迷 Sales Head,开启在女人迷的第 N 场冒险。


图片|Jennifer 摄影

我不确定女人迷是不是最适合我的工作,但我选择了它

“问我怎么确定,女人迷的工作、生活型态最适合我?说老实话,我也不确定。”透过录音室的耳机,Audrey 清亮的嗓音传进耳里,能感受到,每一个回答背后总有深思熟虑,却也不刻意隐瞒些许还不确定。

她说,撇开对与不对,其实是自己选择了这份工作,而选择的背面是否存在更多选项,她无法武断说没有:“说不定更适合的工作确实存在啊,但当时的我没有兴趣知道,我只想要选择当下我选择的这件事情。现在、以至于未来的任何时间点,我可能都无法确切的知道,我现在的工作是否是最好的选择,但很清楚的是,我选择了它。”

与其找工作,不如找一件你真正想捍卫的事。

女人迷 Sales Head 柯采岑

23 岁初出茅庐,带着对性别议题的在意,纵身跃进急流之中,有惧怕,有怀疑,也有身心俱疲的时候,Audrey 描述工作第一年,每天下班离开位在内湖的办公室,站在末班车驶离的公车站前,总像有一盏聚光灯打在自己身上,从上帝视角飘来质问:“妳现在到底在干嘛?”

“不得不说,刚进职场 23-25 岁,真的是生命里最迷惘的阶段,好像所有跟我同期、同龄人都陷入了相同的迷惘漩涡,无论你走到哪里、想要聊聊这个话题,就只能换来更多的迷惘,那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像是乘法,把你和身边所有的人,都卷进去那种无望之中。”Audrey 说,生命一旦进入“必须选择”与“没有选择”的交叉路口,就是你该敞开心与察觉自己的时候了。

察觉这件事,有时候是这样的——你必须将自己丢到绝对的“暂停”里面,你才有机会可以抽离当下状态,回头去理解自己究竟为什么痛苦、为什么失落、为什么不安。

“当时的我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休息’,我跑去纽约一个月,就马上意识到一个过去从未注意到的,对自己的察觉。”她说,发现自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就在那次旅行里,明明编辑台已经找来令人放心的代班编辑,一切处理妥妥当当,但她仍会忍不住每天讯息关心,今天问问稿件如何,明天聊聊有没有需要自己的地方。

这些难以抗拒的对工作的关心,回头给了 Audrey 很大的提示,“我开始意识到,我真正要抵抗、调整的地方,并不是重新去喜欢上工作,而是如何为自己建立在喜欢工作之余的休憩界线。”她提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活在工作与生活界线模糊的模式中,累积疲惫与烦躁,总是落得在工作到不行之后,才产生剧烈的反弹,而把这种失衡,看成了讨厌工作。

从自我介绍下手,试着用更细致的维度去理解自己

“当你为了一件事情付出超过期待、超过你应付出的,而没有埋怨,甚至还乐在其中的时候,就可以试着去想,这些你愿意付出的行动背后,乘载的共同归因是什么?”Audrey 提到,除了处理失衡,在工作里头找信念也是重要的过程。

透过回想生活中,哪些事情你付出相对较多的时间,试着去问:做这件事情的背后,我的动机是什么?待找到动机的开关,你就能越来越知道自己行为模式背后推动的相信,而这个相信,便能带你到更远的地方,你可以持续在一个地方挖掘更多,付出你所能付出的,获得你应获得的。

而问自己这项行动,最终可化为对自己的行为与思绪进行阶段性总结:“不得不说,我真的是一个非常爱做总结的人,它源自于编辑的一种训练吧,因为我们要一直做专访,很快速地对于他人丢出来的话做出反应,因此日常工作本就需要做各种各样的总结能力 ,而我也发现,把这项能力运用在自己身上,可以帮助我用比较细致的维度去看待自己,而不是一团糊糊的去描述说:喔,Audrey 就是一个很开朗的人。”

编辑台超过 5 年资历,文采过人,专访无数,对话过招,都能穿透灵魂;对所有相信,都有深刻描述;笔下有感知,便能描绘立体轮廓;从行动到内心,几近绘声绘影,都是专业养成。然而殊不知,所有书写里头,最难却莫过于介绍自己。

“真心难,”Audrey 笑说,发现描述自己有多别扭艰难,是在一次要跟别人介绍自己的场合上,发觉竟不知道该如何很细致的去表达自己的在意。带着某种编辑自尊心,Audrey 展开书写练习。

“你可以尝试用三种版本:50 字、100 字、200 字描述自己,看看你打算怎么样在这些篇幅中去写你,写完后再回头去读,看看这些描述,像不像现在的你自己。”

从描述到动机挖掘,Audrey 说那是动态的练习和迭代,所有关于生活与工作的信念,随着日子积累,都有可能凝成不同形状,液态有液态的流动之美,固态有固态的坚持之姿,气状有气状的自由之势,对于 Audrey 而言,每一个状态都有其侧重之事,如 2012 年刚加入女人迷时,对于站在推动性别议题的进展上,她便有着近乎使命的相信。

“当时的我,对于每个人应该能够站在不同理场上都能够被尊重,有相当的在意,它让我愿意付出很多时间、去做很多事,随着时间推进,从编辑转战销售,也以内容为核心做了很多不同的尝试。”

而这些看似很像但实质又很不同的事,它背后都乘载着相同意念,就是“创造”。

Audrey 言语之中饱含对自己认识,因此说出来的一句ㄧ字,有反刍过后的底气,她说:“如果说八年在职涯与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什么事情是不曾改变的,我想就是能持续去做从零到一的事,这整个过程就像一次次地目睹事物如何诞生于世,以及这个诞生如何乘载着许多人的相信。”

你是人,要接纳自己就是会犯错

约莫工作五年后,但凡出门演讲、与人分享,总有人向 Audrey 提问:“妳都没有换过工作,是不是很爱这份工作?一出社会就遇到自己最热爱的工作是什么感觉?”

Audrey 带着善意的笑,微露出一点点无奈之感,想着提问之人多数以为,是不是她在这份工作里头有非常多的获得、没有辛苦、没有艰难,才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一直做下去?Audrey 说,其实都正好相反:“就是因为这份工作里面有非常多的困难和挑战,有非常多让我不知所措、应该学习的时候,才可以让我在这个地方待那么久的时间。”

Audrey 笑称,其实几乎每天都有让她觉得“很糗”的时刻啊,甚至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所有努力的原动力来自于“觉得自己不能够再出糗”,而这样的努力,却为自己筑起好高好高的墙,带着一副厚厚的面具,武装得很严实,想作为一个完人驰骋职场。

“因为我我出糗真的太糗了啊,我自己没办法接受,”言语之中彷佛感受到得 20 代的 Audrey 面对糗事得咬牙切齿,在成长路途中与失败擦枪走火是常事,而如何与它共处、面对它,才是本事。

然而,到某个时间点后,她发现,自己再也没办法继续这样要求自己。“因为出糗的频率实在太高了,我需要接受自己是个人,不是机器,要接纳自己就是会犯错。”Audrey 带着某种自省,拄着下巴说。

找到一个让你真正放松、放掉的方法,很重要

从知道到行动,有时是与自己漫长的沟通,“接纳自己”说来容易,但很多时候人的意识都仅仅停留在“知道”而已。Audrey 说在开始带领团队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 leader 有其样子,不可示弱、不可失败、不可有所惧怕。

“但这件事情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推翻自己,Audrey 有大器,很多事情行经之后,能被以话语诚实诉说,有赖于觉察自己,而不感这是一件丢脸之事:“当你想要成为一个无坚不摧的人,某天你便会发现,真正有必要示弱的时候,那个示弱,对你来说会无比困难,我无法开口跟我的组员说,嘿,我现在要做一个专案,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把它做好,这对我来说非常困难。”

拒人于千里之外,同时也将他人所能提供的帮助拒于门外,那是无止无尽的恶性循环,因为当你无法在群体里诉说自己的需要,那么他人该如何对你伸出援手,“毕竟是我自己,推开了别人的帮助。”Audrey 提到,当时的失败经验,使她一度开始怀疑自己的所有决策,连原本得心应手的事情,都没有办法正常发挥。

生命偶遇低谷,像站在山崖往山顶呐喊,每每听见自己的回音,都像再次提醒自己,噢,你真的太失败了,你真的做得很不好,而现在回头去看,Audrey 笑笑地分享:“我当时几乎已经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了,在那个不知所措的当下,回过头来第一个念头是‘我需要休息’。”

于是一张机票下手,与三五好友飞往曼谷,每天做一场按摩,让自己的身体全然放下,接受凹来折去、捶捶打打,重复听着按摩师傅皱着眉头对她说:“妹妹呀,你真的很累吼。”因为身体知道,身体全都记得那些往日痕迹,那些僵持着在电脑前敲敲打打、难以成眠的日子,压力在身体里面累积成厚重的形状,硬块一般结在那里,突然一个放松,全身的精神都散了出来,每每按摩,15 分钟内必然入睡,彷佛欠的都急着在此刻还清。

“那次经验告诉我,无论你去哪里,你能不能找到一个让你真正放松、放掉的方法很重要,透过这种重起和修复,我才有办法让生活重新充满喜欢的事情,让我重新去喜欢那些工作里头,我其实很喜欢的挑战。”Audrey 提到,有件事情很吊诡,其实我们不一定厌恶挑战,只是很多事情做久了,挫败感会把你往深渊里拉去,令人反过来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喜欢、是不是不适合?

“休息是一种 reset,让你重新发现自己对哪些事情有所承诺,当你有想要完成它的意图,即使过程中有做不好的地方那又怎么样?因为这件事情你真的在乎、你真的想做,那么你就不用因为现在的做不够好,去否定你渴望完成这件事情的决心。”

害怕带给我的,其实是出发的礼物

谈到职涯里头的惧怕,Audrey 说,如果这一路走来,我都没有害怕,那也太像一个假人了吧。

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她清亮的嗓音听起来有真诚,还有直面害怕时的坦荡:“就是因为我常常会有害怕,才会觉得如果我不去行动,我就不会知道自己究竟在怕什么,所以我每次拿到新的任务都很怕啊,但我就是害怕,才去行动的。”

与其坐在原地去思考自己怕什么,不如多走几步去发现“喔,原来我害怕那个路很窄”或是“我不具备足够的装备”,Audrey 提到,这看似诡异的逻辑其实是通的,当我们可以打破优点、缺点的既有逻辑,会发现那些悲观、害怕、自卑、完美主义、选择障碍背后,都是你前行的动力。

“比方说,害怕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就偏中性,甚至偏向优点。我因为有所害怕,所以选择前进探索这份惧怕;有人则因为害怕,选择审慎评估选择,这些你原以为负面的特质,它其实给予我们的,其实是有关于出发的礼物。”

就是因为工作的强度很高,生活的强度才要跟上

Audrey 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她不讳于表达,笑着说对啊对啊,我真的太喜欢工作了。

在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木上挣扎一阵,如今她开始找到了在工作之余注入生活的方法,像是安排专案行程一样,把“吃拉面”、“下午茶”、“做瑜伽”、“抄心经”订在 Google 行事历上,让休息准时弹跳出来,提醒自己:现在,就是现在,你该给自己一顿甜甜的下午茶。

到达这个境界,也经历过长长的碰撞,她说:“前一个阶段的我也是不太敢休息的,没办法像现在顺理成章地把生活强度拉高,对于那个阶段的我来说,好像如果我去休息了,我就不够努力,我就是一个很不负责任的人,我觉得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声音。”

因为世界运行有其道理,尤其我们都生活在这样一个靠时间换取价值的现状当中,激烈竞争的资本主义世界定义了你该如何定义自己的时间,使我们情不自禁地养成一套“休息是罪”的价值体系,好像只要我们愿意投注更多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人。

“直到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你现在的信念系统,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某个时期的你,比如 23-25 岁的你,那时候的你就是需要这样的信念系统,帮助你补足很多你没有的东西,可是你也要看见,你现在不是 25 岁这个阶段,你已经长大了,你已经离开那个应该用那种信念系统来保护自己的状态,你应该为自己建立一个新的节奏、内在秩序,而休息,也应该被包含进去。”

回过头来,关注自己,如果人必有阶段,要记得为自己建立起符合现阶段的价值体系,哪些时候拼命拿取、哪些时候拼命给予、那些时候放胆休息、哪些时候应为自己开放更多可能性。这个感知的过程,就像持续的维运这个名为“我”的机制,他应该可以像是 iOS 依样被翻新、被升级,如此一来,我们都可以顺着自己的速度和轨迹,一步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自我觉察练习,从记得呼吸开始

“如果关注自己、觉察自己对你来说还很困难,关注自己最简单的方法,请你一定要记得呼吸。”

Audrey 说,我们很容易忘记察觉自己的样子,就连自己的身体,有时都离我们的思绪很远,如果在你的办公桌前,架一个全景录影机,你会发现,你的身体总是紧绷着、肩膀很僵硬、背部微弓曲,呈现一个很“ㄍㄧㄥ”姿势去面对电脑面前那无限大的世界,然而,却总是忘了回望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会留意到自己没有认真在呼吸,真的没有。”Audrey 一面说,一面呈现一个深吸的姿态:“察觉自己可以从呼吸开始,每一天开始停下来告诉自己:我现在要做三个深吸、深吐,虽然我真的很长因为自己的感性程度,觉得很搞笑,但当你真的很认真在呼吸的时候,你会立马感受到自己‘真的’太棒了。”

倾尽气力的去过活,很多时候,会让我们忽略身体的感受,所有的意图都是鞭策,鞭策那个不够好、不够努力、不够自在、不够行水如鱼的自己,然而,如果我们的生活只剩下鞭策,忘记在很累很累的当下给自己一点拍拍,或者,连为自己好好呼吸的时间都没有,那我们真的要好好去问到底为什么。

问“为什么?”——它是面向自己很深的诘问,自我觉察则是琐碎但重要的日常,你总得开始,才有出发。

采访后记

采访时,喜欢注意一些小小细节。

比如当 Audrey 说“很棒唉”三个字的时候,那是真心的激昂,不是那种语尾助词,也不是口头禅,而是真的觉得此时此刻这件事情,真的太棒了,那种自我鼓舞和被鼓舞感,总是令与她对话的人,感到好笑又窝心。(这里的好笑,是那种真心会笑出来的那种,会心一笑喔。)

专访里有一个有趣的提问:假设今天有一个神 / 造物主 / 神秘力量,要对人间进行一场很大的 reset,所有人都只能留下三个最重要的事、物件,对 Audrey 而言,那会是什么?

她笑着说自己的回答没有想像中的高大尚唉,第一个飘过脑袋的念头,就只是我的猫一定要留下,讲完后,她眼神向上飘了飘,思索了 0.5 秒,马上开始分析自己的回答,并很快反应过来,说:“我觉得这个念头背后,是我希望这世界上我在乎的事情、我在乎的人要留下,而我的猫是这一切的代表。”

短短几秒钟,完美体现 Audrey 的惯性,带着一点对生活的浪漫和幽默,辅以对自己的觉察,还有对于可亲之人、所爱之事的在意,我想那是为什么,每一次和 Audrey 的谈话,都如此值得回味的原因。

录完这场 Podcast,觉得身体格外放松,也许是刚刚随着 Audrey 体察呼吸的缘故;又或者,是从 audrey 的生活哲学里,找到可以灌溉此刻自身状态的元素。阅读 Audrey 文字逾五年,常有望其项背之感,喜欢她文字里的坦荡,和说起话来那种举重若轻的坚定,我想,能在钢索上优雅行走的工作者,都是怀抱惧怕但无畏前行的吧。

举重若轻,在生活与工作的细节里,即便风尘仆仆,都是因为他们正在前往理想生活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