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自己练过瑜伽,不过他们练的瑜伽,到底是在练习什么呢?作者每年都会挑选一段时间,来到位于印度北方瑞施凯诗(Rishikesh)的瑜伽学院,展开“静默练习”⋯⋯

文|张以昕 Phoebe Chang

我的心破了一个洞。

绘本中的女孩胡莉亚,原本很快乐地跟家人在一起生活,但有一天她的心破了一个超级大的洞,不仅得忍受冷风飕飕吹过,还长出许多可怕怪物,又不时吸进一堆垃圾。

这个洞愈来愈大,于是她找了许多“塞子”想把洞填满,例如甜点、手机、电视、宠物、酒精、药物、伴侣等等。她不停向外寻找,但却徒劳无功,最后只好放弃,瘫软在地,痛哭失声。

此时,女孩忽然听到地底传来一个声音:“不要再往外找了,要从里面找喔!”

她困惑地低头望着心的大洞,慢慢进入深邃的洞中。洞里涌现缤纷的色彩及悠扬的旋律,她见到一个从未想像过的奇妙世界,一步步带着她返回熟悉的家园。

发现新大陆的女孩,开始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魔法世界,于是打开自己的心与人们连结,让洞与洞串联在一起,不再孤单。藉由这个过程大洞变成小洞,不断地继续缩小。然而这个洞并没有完全消失,就是因为心里有个洞,女孩方才能随时回到内在这个充满惊喜的世界。


图片|Photo by Fa Barboza on Unsplash

今年的印度闭关再度来临了。

瑜伽一直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冒险。从心的破洞处启程,将我引领至全然的未知。而这意料之外的历险,又将我带往荒漠破败之地,但在穿越苦涩、剧痛与困惑后,一觉醒来,却置身于内在深处最富饶、宁静的所在。

延伸阅读:失恋后,感觉心里像破一个洞?这和“自我价值感”失落有关

在这个年头,任何人宣告自己正在练瑜伽,所练的究竟是什么?

都可能南辕北辙,迥然不同。有些人要运动、减重、健身、强化核心肌群;有人要疗愈、放松身心、解除失眠、酸痛、改善体态;有人则要寻找心灵的安顿,不再旁徨忧伤。

一般人最早接触瑜伽时,大都以为瑜伽只是运动,毕竟现代人是如此包装瑜伽。而再深入一点,可能知晓这些动作名为体位法,除此之外,还需要练习调息和静坐。

虽然知道瑜伽不只是摆出姿势而已,还有更丰富的内涵,但总是懵懂模糊,说不清楚究竟瑜伽是什么。想到书本中瑜伽士的模样,好像是一种修行,再翻了几页帕坦加利《瑜伽经》,对于里头讲的修行方法有点似懂非懂,似是很有道理,却跟课堂上老师教的瑜伽动作没有太大关系,完全跟自身经验连结不起来,犹如两条实线有这么一点交集,但却始终是平行、岔开的。

算了,这似乎也不影响练习,不再追本溯源,就继续把它当成运动好了。于是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走下去,一晃眼就过了许多年。即使只练体位法也能让身心变得强健、稳定,但总觉得可以再更进一步,暗自摸索、跌跌撞撞,直到某个契机终于出现,才有机会更深入核心。

我每年都会挑选一段时间,来到位于印度北方瑞施凯诗(Rishikesh)的瑜伽学院,展开静默练习。


图片|Photo by Hristina Šatalova on Unsplash

究竟什么是静默呢?

平常一个人居住,或者独自去旅行,有时整天都没有说话的对象,但这并不是静默,因为即使不开口,头脑及感官依旧活跃。据说即使仅有说话的念头而不开口,血压也会瞬间升高。

真正的静默是一种深刻的心灵寂静,那是无法用语言传达的境界,走在“内摄”的道路上,练习制伏所有的感官、知觉,使之达到静默的状态,最后就连说话的念头都没有了。心犹如大海,人若能真正突破低频浅层的流域,潜入深沉静默的层次,就会像先知圣人一般,任何人只要靠近你,哪怕是暴躁愤怒之人,都会立即安静下来。

你会喜欢:温柔的力量练习:在冥想中找到更棒的自己

当我们用到心念的时候,大脑及其中的交感神经就会活跃起来,除非是熟练静默的瑜伽大师,能够在从事创意活动、演讲、书写时,仍能让心与脑保持在静默的状态,不受到外界及行动的干扰,这是很不容易达成的境界。因此一般练习者在静默中,除了遵守不上网、不阅读、不交谈、不离开学院的原则之外,也需要藉由练习填满一天的生活,因此只要承诺静默,就得二十四小时遵循时间表作息。

每天四点即起,五点早祷(Prayers),接着练习哈达瑜伽,伸展后是调息法、静坐,全部完成后八点用餐。九点做业瑜伽,大家分头打扫环境,到了十点的沉思步行(Contemplative Walking),可以选一块草地或走廊进行有觉知的走路,然后持诵梵咒(Japa)一小时,休息片刻后,练习左右鼻孔交替呼吸法半小时后,才能用餐。

下午做完消化呼吸后,有一段午休时间,直到三点,可以继续练习持咒,或者放松练习(Relaxation Practice),做完后可以喝点香料奶茶。然后又来到了哈达瑜伽时间,跟早晨一样,练习完后做调息法与静坐,接着七点是晚餐,用餐后可选择写灵性日记、持咒或静坐,或休息一下。九点钟是晚祷,之后就寝,或想再持咒、静坐片刻也行,最后带着觉知入眠。

守静期间要做一整天的瑜伽练习,依循《瑜伽经》的教导,一项接着一项,完整而深刻,同时又保持静默,持续数日、数周,甚或数月,因此练习的效果得以维持和累积,这跟在台湾只做一小时的体位法及短暂调息、静坐的感受是相当不同的。

抵达印度后,在学院休养几天,才正式开始静默。戴上写着 silence 的牌子,默默宣告这段时间将不再言语。


图片|Photo by S Migaj on Unsplash

同场加映:【运动小姐】冥想是让情绪经过,不让它们伤害你

结束静默后的隔天,在餐厅午餐时,遇到一位来自云南的女孩颖,绑着两根粗辫子,身穿花花绿绿的长裙,配上素色白衫,腕上套着银制手环,说话时一双灵动的大眼睛骨碌碌地转着,令人印象深刻。

颖是第一次来印度,她学习瑜伽大约一年,一直向往前来瑜伽圣城瑞施凯诗朝圣,于是在大学刚毕业这年,订了机票圆梦。

午后,我跟她相约一起前往恒河畔散步,颖带着单眼相机,很兴奋地到处拍照,因为没在看路,还差点踩到地上的牛粪,好在千钧一发之际被我拉住。

“印度真是个奇妙的地方,外头这么肮脏吵闹,可却又是心灵的家乡,反差很大!”颖边说边拍了几张牛儿啃草的照片,嘴巴跟手指都停不下来。

还想继续往前走,但阳光实在太过烧灼,十分钟后,我们决定退到一旁的树荫下休息。并肩坐在幽静的河畔,颖似乎也静了下来,沉思半晌才开口问:“这是妳第几次来印度?”

我用手指头数算了一下:“第六次,除了第一次是到印度其他城市,其余五次都是来学院,有时上研习课程,有时自己做静默练习。”

“原来妳来这里这么多次了,印度这么大,不会想要到其他地方看看吗?”颖是个喜欢旅行的人,虽然年纪轻轻,却已是相当资深的背包客了,只要有假期必定远走高飞。

我笑着模仿印度人,先摇摇头,又再点点头,惹得她哈哈大笑。

“有机会多看看这个世界固然很好,但我更有兴趣的是探索内在风景,比起外在世界,心灵的景色更是万化多端,如果妳曾深入探寻,就会知道我在说什么。”

“我喜欢练瑜伽的原因,就是做完会感觉平静,像是飞到很远的地方旅行,一个人独坐在海边的沙滩上看夕阳,或是在山顶上吹风一样,很安静、很舒服。”颖露出甜美的笑容,滔滔不绝地分享旅行的趣事。


图片|Photo by Ryan Gagnon on Unsplash

乘凉一阵子后,我们又继续沿着河岸步行。她说昨晚在学院听了一场关于静默的演讲,觉得很有兴趣,问我这是第几次静默了?

“第十次。”颖听了“啊”一声,露出惊讶的表情。我也是被她一问,算了算,才惊觉原来已经十次了,于是接着解释:“旁人看我好像一直来同样的地方,做相同的练习,但其实每次闭关都很不一样,一定要真正进入,才会知道此次的功课是什么。生命不断往前推进,生活也会遇到各种状况,身心状态也一直在变化。因此每次回到静默之中,都会因应当下的情况而有不同的功课,有时也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但如能顺利穿越了,就会很有收获。”

颖想了一下,搔搔头说:“我做瑜伽时,最困难的就是身体僵硬,一直弯不下去,怎么拉都还是很紧,那妳在静默时最困难的是什么?”

“最难的是跟自己的情绪和念头相处。平常觉得烦躁和难过时,多半是找得到出口的,譬如找人诉苦,或者以看书、听音乐、吃东西等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可是静默时,只能安静地看着这些念头来了又去、去了又来,除了瑜伽练习之外,什么也不能做,也没人帮得了妳,因此静默能让心灵变得独立而坚强,也更能接纳、了解自己。”我想起这次的经历,有感而发地说。

颖皱了一下眉头:“听起来真的不太容易,把自己关起来面对情绪,应该不太好受,我还是先练体位法就好。”

“瑜伽练习有不同阶段跟层次,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过在静默时,也有机会感受那份深入宁静的甜美,只要不小心尝到一次,就再也离不开了。这是一般单纯只练体位法的人所难以想像的美好。”我说。

颖似懂非懂地点了头,两人又静静走了一段路,各自梳理脑中思绪。

推荐阅读:我参加了 10 分钟冥想运动,21 天后拥有更多的自由

当她再度开口时,问我是怎么开始练习瑜伽的?

“因为睡不着觉。”我笑了,接着反问她:“妳呢?”

“我太爱吃了,尤其喜欢面包和炸鸡,每天吃个不停,所以想要减肥。”她大笑。瑜伽就这么把我们带来了瑞施凯诗,刚开始只为解决身心的困扰,不料却走向灵性的追寻,真是当初所意想不到的。

“人生真是出乎意料,我以前也从未想过会变成瑜伽老师。”虽跟颖认识不久,但我后天就要离开印度了,又刚从静默中出关,也放下了一些事,忍不住跟她说起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