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得卑微,换来的是什么?适当地为对方牺牲,是一种积极培育感情的态度;然而当你努力沟通后,对方仍无视你的付出,那请好好思考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否健康。

今天我想聊一聊,在不少人眼里看着觉得太过卑微的行为,为什么​​依旧会有人心甘情愿地去做?

为什么有一些人在关系中会心甘情愿当“舔狗”?

愿意当“舔狗”的人,并不一定是鱼塘的鱼或是备胎。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亲密关系中也会心甘情愿事事围着对方转。

在很多人眼里,这类行为过于卑微,注定不会快乐,但是其实,为自己喜欢的人“卑微付出”这种自我牺牲的行为并不一定会让当事人感觉糟糕。以下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在“当舔狗”时是否快乐:

1. 牺牲时抱着怎样的动机

Impett,Gable 和 Peplau (2005) 将人们牺牲时抱有的动机分为两种:

接近式动机(approach motives)

  • “走呀宝贝,陪我去逛街!”
  • (既然他喜欢,那我就陪陪他吧!)

可以看到,拥有这种动机的人通常是为了促成某件事的发生而行动,比如想让对方开心,或者希望彼此关系更进一步。

研究发现,接近式动机可以让我们在牺牲时保持更积极的心态,因此,不仅我们会从牺牲中获得快乐,关系也会变得更好。

回避式动机(avoidance motives)

  • “走呀宝贝,陪我去逛街!”
  • (唉,要是不陪他,他又该生气了⋯⋯)

怀着这种动机的人往往是为了避免某件事的发生而行动,比如为了减少矛盾,或者避免让对方不高兴。

回避式动机往往会催生诸如不满或憋屈一类的负面情绪。这样的牺牲不仅会让我们自己不开心,长此以往对于双方的关系也是一种损耗(Impett et al., 2005)。

2. 牺牲时是否心甘情愿

当我们付出的牺牲是自愿的而非被强迫时,不仅我们能从中获得快乐,双方对于关系的满意度也都会提升(Van Lange et al., 1997)。

比如,同样是为了伴侣搬到另一个城市工作,我有朋友心不甘情不愿搬过去之后,两人反而比异地恋的时候更常吵架;也有朋友明明牺牲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却依然满心欢喜地跑去另一个城市与伴侣团聚。

毕竟,是否付出牺牲是我们内心的抉择,而不该是来自对方的要求。

不过,有牺牲的意愿并不等于我们在一段需要频繁牺牲的关系中能够快乐。牺牲意味着双方出现了观念/偏好/生活等方面的冲突,而频繁牺牲,很可能说明双方真的不合适(Righetti et al., 2020)。

推荐阅读:越想迎合他人,人际关系越差?讨好型人格分析:取悦他人是种逃避策略,只会让你更加脆弱

3. 行动前的思考方式

心理学家指出,根据每个人自控力(self-control)的高低,我们在行动前的思考方式可以大致分为理智型和冲动型(Righetti, Finkenauer, & Finkel, 2013)。

在关系中两种自控力高低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体现出不同人思考习惯的特点。

研究发现,一般而言,冲动型思考的人往往更愿意为自己的伴侣牺牲(Righetti et al., 2013)。

这大概是因为,理智型选手习惯在行动前冷静思考,而冲动型选手往往更听从自己的第一反应,所以更容易受到“爱的感召”而付出行动。


图片|Photo by Ushico on PIXTA

当我们体验到“卑微感”时,我们真的卑微吗?

关系中习惯了扮演“舔狗”的人不见得会受到卑微感的折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有相当高的相互依赖感(interdependence)。这类人将自己与伴侣视作紧密相连的整体,并且视自己的付出为呵护二人关系成长的养分(Day & Impett, 2018)。

相比之下,很多人不会在关系中像“舔狗”那样为对方付出,但每当作出牺牲时,感受到的卑微感可能比“舔狗”还要强烈。

根据相互依赖理论(interdependence theory),这类人的内心更在乎个体独立性,因此付出牺牲时更容易体验到卑微感。

换言之,“卑微感”并不一定来自于关系中客观不对等,也有可能是我们个人心态带来的主观感受。

研究发现,拥有高水平相互依赖感的人发自内心地乐意为关系付出,即便是为了对方暂时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出于回避式动机做出牺牲,都不会影响他们在关系中的幸福感(Impett et al., 2013; Le & Impett, 2013)!

这么来看,“舔狗”并不是完全不可取,在一些情况下他们的行为甚至可能有利于促进双方的关系。

同场加映:关系心理学|被说“高攀他”,让我愈爱愈卑微

在关系中感到卑微,如何改变?

想要改变关系中的卑微感,首先可以从我们面对牺牲时的心境,来判断我们内心卑微感的来源:

  • “我坚决不能向他认错,不然岂不是抬不起头了?”

当我们过于在意关系中的个体独立性时,可能关系中任何的牺牲都会让我们感觉卑微。但是关系中二人并非完全独立,我们需要学会取得个人与关系之间的平衡。

  • “我发现自己总在让步,他似乎已经把这件事视作理所当然。”

这时候,我们的卑微感来自于做出了太多单方面的牺牲而没有得到回应。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属于第二种情况,又不想放弃这段关系,那么——

1. 真诚沟通自己的付出

在不少关系中,我们可能习惯了默默付出,总觉得把付出挂在嘴边没有必要。

然而,如果你感觉到卑微却仍然没有主动和伴侣沟通你的情感需求,这时候的默默付出可能反而会损害双方的关系。

心理学家 Impett 及其同事(2014)在研究中发现,当我们试图隐藏自己付出牺牲时产生的负面情绪时,伴侣虽然不一定能够明确地知道我们在压抑怎样的情绪,却能感觉到我们行为与内心的不一致,并因为这种不真诚感而和我们产生疏离。

因此,大可不必默默为关系牺牲。转向良性付出的第一步,是和对方沟通我们的付出,并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在沟通中,说不定会有意外的发现。

比如,对方在我们没意识到的情况下,也为了关系付出很多;或者,对方虽然先前没有察觉到我们的付出,却能够在沟通后认真地反思并且做出积极的转变。


图片|Photo by Jamie Street on Unsplash

2. 面对牺牲换一种心态

曾经很多情感指南告诫我,不要在感情中丢失自我,因此我也格外在意自己在关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然而,在一段稳定的关系中,我们都会成为彼此自我的一部分。过去认为牺牲就是在关系中“输”了的我,其实是把那个重要的对方,当成了一个仅仅和我利益交换的独立个体。

如果你也感到关系中的牺牲彷佛是输掉了一场“利益博弈”,那么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些牺牲。

心理学家 Van Lange(1997)认为,牺牲是相互的,并且能够与我们对关系的承诺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我们彼此都因为对方的牺牲而更坚定这段关系,而对关系的承诺又增强了我们为关系牺牲的意愿;只不过在二人关系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牺牲的意愿在增长,牺牲的需要却在减少。”

从这个角度来看,为对方牺牲的意愿,不是一种卑微,而是一种积极培育感情的态度。

你会喜欢:为什么在一起越久,关系越冷淡?给在一起很久的伴侣:爱,要让彼此都知道

3. 尊重是关系的底线

虽然在关系中自愿,快乐,并且不感到卑微地当“舔狗”或许对双方的感情有帮助,但现实是,我们如果沉浸在自己为对方付出和牺牲的快乐中,可能忽视了对方种种不在意我们、不看重关系的迹象。

我虽然希望更多人可以拓宽对卑微感的看法,并尝试投入关系的整体,但同时也希望大家可以记住,为关系做出努力,绝不是让你放弃维护自己的全部利益。


图片|《金秘书为何那样 김비서가왜그럴까》剧照

付出牺牲可能是所有关系在成长中不得不经历的过程,但关系并不应该建立在无尽的牺牲之上。

希望每段亲密关系都能达到这样一个理想状态:我愿意为他牺牲,不过他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