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我们,是不是觉得幸福就在尽头?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成功,然而却忙到失去了自己,忘记了幸福其实就在过程中。

现代着名的佛教僧侣一行禅师曾说:“我们中的许多人太忙碌,工作太努力,以致于没有时间生活。我们的工作占据了我们所有的生命。我们可能沈迷工作,不仅因为我们需要金钱,更因为我们不知该如何处理内心的痛苦与孤独,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寻找庇护。”

一行禅师的这段话,点出了现代人们的一大困境。

在面试场合、自我介绍、交友软体上,不乏有人把自己形容成工作狂,并隐隐为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感到自豪。然而,这可能正是现代人逃避面对痛苦与孤独的体面藉口,再看到外表光鲜亮丽的菁英阶级似乎没有感到生活比其他人幸福,好像我们勉力追求的并没有通往我们所设想的目的地,不免令人感到唏嘘。

努力奋斗,其实是想忘掉孤独与痛苦

许多人倾其所有,为了在工作领域得到更亮眼的表现,得到更多的认同(包括更多金钱与名声)。而往往为了求得认同而工作的人(相对义无反顾、不计功名利禄投入自己热爱领域而工作者),通常不是热爱工作本身,而是喜欢工作结果带来的后续感受,例如成就感、认同感或是暂时远离日常空虚的痛苦感。

工作狂往往在工作中得不到成就感、认同感以及无法远离日常的痛苦感受时,就会快速升起换工作的念头,鲜少看到工作狂真心对一件工作的本质感到放松与热爱。

就如同上瘾,对工作上瘾的工作狂,对工作是一种执取状态,紧抓着工作不放,过程并不重要,呈现僵化的结果导向;而对一件事情本质热爱时,我们彷佛可以带着微笑,不计外在的利益,放松地实践眼前的热情,成果并不是重点,关键在于享受过程。

延伸阅读:若生命只剩下三个月,你是否还会继续做现在的工作?

在亲密关系的经典书籍〈关系花园〉中提到:“早期童年努力得到成功的过程,其实包含非常严重的问题。努力达到完美的过程中,人必须咬紧牙关,并没有享受过程。强烈追求成就的背后其实隐含自恨和自我怀疑,在这种迫切的追求中,不需要向自己或别人坦诚,这种人把自己视为物,扮演角色以满足强烈的渴望,所以不太可能有亲密感和自我觉察。 ”

由此可见,当我们极度追求外在环境定义的成功时,多半是自我憎恨驱动着我们的,而不是爱与热情,更多的是我们想弃绝生命大背景中的孤独与痛苦。不少人不断地工作与热爱工作本质并无关联,而是试着用工作逃离生命的空虚感、无意义感,工作甚至可以说是暂时逃离现实的港湾。


图片|Photo by asaya on PIXTA

工作很忙,其实是无力面对生命无常的消极抵抗

许多人们倾力投入在工作中,非常重视工作成果,渴望得到成就,没有工作的日子,甚至就会感到空虚难耐,纵使放假休闲时,也会时刻关注着电子邮件和工作消息,长时间不工作,是工作狂无法想象的事情,因为工作狂不愿意,也没有能力面对生命中的真实状态——无意义与空虚。

工作狂努力逃避的痛苦源自于生命的空虚感与无意义感。不同人面对这些痛苦感受时,会使用不同的策略,有些人对毒品、酒精、游戏、购物、自慰、性爱上瘾,以使空虚、无意义感退离自己的意识范围。

而工作狂藉由控制自己的生活充满工作,来远离面对这些痛苦与孤独。工作狂时常挂在嘴边的是“没时间”,没时间谈恋爱、没时间发展兴趣、没时间休息,没时间的藉口背后,是对人生的无助与迷茫。

工作狂不知道使自己空虚的问题源自哪里,自己应该怎么去应对,但工作到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控制生活在至少熟悉的状态中),至少是熟悉、有确定性也不会被社会眼光质疑的一件事情,还可以得到一些认同而感到成就感,自然而然生活便只有工作了。

你会喜欢:“好的关系不一定没有冲突”关系社会学:你会感到孤独,是因为从未展开“真实对话”

错把“追求幸福”当作幸福,是工作狂的生命盲点

工作狂似乎一生都会持续追求幸福,不断地处在“追求认为会达到幸福状态的目标路上”,而造成这种模式的最大原因源自工作狂们对于生命当下感到的空虚感,不认为生命的当下跟幸福有任何关联,认为幸福一定是在追求的终点上。

工作狂在成长过程中鲜少体验到鲜活的情感连接,成长初期缺乏家人的真实情感滋养,往往只被关注基本需求与外在表现,内在感受是缺乏被关注的。

而在成年后也未经历过真实的情感连接,没有机会学习活出自己的生命意义并扭转童年时期的内心匮乏状态,因此“情感真空”的状态延续下来了。

在无尽的追求路上,一直认为幸福就在彼方,持续忽略了幸福可能在每个当下的可能,而在一生中汲汲营营于难以企及的“幸福愿景”。


图片|Photo by Karen Lau on Unsplash

同场加映:多数原生家庭,都充满谎言?研究显示:伴侣间难以坦承,源自我们都没有能力接受真实

藉由情感重新连结,改善空虚

工作狂背后的空虚感,是一种情感解离造成的结果,感受不到与他人的任何情感,最终感到生命的无意义感。

而想要改善沈迷于工作中的状态,只能反向操作,藉由重新尝试与他人的真实情感连结来摆脱空虚感,虽然这个过程会让工作狂感到痛苦与强烈的不安全感(一种强烈的失控感),毕竟工作狂就是一种渴望爱,但是却不断远离爱的内外矛盾的集合体,要工作狂重新拥抱自己渴望但又极其恐惧的行为是艰难的。

当一个人逐渐放下工作与追求完美的渴望时,便可能逐渐转向内在的自我怜惜,不再只是自恨,内在进而可以感到放松,开始可以启动内在觉察的过程,也能逐渐看破自己的逃避模式。工作狂开始可以打开心扉让其他人有机会了解自己,因此逐渐能与他人情感连结,建立真实的亲密关系。

当人们逐渐可以自然地向他人呈现深层自我时,以自恨为驱动的追求行为所造成的各种症状就可能被幽默感所取代,人们开始可以轻松的面对过去的痛苦回忆,在生活中、亲密关系中就能发掘更多的趣味与生命力。甚至觉得不工作的人生都是富饶趣味的!这也许就是当我们全心全情与他人情感连结、过生活时,总是能开怀大笑的原因吧!

愿你们都能更多地放下工作,拥抱人际间的连结,创造更加有生命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