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离职?为什么这么害怕离职?

当“离职”或“转职”的念头在心中挥之不去,长达一段时间并且深深困扰你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困扰你的原因里,哪些是真的要考虑的部分,而哪些只是社会给的刻板印象,是一种迷思呢?

来到【离职系列文章】的第三篇,前两篇我分享了自己如何透过一些征兆,来发觉自己其实在一个不合适的工作环境;以及不开心了,然后呢?分享我面对职场不开心的三个思考维度。

今天想来分享,当你真的决定是时候该离职了,那么随之而来的焦虑与恐惧,以及关于那些“离职”的刻板印象,该如何面对呢?这些令你害怕的声音可能来自于你的父母、身边的朋友,或是你过去的各种听说。

以下是我的亲身感受与经历,可能无法面面俱到,但希望透过很真实的内容,陪伴你度过也同样正在经历这些过程的你。

一、要待满 X 年才能离职

我有听说一年,也有人说三年,但接着都应该问“为什么?”什么时候离职或是还要待多久,我认为没有一定的公式或标准,仍要回到自己的实况来考量。

以下是你可以试着同时检视的三件事,帮助你来做判断:

  1. 你在这份工作给自己设定的目标
  2. 现在公司/组织的状况是否可以让你达成你的目标
  3. 你现在的身心状态是否适合让你继续完成你的目标

假设你给自己的目标,是要累积社群行销方面的经验,但公司想要你做政府合作案,那你就算再待个几年,也无法完成你的目标。

或假设你现在的工作,的确可以让你累积你想要的经验,但因为团队“人”的问题,已经把你搞到心力交瘁,且你无力改变,再待一段时间的代价,可能让你整个人支离破碎,你愿意吗?

不过也要提醒自己确认,你的目标是否真的是你的目标,因为我们很容易不小心把他人的目标当作是自己的,那么就算你完成这个目标,仍然会不开心,甚至感到更加茫然。


图片|Photo by ryanking999 on PIXTA

二、要找到下一份工作,才能离职

无缝接轨,的确是我很常看到身边朋友的大多数情况,而这也会让我备感压力。

首先,我会先考量现实层面,如果我现在离职,我的存款能让我活多久?若存款只剩下三万块,那我的确可能需要再努力存一点钱。但若存款有个十万、三十万,那么离开一份工作先休息整理一下,再开始下一份工作,对我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为什么?因为就像谈恋爱,才刚结束一段就展开下一段,很容易重蹈覆辙,或只是进入另一个极端。 思考与沈淀,需要时间与心力,当你在上一份工作焦头烂额,往往没有这个心灵空间,让我真的好好思考与反省。

所以我需要刻意把自己从工作中抽离出来,用一段完整的时间,去面对过去这段经验,到底问题在哪里?我犯了什么错、可以如何调整?以及我真正在乎的是什么?所以下一份工作应该要怎么选择会更适合自己?

更重要的是,我也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从上一段工作的消耗中,慢慢复原。就像感情,带着上一段的伤进入下一段感情,对下一任总是不公平。

三、没有工作就是不正常

很多人选择无缝接轨,另一个原因是害怕面对“没有工作的焦虑”,因为社会往往会把“没有工作”贴上负面的标签,而标榜“工作忙碌、把自己塞满”的形象。

所以对于想像自己“没有工作”而需要面对他人的询问,我们总会备感压力,甚至怀疑自己是否不正常、没有能力、不够上进。

但如果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真正重要的,是思考我到底需要什么,做出对自己最好的决定,而非因为“害怕他人眼光”而仓促做决定,但一再陷入一样的困境里,永远看不清。

更何况生命本来就不是只有工作,我还有家人朋友、探索与体验这个世界,以及花时间思考、认识与照顾自己。

四、离职 = 烂草莓

可能来自某些长辈或传统社会的观念,认为做不到一段时间就离职,或是一直换工作,就等于抗压性不够、定性不足的烂草莓。

但我看过身边的朋友,透过在五年内换十个工作,慢慢找到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也在旅行的时候,遇到来自不同文化的背包客,认为在年轻的时候体验多元的工作型态与内容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而我自己也在换了四份工作之后,抽丝剥茧我对于工作最看重的元素,才开启现在自由工作者的工作型态,为了实验与创造我喜欢的工作型态。

我认为在三十岁以前(或你认为合适的年龄),要尽可能给自己尝试、犯错,并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想贡献的领域,然后在三十岁之后,慢慢在这个领域扎根与发展。

而且很多时候,放下,比起继续下去,更需要勇气。

因为你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稳定的薪水,迎向未知与全新环境。而看重情感的我,每次因为离职要离开我看重的团队夥伴,对我来说,更需要勇气与决心。


图片|Photo by Windows on Unsplash

五、我找得到比现在更好的工作吗?

我常听到想离职的朋友说:我想离职,但我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这往往让我想起谈恋爱时的状况,觉得这个人不适合自己,但又怕分手后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只好继续待在这段令你不开心的感情里。

我是人,我也会害怕。每当想起要离职,就会想起这份工作的好,若我离开了,或许就遇不到这些好了。

会有这样的想法,可能源自于两个原因:

  1. 心态层面:你不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以及你不相信以你自己的能力可以找到更好的。
  2. 思考层面:你没有想清楚,到底什么才是你真正的“好”?所有的“好”,哪些对你来说是更重要的?

最常容易担心的是薪水,会不会下一份工作薪水就没那么高了?薪水的确是重要的,但像是对我来说,它到达一个程度即可,因为我还有更看重的面向需要考量,例如:我是不是受到看重,且有发挥空间?或是,团队夥伴看重的价值观,是否也是我看重的?

别人口中的“鸡腿”,可能是你心中的“鸡肋”,就像很多人羡慕医生受人尊敬的职业地位以及高薪的收入,但或许对一位医生来说,他其实在这份工作中根本不开心,虽然薪水可能真的不错,但他更看重的部分却没有被满足。

当这位医生想要离职,可能就会有人劝退他,但重要的不是别人觉得怎么样对你好,而是你认为怎么样对自己才是好。

紧紧握住手中的东西,你永远不可能获得更好的机会。放下固然需要勇气,但却让我们有机会成为自己更喜欢的模样、创造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尽管它需要摸索甚至试错,但这让我们可以不留下遗憾,也让我们能深刻感觉到自己活着,而不是把自己麻痹在自己不喜欢的环境中。


图片|Photo by 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

生活中,总有人告诉我们许多“应该”,而我们也往往会把自己拿去跟他人比较。所以很多杂讯会来,让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乱了手脚、犹豫不决。

当我在面对以上恐惧以及犹豫不决的时候,我总是提醒自己:

尽力真诚地对他人与自己,然后勇敢做决定。

真诚待人,就是在难得有缘分相遇的时候,善待他人。在这过程中尽可能诚实、善意的沟通、负责任地完成交接,以及把握最后的相聚,来场能对话的饭局、几封表达感谢或道歉的信。

真诚待己,就是倾听内心的声音,去面对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相信的价值,过程中尽心尽力,去做对得起自己、不留下遗憾的决定。

勇敢就是,去面对那些尽管我努力,仍无法改变的,例如他人的不谅解、离开的不舍、对未知的焦虑等等。

当我努力做到以上,回顾过去的离职经验,尽管称不上完美,过程也都有泪水或是不被所有人理解,但因为已经尽心尽力,仍然会感谢那时候勇敢的自己,以及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决定是受到爱、想要更好所驱动,而不是被恐惧、害怕他人评价所驱动,后者让我们与自己越来越疏远,前者,让我们慢慢成为更能倾听内心的声音、勇敢为选择负责的人。

你会喜欢:不开心,是因为工作不适合你吗?当职场影响生活,可就这 3 个维度开始思考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