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不仅有正能量和坚强,更有悲伤和脆弱。愿你不仅能去吃喝玩乐,更有地方可以大哭一场。也求你别再一味正能量,也能看到你的脆弱和悲伤。

你允许自己,遇见更好的你吗?

我身边有很多“正能量患者”,有的甚至已经“病入膏肓”。怎么说呢?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都会无意识要求自己:要开心。要正向。

要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不要影响氛围,也不要影响别人的心情。要坚强,不要去麻烦别人。要把自己好的一面给大家,藏起自己的不好。要保持正能量的状态,时常当别人的开心果。要像太阳一样散发温暖,保持正向。

彷佛开心、积极、阳光、好形象、坚强、正向才是对的,才是应该做的,应该追求的;而悲伤、消极、邋遢、脆弱,都是应该尽量消除的。

所以,每当下班的时候、放假的时候、聚会的时候,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想尽办法开心,去唱歌、去旅游、去约会、去购物⋯⋯

可是,他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真的是从内心深处感觉开心吗?每次与人相聚后,一个人回到家,那份难以言表的失落却分明告诉他们—你补充的是“假的正能量”。

于是,出现了一个词,叫做:节后忧郁症。

很多人喜欢表现自己。在人群中,带着刻意或无意,展示最好、最阳光、最棒的部分,让人觉得你好棒、好开朗。或者表现你很善解人意的部分,让人觉得你很善良、很热情。

可是每次回到家,你难以言表的孤独又在告诉你,你认识那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在你心里,没有一个人跟你是亲近的。

我想,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多时候:

越是快乐,越是悲伤。

越是欢乐,越是失落。

越是表现,越是孤独。

当然,不是所有时候都是这样的。

你会喜欢:心理师也会情绪不稳定吗?4 个步骤,量身订制你的“情绪急救箱”

一个不是很熟的朋友失恋了,突然找到我。按照传统思路,我带他去看了部喜剧片。别人难过的时候,要哄他开心嘛。从电影院出来后,我笑得人仰马翻,他却说,好难受。我才意识到,这不仅是一部搞笑片,更是一部关于背叛、欺骗、出轨的电影。

作为一名下不了班的谘商心理师,我赶紧找家安静的咖啡馆,藉着灯光昏暗、音乐忧伤,疏导他的情绪,让他大哭了一场,他终于感觉舒畅多了,而我也终于感觉跟他没了隔阂。

一个人内心的悲伤,无法透过快乐来排解。在悲伤的时候,越是要求自己快乐,悲伤就越是被堵住,感受就越是明显。用快乐来填补悲伤,悲伤就会在快乐离开后强烈反弹。

悲伤被堵住了,你跟别人之间,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连接。人与人之间是透过感受的表达来连接的。也就是:我有一种情绪萦绕在心间,你看到了它,理解了它,我们之间就产生了连接。如果你能替我表达出来,我们之间就产生了亲密。

这就是共情——最好的心理治疗处方。

如果我不能表达真正的情绪,你也不能看见它,我们两个一起回避它,我们之间就有一种捅不破的隔阂,你走不近我,我走不近你。情感被堵住,隔阂就产生了。情感被分享,能量就流动了。

情感被堵住的情况很多:

  • 理性会堵住情感——你见过很多理智的人,他们知道很多事情该怎么做,知道怎么利益最大化,能给你很多建议,但你就是感觉靠近不了他们,因为他们的感受被堵着,没有表达出来。
  • 反向会堵住情感——明明是这种感受,他却非要表达为另外一种。这时候你会发现你也感受不到他。例如,妈妈怕伤害孩子,在难过的时候强颜欢笑,孩子并不会感受到快乐,反而感觉不到妈妈。

情感流动的方法只有一个:选择真诚。


图片|Photo by Toa Heftiba on Unsplash

同场加映:为什么总是情绪低落、想哭?4 种症状两周未改善,你可能是忧郁症高危险群

当我发自内心真正快乐的时候,我把快乐分享给你,你感受到了我的快乐,我就会感觉跟你很亲近。比如我中奖的时候、领到年终奖金的时候、梦想实现的时候、交了新朋友的时候⋯⋯

如果你被我的快乐感染,由衷地跟着我一起快乐,替我感觉到快乐,我就会更快乐,这时候我的快乐就在流动了。

但是如果你没有接住我的快乐,我的快乐就会被堵住。比如你嫉妒我,或者看不起我,或是你对快乐有顾忌,你可能会说:这有什么?有什么好炫耀的?不过是侥幸而已⋯⋯这时候我的快乐就像在冬天被硬生生浇了冷水一样,瞬间凝固。

如果我悲伤的时候,我能把悲伤分享给你,你感受到了我的悲伤,并理解了它,你静静地陪我一起悲伤,允许我悲伤,我的悲伤就会流向你,你就会替我消化它,我的悲伤就流动起来了。

再比如我感到孤独的时候、自卑的时候、挫败的时候、绝望的时候、失落的时候⋯⋯有一个人倾听、陪伴,并理解,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当我悲伤的时候,如果我不能允许自己悲伤,就无法表达悲伤。如果你不能允许自己悲伤,就不会允许我悲伤,就会安慰我别悲伤,用“别想那么多”“开心点”“来,我带你去电影”等话语来堵住我的悲伤,这时候,悲伤就成了我们之间的禁忌,无法流动。

一个人能量流动的状态,就是快乐的时候快乐,悲伤的时候悲伤。

这时候他跟人建立了连接,感受到的就是喜悦,而不仅仅是快乐。一种从内心深处生出来的力量和感动,一种由内而外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就是:还好有你。

能量流动的人是有活力的、喜悦的、幸福的。他能做自己,他身心一致。一个人一旦有了“不能悲伤”的禁忌,他就开始了身心的分离。

有个来上课的学员,刚来就很热情地帮助别人,让人感觉他真好。直到第三天,铺垫了很多之后,我尝试揭开他的真实面目:你为什么一定要如此友善呢?明明内心很计较。他起初极度抗拒,像个溺水的人在挣扎一样。

我问他:计较又怎么样呢?

他说:计较就很自私。

我问他:自私又怎么样呢?

他歇斯底里大吼一声:自私就没人喜欢我了!然后他开始默默抽泣。原来,他是那么怕不被人喜欢,所以拚命隐藏自己的计较与自私。

他不允许自己自私,所以就把自私的那一面完全隐藏起来,表现得一点都不计较,给我们一个过于热情善良的假象,却也总给我们距离感。

而人之所以身心不一,是因为潜意识里感受到了分享和敞开的危险。

敞开自己,如果被接住了,那是流动的、亲密的、通透的、舒畅的;如果没有被接住,那就是危险的、毁灭的、无自尊的。

这种危险,来自我们潜意识里的认识:

悲伤会打扰到别人,是不被欢迎的。消极是负能量,是不被欢迎的。哭泣是软弱的表现,是不被欢迎的。自私是坏人的表现,是不被欢迎的。软弱的人都该死,是不被欢迎的。

以上这些认识,来自我们的早年经验。在我们小时候,这些负面的东西我们的爸爸妈妈根本承受不了,他们不允许自己有负面感受,也不允许你有负面感受。每当你有软弱和悲伤的表现时,他们就会想尽办法阻止你:

  • 强行打断。他们对你说:“不许哭。”使用命令、控制、威胁等方式强行阻止你的悲伤和软弱。
  • 婉转打断。他们带你去游乐场玩,看看这个、玩玩那个。打断你的悲伤,强迫你转移注意力。

于是我们懂了正面感受是安全的、被喜欢的,负面感受是危险的、不被欢迎的。我们总是愿意表现出好的一面,不愿意表现出坏的一面;总是喜欢表现出开心的一面,不愿意表现出难过的一面;总是喜欢表现出坚强的一面,不愿意表现出脆弱的一面。

久而久之,我们忘记了自己其实是有悲伤的,忘记了自己也有脆弱。我们即使知道,也不愿意欢迎它,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

推荐阅读:你也有“情绪压抑”倾向吗?关系心理学:生活总有委屈,我们都该正面迎击

我们习惯了把快乐留给别人,把悲伤留给自己。我们习惯了把坚强留给别人,把脆弱留给自己。

可是,每个人都有悲伤时刻,每个人都有软弱时分。你不展示它,不分享它,就隐藏了真实的自己。这就意味着你不再真诚,你有了很厚的保护壳,是不真诚让你跟别人之间有了隔阂。

也许你不能跟每个人都分享你的悲伤,但你可以跟愿意接纳你的人敞开心扉,去分享。你只需要跟几个人建立亲密连接,一生就够了。

愿意接纳你的人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你可能丧失了分享悲伤和脆弱的能力。只有找回这种能力,你才能找到真正的爱,找到真正的温暖,找到滋养,找到补充,找到活力,也找回你自己。

愿你不仅有正能量和坚强,更有悲伤和脆弱。愿你不仅能去吃喝玩乐,更有地方可以大哭一场。也求你别再一味正能量,我也想看到你的脆弱和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