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不只应用在阿德勒心理学的人际关系中,校园里、职场间的人际网路互动,更需要勇气“被讨厌”。

从“社会学”观察“青少年霸凌”现象

身为台湾青少年研究与犯罪学的翘楚,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吴齐殷研究员以社会学的角度,观察青少年霸凌行为为何层出不穷?关键在于大人长久忽略的青少年之间错综复杂的“友谊网络”特性。

不同成长背景、能力与价值观的青少年,会逐渐自成一群或遭排挤落单,而彼此为了在“班级”这个宛如社会缩影的“缩小版社会”中竞争“社会地位”,“霸凌”行为其实是模仿大人踩着别人往上爬的社会化行为。


图片|Photo by Graphs on PIXTA

“地位竞争”不只在后宫,青少年也要求生存

在《后宫甄嬛传》电视剧中,后宫妃嫔分成不同派别,透过彼此合作或离间,争夺更适合生存的地位。过程中发生各种“霸凌、欺压”的情事,看得观众咬牙切齿,而当主角透过与关键人物合作结盟,因而翻身时,观众往往也跟着感到大快人心。这种在友谊网络中透过各种合纵连横策略,进行地位斗争的情况,是否很眼熟?

你会喜欢:清宫档案大解密:《后宫甄嬛传》华妃的月薪是多少?

大人总认为青少年的霸凌行为,只是不懂事的打闹,却忽略了“友谊网络”和“地位竞争”是青少年在“转大人”的成长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的核心元素。

吴齐殷和他的研究团队与位于台湾北部、中部、南部和东部的国高中合作,透过问卷、访谈、视讯纪录等方式,持续观察 49 个不同班级、总共 1,077 名国高中生,追踪分析各班同学于求学的三年期间的友谊网络动态变化,根据该调查研究发现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班上一定会有讨厌你的同学,好消息是,班上一定也会有把你当朋友的同学。而被霸凌者需要的是:有更多人愿意鼓起被讨厌的勇气,和他站在同一阵线。

  • 在一个班级中平均会有 2 名同学不喜欢你,例如不想坐在一起吃中餐、分组作业不想同组,但平均会有 3 名同学把你当成朋友,乐于一起读书、一起玩。要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难如登天,每个人都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 就算是自己喜欢的朋友,他平均也会受到另 1 名同学讨厌,而自己不喜欢的同学,平均会被另外 9 名同学讨厌。

9 这个数字远大于 1,反应出一个现象:青少年喜欢和受欢迎的人做朋友,尽管有 1 名同学讨厌他,却不会威胁自己在班级友谊网络中的地位。然而需选择和大多数的同学站在同一立场,排斥不受欢迎的同学、一起讨厌他,否则就会与 9 位同学为敌,自己可能也会被扫到台风尾、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这个攸关生存的选边站考量,可以解释为何同学会对班级中的霸凌行为“视而不见”或“成为共犯”,因为自己也得“设法”存活下去,没人敢贸然挥霍被讨厌的勇气。


数字透露的班级生存之道:要和受欢迎的人成为朋友、要和大多数人一起讨厌某个同学,自己才容易在友谊网络中取得地位,而这是霸凌会发生的原因之一。图片|吴齐殷 提供

上图是 1,077 名国高中生的平均数据,以观察全局了解青少年交友的心态。接着镜头拉近,以 1 个班级友谊网络为例,观察同学互动与霸凌生成的结构。

推荐阅读:过你要的人生!不只有被讨厌的勇气,更要有勇气讨厌

当“竞争地位”成为需求,霸凌就是手段

下图班级的友谊网络中,每个编号代表一名国中生,蓝色箭头表示认为对方是朋友,红色箭头表示不喜欢对方。图中 1 号、 6 号、 12 号、 21 号同学,可视为班级网络中的关键人物:


每个编号代表一名国中生,蓝色箭头表示认为对方是朋友,红色箭头表示不喜欢对方,整体交织成爱恨并存的完整友谊网络。图片|吴齐殷 提供

  • 1 号同学受到有些同学喜欢,有些同学不喜欢,但不会成为被霸凌的对象,因为若被欺负的话有朋友会挺他。
  • 6 号同学是班上的众矢之的,同学们都表示不喜欢他,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就算被欺负也没有朋友支持他。
  • 21 号同学是班上的边缘人,没有人愿意与之来往,像被当成空气般,属另类的无形霸凌。

如果你是上图此班级的师长,得知班上存在这种友谊网络,发现 6 号同学和 21 号同学容易成为霸凌的对象,你会采取什么行动?

吴齐殷与研究团队发现,在班级中拥有越多朋友,被同学排斥、霸凌的机率较低,但自己平常就需投入较多心力经营同侪关系。若被一个团体排挤,但有另一个团体可以接纳自己的话,被排斥、霸凌的机率也会降低,因为有人和自己站在同一阵线。

“出外靠朋友”这种古人琢磨出来的日常生活智慧,可不是说说而已,通常被霸凌的同学有两种情形:众矢之的、边缘人,皆需要有朋友愿意站出来撑腰。

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阻止霸凌的方式,以为青少年是单纯欺负对方,透过以暴制暴或是柔性劝说,惩罚对同学动粗的青少年、呼吁班上同学不要对霸凌视而不见,像是空降一双老天的手到班级中试图拨乱反正,却忽略了青少年霸凌行为背后的社会化意义:在班级中争夺更好的“社会”地位。

若以有形的角色来理解,举《哆啦 A 梦》中同班的胖虎、小夫和大雄比喻,胖虎为了争夺大雄手中玩具的控制权,会毫不留情地对大雄挥出拳头,这是一种巩固自己地位的霸凌行为。小夫为了避免自己和胖虎的友好网络断裂,导致自己也沦为被霸凌者,乃选择和胖虎站在同一阵线,一起追着大雄打、助长霸凌行为。

同场加映:为什么会发生霸凌、虐待?支配一切的快感,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

霸凌者、旁观者、被霸凌者都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国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扣除有限的在家的时间,一整天几乎都在班级中度过,青少年并非只有课业需要烦恼,班级就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合,需要时时留意和朋友的互动、忙着维系人际关系,也要观察其他朋友之间的连结,若因自己怠惰而疏远朋友,自己的位子就会被另一人取代。

友谊网络并非静止不动,而是随着时间、事件会变化,例如高中一年级升二年级分班后,班级友谊网络又会重新整理一次。另外,《韩非子》言道:“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在青少年友谊网络中,也存在着如同战国中后期诸侯之间的竞合关系,这个观点可能是理解与掌握“霸凌行为”的首要切入点。

若现存阻止霸凌的方式无效,师长可参考合纵连横的战术,观察班上同学如何来往,协助被霸凌的同学建立有利的友谊网络“战略位置”。

举例来说,为什么有些体型较圆滚滚的同学会被讨厌,有些则会被同学喜欢,可以观察他们身边的朋友在班级友谊网络中的地位。例如,原本因为体型像小熊维尼而被欺负的同学,可能因为参加了班上的读书会,进而跟班上受欢迎的同学成为了朋友。

霸凌者为了不得罪受欢迎的同学,让自己的地位下降,也会选择和小熊维尼维持友好关系。被霸凌者需要的,就像这种对自己情势有利的朋友网络位置,师长可以帮忙的是找到关键角色、调整班上失衡的友谊网络。

以班级友谊网络的模式来看,霸凌者需要的是相信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承认一定会有人喜欢自己,也会有人讨厌自己,无需透过霸凌手段来踩着别人往上爬。

旁观者可以做的是,在不涉及危险的情况下,鼓起勇气让被霸凌者知道自己不是友谊网络中的一座孤岛。

而被霸凌者,请相信友谊网络是可能变动的,眼前的状况并非永恒,请勇敢求援而非放弃希望。

吴齐殷与研究团队长期深入台湾各地国高中观察追踪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历程,并非为了迅速找到一个解决霸凌现象的对策,而是希望透过研究结果,提醒以友谊网络中不同立场思考,了解同学们彼此的爱恨情仇,并理解同学们不敢贸然阻止的自保之道。

这些都是面对霸凌现象时,一般容易忽略或误解的独到社会学知识,盼能藉此找出“斧底抽薪”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