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的心理所能承受的强度不同,在各种不同的压力交互作用下,很有可能成为触发忧郁症的因子。在追寻理想生活的同时,必须关注自己内心的活动,提醒自己适当地休息和释放压力,当自己无法解决,感受到自己身心状况已极度压迫,必要时也请不要惧怕寻求专业医疗的协助。

文|Jenna Lin

从 2020 年 9 月,因为一个人在国外打拼长期压力过大,而被台湾医生诊断出适应障碍症伴忧郁情绪(Adjustment disorder with depress mood),二月,墨尔本医生诊断为轻度忧郁症。

目前已经透过身心科、心理谘商进行了九个月的治疗。2020 三月底失业以来,加上四、五月墨尔本的封城,让病情一度恶化,但六月开始慢慢好转了。2020 下半年,目标是好好放松、慢慢的充实自己,重新寻找人生、职涯的方向。


图片|Photo by mits on PIXTA

忧郁症的成因是什么?

医生其实无法确切的判断每个病患罹患忧郁症的成因,以研究上来说,造成忧郁症的可能因素有遗传基因、家族病史、个性、性别、生长环境、遭遇重大创伤、工作性质、怀孕、压力和药物影响⋯⋯等。

发病的原因可能是多重因素重叠,导致脑内激素不正常的分泌或发生障碍,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或生理反应。

以我自己就医的例子,台湾的身心科医生诊断相对较为谨慎,她告诉我台湾需要长期观察六个月才能下忧郁症的诊断,而我长期在国外生活她无法追踪,所以去年九月我回台两周时,她只能先下适应障碍症伴忧郁情绪(Adjustment disorder with depress mood)的诊断。

适应障碍症通常是因为单一特定原因影响当下情绪状态,而她当初评估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我一个人在海外生活的压力。

从今年二月开始,我感受到需要当地专业的医疗协助,所以我开始在墨尔本定期就医、追踪,医生评估我为忧郁症。

病识感:自我评估可能造成忧郁症的原因

1. 高表现者(high-performer): 长期多重目标下压力的累积

2014 年我大学毕业后,开始全职工作,下班后进修英文、准备申请海外工作、研究所。

2016 年底搬到墨尔本后全职念硕士,并兼职两间新创第一位设计师,2018 年毕业后转全职上班,下班时间准备澳洲移民申请的课程跟英文考试。

从 2019 八月开始,我因为这几年来累积的压力,加上一个人在海外打拼的孤单,压垮了自己。

多项目标一开始对我而言是自我的追求,但是当目标长期累积但无法如预期达成之后,对我来说反而成为一种执念。

高表现者容易认为太多的事情都是重要的,而无法专注于真正重要的目标;会活在他人的眼光中,而忘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会容易用忙碌的程度来衡量成功,对于过度工作的状态习以为常,常常感到分身乏术却无法让自己停下来。

关于高表现者,有兴趣可以延伸阅读女人迷的 《高表现者的四个陷阱:近乎强迫的,想把每件事情做到完美》。

2. 每件事都 100% 全力以赴的完美主义者

我对于自己很严格、自我要求很高,我无法接受自己没做好,而当做到“好”之后,我又会再次把“好”的定义拉高,从而追寻着永远达不到的标准。

此外,在所有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我会无法放弃、取舍,习惯性一定要完成,并且达到“好”的标准。

此外,我的职业因为是设计师,设计是没有明确答案的解决问题方式,需要根据自己的使用者,去找出能最大化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最大化表示,还是会有少数人不喜欢你的设计,因为个人感受是很主观的。

这样的职涯,其实会一直让我陷入痛苦,因为我无法在工作上每次都达到“好”的标准。

如果我必须坠落,就让我坠落吧。我将成为的那个人会接住我。

Sheryl Sandberg

3. 无法拥抱成功的冒牌者症候群

在完美主义者的背后,我的内心又隐藏着冒牌者症候群的矛盾。

这三年虽然很多人羡慕、称赞我能在澳洲以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我其实内心会质疑自己,因为我觉得世上远有比我更厉害的人,而我的成就别人也很容易可以达到。

我第一次阅读到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是在 Sheryl Sandberg 的《挺身而进》Lean in 一书,这本书在提倡职场的男女就业平等,其中一章节也提到,女性相对于男性,因为从小环境教育,更难拥抱自己的成功,是冒牌者症候群多发的群体。

我印象很深刻的例子,是男女投履历时,如果自己的能力有符合工作叙述的 20% ,男生就会争取,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可以进去之后再学习,反之女生会需要有 80% 能力符合职缺叙述,她们才会真正去应征。

在三种极端状况的交互作用下,我开始出现忧郁症相关病征,促使我踏上寻求专业医疗协助的旅程。

下篇:“我很难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6 项情绪指标剖析自己的忧郁症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