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儿女来说,逼婚表面上看起来是父母期待的“分离”,实际上还是一种操控。

我身边有一位朋友,已经八年没有回家过年,每年都以工作忙为藉口搪塞父母,因为她已经三十九岁,却还单身。她不是不想回家过年,而是害怕回去,害怕家族成员集体对她逼婚。

我没有被逼婚的经验,一开始不太同意这种不回家的选择,无法理解到底那是股多可怕的力量,能让人放弃一年只有一次的团圆时刻?后来,身边的朋友陆陆续续进入三十岁,几乎无一例外地被父母逼婚,每次和这些朋友们见面,他们都会跟我倾诉被逼婚的痛苦。

我听到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的故事,让我认真思考逼婚这个议题。

我也没有相过亲,一直对相亲这种事充满好奇,甚至萌生请朋友带我一起去的想法。我非常想知道,感情这种模糊不清的感觉,在相亲过程中如何应对?

故意装糊涂吗?不过这个想法很快被掐灭了。


图片|Photo by perfecta on PIXTA

延伸阅读:当社会集体逼婚:人有几种,通往幸福的方式就该有几种

逼婚表面上看起来是“分离”,实际上是操控

我的朋友小慧,这样描述相亲:

“就像是被明码标价的大白菜,等着被人挑选。”

“过程只有尴尬和厌恶,只想赶快完成任务走人,给父母一个交代。”

“见到相亲对象的那一刻,你就知道自己在介绍人心中是什么货色了。”

“若不是相亲,我都不知道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这么多奇葩!”

在中国很多城市的公园里都有“相亲角”,父母把自己儿女的个人资料和照片做成小册子、海报等形式,在“相亲角”分享,遇到觉得不错的会留下联系方式,然后安排双方的儿女约时间见面。

另外,有一些收视率非常高的相亲节目,如《非诚勿扰》、《称心如意》、《中国新相亲》等等。

可是,带着父母相亲的节目,总让我看得头皮发麻,感觉更像是父母在“相亲”,往往是子女看中的对象,父母看不上,而父母中意的人选, 子女没感觉。

多看几次,就让我有一种错觉,相亲节目中出现的父母,对挑选未来的女婿或儿媳妇说得如此头头是道,彷佛以后是父母在跟女婿或儿媳妇过日子一样。爱情这种私密的个人体验,可以不用亲自来吗?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里,但生命中大多数的人际关系,最终的指向都是“分离”,父母和子女尤其是这样。之前,我说过“父母和子女无法分离”,因为父母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控制子女,阻止他们离开。

逼婚,看起来就是一种“分离”,应该没什么争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会因父母对自己逼婚而痛苦呢?

其实,逼婚表面上看起来是“分离”,实际上是一种操控。

经由插手子女的婚姻,来影响他们的选择。如果父母真的想要和儿女分离,应该将子女看作独立的个体,尊重其个人意愿,不管找什么人结婚,或是不结婚,都不会插手,毕竟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到底,为什么那么多父母如此热衷于逼婚?

最重要的原因是文化习惯。在华人社会,单独生活通常会被大家排斥。在生育大过天的氛围中,单独过活,被认为是破碎不完整的,家庭才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才会被大众认可和接纳。

单身青年,尤其是大龄未婚男女,会被刻意排挤边缘,这是集体主义文化中长久形成的一种认知。例如,有的人被迫成为单身,想结婚却没遇到合适的人,就会认为自己是不完整的。

另一个逼婚原因,是父母为了转移焦虑。我曾经采访过很多人,不论是单身或者已经结婚组成家庭的,他们都有被逼婚的经历,其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父母对于他们不结婚这件事非常焦虑,为了转移这种焦虑,就会逼婚。例如,他们的父母会说:

“我同学都当爷爷了,你看你还是单身。”

“不赶紧找对象,好的都被挑走,剩下的都是歪瓜裂枣。”

“你看那些恐龙都结婚了,就你还一个人,我和你妈多没面子!”

很多受访者表示,除了父母,包括兄弟姊妹、七大姑、八大姨都轮番上阵逼婚,搞得自己像是得了“恐婚症”。

仔细想想,父母焦虑的背后是什么?无非是自私。因为你不结婚,让父母在别人面前没面子; 因为你不结婚,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没有完成。为了不让自己焦虑,所以爸妈就催小孩相亲结婚,满足心理需求。


图片|Photo by rainmaker on PIXTA

延伸阅读:男人求婚、女人逼婚?翻转钻戒下的性别文化

尽管父母亲的出发点是“为了子女好”,但本质依旧是满足自己的私心。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极其隐蔽的原因,只要结婚,就可以掩盖不完美。

封建社会有个习俗叫“冲喜”。例如,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女主角曹七巧嫁给姜家二少爷。

二少爷是个残疾人,性功能有障碍,无法像正常人娶妻生子,所以姜家父母就让曹七巧嫁给二少爷冲喜。

残疾二少爷与曹七巧的婚姻,就是为“完美”而存在。

结了婚就彷佛说:“你看,虽然我儿子残疾、不完美,但是结婚了,活得和正常人一样。”利用结婚、拥有妻子的表面完整,来掩盖儿子身体的残疾,堵住悠悠之口。

到了现代,这样的故事虽然少了很多,但是核心还是一样,只要结婚,就被当作“正常人”对待。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离婚人士和大龄单身青年不愿回家过年,因为怕别人议论,怕别人把自己当作“异类”看待。

我甚至听过有人说,如果一个人三、四十岁还不结婚,那么他肯定有问题,若非身体有问题,就是人品有问题!彷佛婚姻是一剂能抚平沟壑的良药,不管什么问题,只要结婚,就可以假装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