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庸庸碌碌过了好一阵子,你是否时常在生活中感受到无力?可望改变的想法时不时在你的耳畔响起,但为什么你却没有去追求想要的生活?

也许改变并不是重点。重要在于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该怎么做、去哪里完成、然后决定接下来在人间的日子,一心一意成为它。

“我们这个月出版了新书《人生半熟》,可以说是中年版的《有一种工作,叫生活》!”

出版社把这本书推荐给我,觉得作者宽宽与我的处世哲学非常相似。

“书里谈到,许多人对中年有很多的想像,身分地位、成家立业等等;但过了 30 后,我们都渐渐明白,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反之是一连串的抉择与破灭,我们必须铭记于心的,是过一种有选择的生活。”

这段介绍非常打动我,比起追求外境,我们更在意内在的探寻。我很期待地把书打开,发现真的好像,但宽宽的觉察与醒悟,比我又更加深刻。

宽宽是今年三十六岁的中国写作者,三年前从北京移居大理,与丈夫和孩子一起开始“减法”生活,不去上不爱上的班,不赚不想赚的钱,看清自己想要的生活,全心投入喜爱的志趣,经营咖啡厅,偶尔写写作。

离开大多数人追捧的主流道路,走上一条人烟罕至的小径,过程有心慌也有怀疑,宽宽说自己一开始根本停不下来,每天焦虑要找到事情做。但她渐渐透过“转变环境”、“贴近内心”、“为生活生定力”,慢慢安顿慌乱的灵魂,一天天活出成熟的样子。

为什么你没有去追求想要的生活?

宽宽与丈夫原本都在北京大公司工作,节节高升、光鲜亮丽,但某天晚上,当他们聊到将来对女儿的期许,丈夫说:“爸爸希望妳永远去追求想要的生活,实现妳的独特价值。”

宽宽反过来问:“可是她如果问你,爸爸你这辈子过的是想要的生活吗?”

丈夫摇头说没有,接着感叹:“她会不会问我,为什么你没有去追求想要的生活?”

那晚的对话成为关键,启动后来全家移居大理的决定,转变环境,离开了终日汲汲营营的大城市,终于开始过真正想要的日子。

宽宽说面对眼花撩乱的选项和欲望,我们必须常常自问,自己余生还想得到什么?“因为每一项得到,都不会白来,要用余下的生命和时光去换取,如此一想,很多答案就会默默退场。”

她也是发现想拥有的事物,都不必花太多钱:“这让我不需要为了满足这具身体的需要,而把这具身体变成欲望的奴隶。”有了清晰的想望,你便可抛去沈重,轻盈地飞翔。


图片|Photo by Aditya Saxena on Unsplash

这一生到底所为何来?

宽宽的纵身改变并不梦幻,反而务实得很,她明显地感受到即便内心觉醒了,不意味着就可以迅速解脱,往往先来的是痛苦。“因身体浸在现实的强大惯性和责任里,而灵魂先一步要求结束,反而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了。”

这是所有跨出改变的人,都曾经历的过程,半梦半醒、昏昏沈沈,还想再睡去。而让自己真正苏醒,唯一的方法就是贴近内心,去听内在所有的声音与感受,诚诚实实面对他们。

现代人常常是做了所有“我应该”,代价却是压抑“我愿意”。我们拿生命满足他人期许,却忽视压抑了真实感受,活得不甘不愿。

宽宽举作家村上春树为例,他原是一间咖啡厅的经营者,某天下午就像“天启”一般,冒出“我也许可以来写小说”的念头。他不加怀疑这个灵光一现,就像天气预报一样,天空有什么东西飘然落下,而他打开双手接住了它。

而后他为了能稳定创作小说,每天清晨起床,运动、写作,像马拉松长跑一样,稳稳过了三十年,成就他的创作宇宙。

“大事随心,跟着感觉走,小事理性,仰赖铁一般的纪律。”宽宽由此得出一个选择的准则。若想问自己这一生所为何来,想完成什么,只要够贴近内心,就会得到澄澄澈澈的答案,然后相信它,活出它。

你拿人间的日子做什么?

大多数人羡慕自由工作,或是不必被工作捆绑的人,但事实是:“如果心里没有一种稳定的能量,在外面瞎晃的时间越多,心里越空虚。”

所以转换了环境,追寻想要的生活后,余下的时间该拿来做什么?宽宽从自身的经验得出,生命需要“生定力”的东西。比如:规律的作息、热爱且频繁的运动、能投注时间的业余爱好、一段日久生情的关系、每日固定的独处时光,或是每晚睡前读十页书的小习惯等等。

这些日常的小事物“是将人漂浮的思绪收回来的方法,也是人在浮躁世间静心度日的定力之源。”宽宽的深刻体悟,是对现代人的温柔提醒,我们每天被喂食太多资讯和欲望,浮浮沈沈,不知所以,为灵魂定锚不需要大决心,但要找到一位、一件、一个,你愿投注时间终生不渝的人事物。

“唯有灌注心意,使自身与物品、与世界、与天地完成深刻的连结,最终成为一个能在稳定的座标中获得持续能量的自己。”

宽宽的故事从离开大城市开始,而我则是从离开主流职场起头,但离开都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你想清楚了想要什么、该怎么做、去哪里完成、然后决定接下来在人间的日子,一心一意成为它。

追寻的过程依旧会充满挑战,但正如宽宽书里的最后一句,最终你会明白:“一个足够清醒而积极努力的过程,本身就已是人生路上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