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感情就像训练肌肉、也像人的成长一样,总是要遇到困难,并且解决困难,才会有所进步跟成长。两个人一起变好,才能牵手走得远。

我们身边所有的人和我们的互动方式都是我们自己教会对方的。

如果你感到对方习惯指责你、控制你,那么你要探索一下,你是如何创造出这样的互动模式的,并学习从这种模式中彻底离开,创造全新的,你想要真正体验的模式。

当我们和身边的人出现摩擦时,周围的亲戚朋友往往劝你“忍一忍就过去了”,这几乎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关系指南,要么压抑隐忍,要么到某个忍耐的极限,以一种破坏力极强的方式连本带利地爆发出来。

如果你决定留在一段关系中,就要为这段关系负责任,学会如何与对方沟通,告诉对方你的需要和边界是非常重要的。


图片|Photo by Paloma A. on Unsplash

及时且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边界

要学会及时且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边界。简单来说就是“我希望你做的”和“我不希望你做的”。

很多人会无意识地埋怨对方:我觉得你一点都不关心我,我希望你对我好一点⋯⋯

但是这种表达会让身边的人感到委屈和困惑,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尽己所能去给予家人和朋友关心和理解,所以当听到身边的人说出这种抱怨时,心里难免会有个反弹的声音“难道我不够关心你吗?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竟然还觉得我对你不好?”。

而根本原因就是对方并不知道你所谓的“关心”和“好”是怎样的表达方式。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成长背景都是完全不同的,每个人认知到的感受爱和表达爱的方式都有差别。

很多人抗拒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要,他们会有这样一些逻辑:

  • 如果你爱我你就应该懂我,如果你不懂我,就说明你不爱我。
  • 如果你不懂我,我也不会跟你说我要什么,因为如果是我找你要你再给我,那有什么意义?
  • 如果你知道了我想要什么,就必须要按照我想要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不是按照我想要的方式表达,那也表示你不爱我。
  • 至于我到底想要哪种方式,第一我自己可能也不清楚,但是我清楚我不想要什么;第二同上,如果我告诉你了,那是我向你要来的,你再给我就没意义了。

这些话白纸黑字写出来虽然让人感觉很荒谬幼稚,但是很多人潜意识中就是这样的逻辑。这就是孩子的逻辑,不讲道理的逻辑。

如果你发现自己也是这样,那么你需要学会更清晰明确地表达你的需要。

“我希望你对我好一点”、“我希望你理解我”,这种表达方式太笼统了,对方无法清楚知道到底该如何做,而且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偏向为对方做一些事情,有的人透过语言来表达,还有些人偏好提供某种物质保障来表达爱,所以你没有明确表达的时候,对方自然会用自己认知到的方式来表达。

而且表达一定要及时,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去表达,而不要用回避、自我说服等方式来把期待压制下去,除非你觉得自己可以彻底转化和放下这个期待。

如果你都不为你自己的感受负责任,却期待别人来为此负责,期待别人来让你开心满意,这是不可能的。

同场加映:每个家里,都会有一些无法被理解的家规:如何练习理解爸妈?

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负责任是很重要的一种自爱能力

记得很多年前,有一次我们公司准备办一场大活动。因为时间非常紧张,所以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很多事情。我也负责好几个项目,其中一个就是为这次活动设计伴手礼的纸袋图案。

我记得当时有很多事情,所以我只有一个下午的时间和设计师沟通,修改方案。经过高效率的沟通,终于在下班之前定稿并安排印刷,第二天就可以拿到成品了。

晚上我和先生吃完晚饭坐在沙发上闲聊,我还敲着电脑,进行一些其他的工作。说起活动的事情,我把电脑转过去给他看今天定稿的手袋设计。

我问他“这是我们下午定稿的提袋方案,怎么样?”

然后我的先生二话不说,砰砰砰,敲着电脑萤幕,指出了三处问题,并给予了修改意见。

我越听心情越低落,淡淡地“哦”了一声,讪讪地把电脑拿了回来。继续我手上的事情。但是很明显,我感觉到我有些不舒服。接下来的十几分钟,我先生跟我说话,我都爱答不理,没给他什么好脸色。

很快我意识到,其实我自己对这个设计成果很满意,而且现在已经定稿印刷了,再指出问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刚才给他看设计稿,其实我的期待很简单——只是“求赞赏”,希望他夸夸我在这么有限的时间下能做出这样品质还不错的设计。

但我不想那么直接地表达我这个期待,因为在另一个层面,我觉得这个期待一点也不大气,甚至还有那么点幼稚。所以我希望在我不说明的情况下,我的先生能猜到并给我我想要的反应。然而他却完全给了我不想要的回应。

我对先生刚才的回应有些失望,我有些生他的气,但却闷在心里不明说,并用低落的情绪来惩罚他。我意识到这是过去的习惯又回来了。

而我的先生其实已经发现我有些不对劲了,但却不明就里,想问又不知道从何问起。

于是我告诉他,刚才我有点不舒服,你注意到了吗?他说,有,我注意到了。

我说,其实这个方案已经定稿印刷了。我不需要修改意见,而且现在提出修改意见已经没有意义了。

我刚才给你看就是希望你能夸我一下,毕竟这个设计稿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来的,我蛮有成就感的。所以刚才你指出问题的时候,我有点失望,因为和我想要的结果不太一样。

然后先生马上说,“哦,这样啊,我还以为你给我看就是想要问我建议呢。其实已经很不错很完美了,真的真的。”

我笑着看着他有点急于卖乖的样子,其实这一刻他的夸奖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对我来说,价值更大的是,我可以更深层快速地捕捉到自己内在的过程,并用成熟的方式表达出来。而经过这样的沟通后,我们也变得更有默契和亲密了。

你会喜欢:“重点是让我感觉你还爱我”,“希望感”是最重要的关系沟通

你的期待在对方的能力范围之内吗?

当你能及时且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时,你已经为你的关系的进步迈开了很大一步了。

那么接下来还需要做两个方面的评估:

  1. 对方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或能量支持他满足你的需求?
  2. 对方有没有足够的意愿去做,也就是你们过去的关系基础是否达到了这个前提?

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就是对方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或能量,来满足你的需求。

一个人能做到一件事,并不仅仅是拥有“意愿”就足够。比如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身体更健康身材更好,而且他们也知道只要做到“少吃多动”就好了,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讲却并不容易做到。

因为这里面涉及很多主题,比如他需要突破内在的疲惫感、拖延、自我攻击、挫败感等等这些才能做到。

我有些学员在和老人家相处时遇到一些困境,老人家常常会责备,也有很旺盛的控制欲,而这个时候他们会有个期待,希望先生能去影响自己的父母,让老人家可以改变想法和态度。

当然也有男女反过来的例子。他们会说,我已经很明确表达了,我只是希望他/她能跟自己父母谈一谈,请他们别这样了。

可是他们却忽略了这个期待根本就超出了对方的能力范围。他/她自己可能都还没有力量摆脱父母的控制,根本没办法改变自己的父母。

但很多人因为无法理解当下真实的境况和对方状态,而非常执着自己的期待,并会用各种“应该”、“不应该”来合理化自己的期待,“这是他们家的人,他应该管”、“我做了这么多,为什么就是要不停挑我毛病”⋯⋯

推荐阅读:所有的婆媳问题,其实都是夫妻问题

我记得女儿小时候,每当她画出一幅满意的作品拿给我看时,永远都是把有画面的那一面对着自己,把空白的背面对着我,然后兴奋地举起来说:“妈妈,你看,漂亮吗?”

在她三岁之前我从来没有纠正过她,因为我知道那没有意义,所以我会看着那张纸的背面说,哇,好漂亮。心智没有足够成熟时,孩子没有办法理解“我看到的世界和你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这件事。

你应该见过那种无法理解“商店关门了”,而在晚上十点钟为了要一样家里没有准备的食物或玩具,哭到抽搐的孩子吧。

孩子可以这样,但如果你已经是个成年人,却还在要求你身边的人给你一些他们根本没有的东西,例如理解、信任、肯定⋯⋯那么你首先要明白这是在这个层面上的“商店关门了”。

找别人要一样他们根本给不出来的东西,只是徒增彼此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