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专栏作家张希慈,依赖人际关系而生活的她,爱上了与之特质截然不同的独立型男子。希慈用自己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学会如何在依赖与独立之间,找到最适合彼此的自己。

在人际关系中,你的属性是偏向独立还是依赖呢?

先谈谈什么是独立吧。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说,要成为独立的人,需要从与原生父母的分离开始,接着逐步训练出可以自主面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包括情绪管理、决策与自信的产生;独立的人,是能独自面对生活的好坏,并且自行做决定、执行、负责的人。相较于独立,有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依赖。而我,就是在人际关系里相对依赖的人。或许是外向的个性,又或许是成长环境使然,我很习惯需要透过“关系的连结”去确认自己的价值。

有时候,一整天在家里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要传讯息给某些朋友,透过收到讯息,感到自己仍然被记得。工作的时候,收到 Email 也往往是我非常开心的时刻,我总是在开信时期待着又会是什么样的事情让某些人想起了我。我的房间有个柜子放了两个非常重要的箱子,里面全部都是从国小到现在满满的手写卡片与纸条。

我常开玩笑,是不是因为我是八月生的夏日寿星。所以从小就没有机会参与班上一起庆生的活动(从来没有机会拿乖乖桶跟大家一起分享),才会很怕大家忘记自己,也就让日后的自己特别想跟别人建立关系。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我,几乎没有太长的单身空窗期;或者我会因为喜欢的人爱吃某种料理,自己就开始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又或者是,我可以从早上八点就跟人互动,一直到晚上闭上眼睛睡着,几乎每一个小时都在跟人互动与社交。

能在亲密而丰盛的人际关系中存在着,对我来说,是无比幸福的状态。直到我遇到了男友 K,一个独立程度异常高的人,我才开始想要在独立与依赖之间找到平衡。


图片|Photo by Alex Iby on Unsplash

当依赖的我遇见独立的他,关系开始碰撞

K 在方方面面几乎都是我与南辕北辙的人,在独立的议题上,我们更是清楚地展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特质。他的人生有一段颇长的时间是一个人旅居在其他国家,自己找出了在那些国家生存下去的各种办法,他一个人在国外教过英文、做过投资、学过外语、爬过高山、走过雪地,独自旅行的足迹遍及世界。

独立程度南辕北辙的我们有什么差异?举一个例子,我们的房间就很因为我们的特质而很不一样。

在他的房间里,宛如文青旅舍的美丽套房里,所有家饰都是他自己思考、寻找、选择、购买的结果。储藏柜是他从某个二手古物家具店里淘到的大箱子,重新改造后,宝藏箱成了他收储所有露营、登山设备的地方。小厨房里的热水壶,是漂亮的古铜茶壶,表面略微斑驳的样子,也是二手古物,也是他费心思观察、寻找后,用极便宜的价格入手的美丽厨具。他的房间,每一处都是他费心规划与执行的结果,就像是一幅创作品一样。

而在我的房间,与其说是创作品,不如说是所有关系的集合。我的房间是轻柔的奶茶色,整体风格是朋友 C 帮我费心设计,有了设计构想后,朋友 L 则带着我与 C 一起油漆、装修,床边小矮桌上摆着的是朋友送我的各种香氛、蜡烛、保养品,打开我的书柜中的收藏格,里面放的是各国朋友们在相识时送我的纪念品,房间墙壁上贴的是朋友们从世界各国寄给我的明信片,早晨叫我起床的蓝芽音响则是弟弟从纽约带回给我的礼物。

他习惯一个人做决定,也习惯一个人承担决定的所有结果;而我则习惯与别人一起讨论做决定,也习惯和别人一起遇见所有决定所带来的种种风景。当独立程度差异如此之大的我们交往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因为远距离恋爱,我交往以后,常常想与他讨论可以一起去某个第三地旅行。

“你想不想去汶莱?我很想去看看!我有些朋友在那边!”我提出一个我很喜欢的选项。

“我没兴趣。”他正面把球击回。

“那纽西兰怎么样?我听说很棒喔!”我再提出更多我也很有兴趣的选项。

“我去过了。”他改成反手把球拍回。

“那你有没有想要去的地方呢?”我决定改成让他给我选项。

“我想去的地方,我自己以前都去过了。剩下还没有去的地方,就是我不想去的地方。”没想到他连选项都不打算给我。

“那我帮你出机票钱!”我决定把可能挡在他面前的门槛都搬走。

“说得好像你很有钱一样,不要。”他继续坚持地拒绝,也顺便开玩笑呛了我一下。

“不然去越南?那是你爸的老家,我爸妈也想去,大家可以一起去呀。”门槛排除不行,我决定再试试看增加诱因或是外部压力。

“我住过越南好几年,不要。”他杀球回来,直接结束这局。

你问我,最后我们去了哪里?最后的结果是,我自己一个人买了去东马来西亚的机票,我也跟我父母以及 K 的父母一起去了越南,两趟旅行,K 都没有参与。尽管他的固执让我经常很头痛,但那每一个固执的背后,都是他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清楚考虑过自己的需求后所做的决定,他几乎不会因为别人想要就积极配合。

要判断自己独立与否,是当我想要/喜欢/需要的时候,我能不能积极争取?也是当我不想要/喜欢/需要的时候,我能不能断然拒绝?更是,当我想要/不想要的事物与这世界不一样时,我能不能继续坚持做我的选择?当我想要/不想要的事物会带我走向孤独时,我会不会继续前行?

独立的人说“好”或“不”,都是因为他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延伸阅读:【写给大女子的独立心理学】你不需要一个人来完整你

在碰撞的关系中练习平衡,学习不要过度解读拒绝

当他不想要,他就是会说不要。这种坚持(或者说固执)正是我人生中非常欠缺的一种能力。相当依赖关系的我,尽管能在丰盛而健康的关系中感到幸福,但却也常常因为太依赖关系,便会在遇到我内心其实不喜欢的关系时,也表现得很顺从、和善,避免破坏所有的关系。我很不会说“不要”。因此我的人生,事实上也藏着很多我不喜欢的关系,又或者许多我不想做却又不敢拒绝的事物。

K 很爱我,他总说,我应该去做所有会让我开心的事。但那些事,他不一定会参与,因为他不一定有兴趣。但就算如此,我还是该去做那些会让我开心的事,因为我的快乐,对他来说很重要。

他的坦白与支持,让我开始有能力分辨“我不要”与“我不爱你”是两件事。当我遇到他再次跟我说“不”的时刻,我开始练习认知他并不是因为不爱我,所以拒绝我。而只是因为他不想要,所以他拒绝我。

要学习独立,就要练习在听到“拒绝”时,不要把“拒绝”扩大解释成对个人或是关系的否定。

理解以后,我决定开始练习。有一次,我跟 K 还有我父母一起在澳洲的国家公园旅行,全家人旅行了一整天,终于开车到了下塌的民宿。绝美的民宿有着好几间独立房间,我与 K 自然住在一间。好不容易一整天有了两人的独处时间,他躺在房间沙发上滑着手机,我凑过去靠在他身上,想蹭一下他感受一下两人的亲密。

他看了我一眼后把我推开,然后说,“我需要一点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我走出了房间,独自站在另外一个空房间。

我心中出现的第一个声音是,“我男朋友不想跟我亲近,他把我推开了”。

于是,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但是落泪的瞬间,我也想起,他是个极端内向的人,与我父母社交一整天后所失去的能量,他确实需要完全独自一人的时间与空间找回。他刚刚的拒绝其实是在告诉我,他需要一点时间充电。想到这里,我尽管眼泪还挂在脸上,却知道我该做的是把别人的“拒绝”与“不爱我”分开来。男友是因为爱我,所以带着我的父母玩了一整天,但是他现在没有能量了,他需要休息一下。

于是,我就一个人站在空房间,慢慢把想哭的心情收拾好,想着我等等要去做些什么。就在我想没几分钟后,男友走到了我所处的房间,他走上前拉着我的手,只跟我说了一句话。

“我好了。”

当下,我真心地轻笑了。我知道, K 一定注意到了我刚刚被拒绝时的困窘,所以当他把他自己充电好以后,他会再走回来确认我一切安好,原来他也开始练习在我需要的时候,找方法提供支持。而我,也开始知道怎么在他不在的时候,独自照顾自己的情绪与需求。

那天,我感觉我们离成为“在依赖与独立之间平衡的自己”又更近了一步。

你会喜欢:爱了十年依旧热恋,安海瑟薇的婚姻哲学:我们彼此独立,也彼此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