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人有办法永远保持正向积极。容许自己的阴暗面,给自己喘息的空间,才能持续发现。

漫长的家庭生活在疫情下、在窄窄的时空长廊展开,一点也不容易,特别是在住屋空间狭小的香港。加上过动的我们本来生活就填得满满的,一下子停下来的时候,彼此也需要一点调适。活动空间少了,留家时间多了。出不了门,就看一部关于家庭的电影罢。在世界阴霾密布中看《阳光普照》。

《阳光普照》是台湾导演钟孟宏的作品,夺第 56 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等五项大奖,创下全台 2700 万票房佳绩。

台湾导演钟孟宏在交大资讯工程系毕业,后前往芝加哥艺术学院研习电影制作,回国后成为知名广告导演。但他没有放弃电影梦,他 2006 年作品纪录片《医生》获得台北电影奖最佳纪录片。2008 年,钟导完成第一部剧情长片《停车》,获得台北电影奖最佳导演。2010 年,他又以《第四张画》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2016 年,他凭《一路顺风》入围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八奖项。2019 年,他以《阳光普照》再次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

同场加映:专访导演钟孟宏:我想对得起,当初想拍电影的自己

《阳光普照》是一个有关平常家庭经历谷底的故事,诉说社会上卑微人物的命运与选择。电影的英文名是“A Sun”,与“A Son”同音,因为《阳光普照》也是一个有关父子、母子相处的故事。 电影平淡却细腻,正好反映现实生活——生活从来也不易。

陈建豪:A Sun 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一直当阳光会累

电影中最抢的一段对白:“世界上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世界上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公平,似乎只有太阳是公平的对待着每个人,可是,世界上最残忍的,或许也是太阳也说不定⋯⋯大家受不了,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图片|《阳光普照》剧照

这是电影中长子陈建豪一段长长的独白。他外表长得好,认真读书,一直是家中的孝顺儿,从不给父母添麻烦,只给谅解与温柔,是家里最贴心的一个。陈建豪为考上第一志愿的医科,不惜重考,常常上补习班。电影其中最震撼的一幕是,在补习班一大片人海中,全都是伏案的学生,只有陈建豪一人坐好,唯一一个清醒的人,却满脸疑惑。让充满张力的画面说故事,甚至无需对白。清醒的人,就是最会怀疑人生。清醒的时候,就是我们最会怀疑人生的时刻。而清醒的,都是少数,因为痛苦。

我们希望活出社会的期望,活出家人的期望,有时却对这一切充满怀疑。李智良就曾在《房间》一书如此道:“人与地方无法重新分开,也再无法待在一起⋯⋯痛苦的来源在外面,也在我里面。”说穿了就是个人的情绪并不能切割于社会之外。

社会只要我们卓越,要我们成功。一个好儿子,一个好哥哥,一个只能积极向上,只能把好的一面全放出来。弟弟如此形容他:“他把所有的好都给别人,忘了留一点给自己。”

社会只要我们当阳光,要发光发热,不容许负面,排拒放负。可是作为一个血肉之驱、有七情六欲的人,会经历人生高低起伏,喜乐悲哀有时,不能一直只照着别人的期望活着,更不能一直只维持在一种幸福快乐的乐观状态。

太阳的残忍,也许就在我们要把自己的阴暗都要大力压抑下去。

同场加映:金马 2019|《阳光普照》我们都曾受过伤,才能成为彼此的太阳

《阳光普照》教晓我们,世上不能只有阳光。永远都是阳光太危险,无尽的为人设想太累人,无边的正向终会让人爆破,人人都需要暗处,不快丑陋软弱都需要被理解。

关于在资本主义社会或民族主义这类强大的信仰体系中,过度拥抱“正向思考”,想在这里介绍两本书。一本是香港文化研究学者许宝强老师的着作《情感政治》。另一本是美国《时代杂志》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的着作《失控的正向思考》(Bright-Sided: How Positive Thinking is Undermining America)。


图片|《阳光普照》剧照

陈建和:永远活在比较的阴影下?

《阳光普照》中弟弟一角,正好与哥哥相反,典型的“问题”青年,书没有好好的读,让未成年的小女友怀孕,与朋友一起恐吓人而进了少年辅育院。也可能曾在学校受过一些霸凌,与家人长期缺乏沟通,好像在哪里都得不到认同,虽然最终他反而活下来。

电影中陈建和曾问:“等我在这里变好回去,还是等我变得跟我哥一样好?”

推荐阅读:金马 2019|《阳光普照》巫建和:演戏时什么都不要想,只要好好把握当下

如果比较让人感到压力,建和选择了逃避,干脆让自己长期沉溺在暗处。直至哥哥离去,直至离开少年辅育院,他终于想要变好,重新开始,却发现一点也不易。《阳光普照》也许说明,一直在暗处的,也不该总是等待着别人的阳光,要学会自己找寻自己的阳光。

传统华人家庭中父母的藏

电影中的母亲由始至终的柔韧,虽然她也不是十分了解家人的心事,可是天塌下来的,无论是小儿子进了辅育院,后来又突然发现小儿子的女友怀孕,还是大儿子的离去,她都默默接受,而且还会勇于面对并处理事情,足见女性对家的包容与照顾。

反观父亲一直想要忽略小儿子,回避他,不承认他,甚至常常说自己只有一个儿子。“A Son”的另一重意义,就是父亲由只承认自己的大儿子,到大儿子离去之后,“A Son”变成了一个他不得再去选择的现实——他就只剩下小儿子了。

父亲的传统,传统的父亲,我们毫不陌生,一直觉得管教、对话都是另一半的角色与责任,把一切情感都藏得深深的,从不说出口,更莫说是爱。一种深不见底的隔阂。即使小儿子在他眼中如此烂、如此不值一提,可是他不爱儿子吗?大家都会讶异于片尾他为小儿子做的事。

推荐阅读:【亲职课】一字爸爸:当亲子关系只剩敬畏,却失去爱

想起《大佛普拉斯》里头的一句:“现在是太空时代,人类已经可以搭太空船上月球,但永远无法探索人们内心的宇宙。”朝夕相对数十载, 一早说出口,一切会否不同?会不会早已抵达你内心的宇宙?

家庭从来都是困难的

家的困难在于我们无从选择。它不同于事业、志向、爱情、友情。人们常说家是避风港,它可以是,它有些时刻是,但它也可以破损的,千疮百孔的。它也是可以常常滋长伤害的,一如世间没有完美的东西,完美是虚幻。

就如戏中都是平凡人的生活与悲伤,家人常常处于无语失序的状态,没能开启的沟通,永远关闭的心房。家庭生活也会偶遇挑战,走入谷底。它不会永远好,它就是人,它也有状态。

但反过来,阴霾也会过去,阳光会再次普照。有些时候,你只能等待,学会耐心。不要觉得是去承担,而是接受。

如果我们不是天生就懂得如何当个不错的家人,那便一起去学习。当然也不保证一定会成功,也不保证对方会愿意跟你一起学习,但人生不也是这般没保证吗?有些事情就是不能一下子解决。

光暗人生

拍得超美的镜头。常常灰暗的家与人生。当陈建豪说起阳光哲学时,则是阳光洒落满泻的镜头,层次分明。临近片尾,夫妇在山顶上终于展开长期缺席的对话,就有光,风光明媚一点,即使对话内容如此震撼与沉重,起码却是有着“我让你懂得我”与“你终于懂得我”的意义。用光暗雕琢出一个个人的内心世界。

喜欢宣传海报上印着——“我们都曾受过伤才能成为彼此的太阳”。我们间或渴望太阳,也间或渴望自己成为别人的太阳。不过,或许,魏如萱〈陪着你〉有句更合适的歌词——“做自己的太阳,你就能成为别人的光”。关顾别人前,先好好照料自己的心,不至像戏中的陈建豪一样让人心疼。如果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可以代你解决什么,也不该只等待谁来解决什么。或许家能做的,就只是陪着你。


图片|《阳光普照》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