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防疫期间,这几个问题你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反思!

疫情险峻,感染的年龄层也慢慢的出现年轻族群,加上国外返乡的留学生,造成许多的学校,开始出现停课的状态。此举让许多学校开始展开线上远距课程,也提高了家人在家庭中的相处时数,教育与家庭,在孩子上学之后,再次有了交叉的时刻。

在我们孩子抵达学龄,开始去学校之后,其实身为家长,不经意地把大部分的教育责任,转嫁给老师跟学校。因着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变少,又无法得知孩子在学校上课的完整样貌,包括人际互动、应对进退、运动、卫生、才艺、课堂学习等,“成绩”成了我们最表象评量孩子的“量表”,但能读到的讯息,其实微乎其微,而且相当容易产生误判。

但随着 Covid-19 病毒的肆虐,从大学以降,各级学校都有了封校停课的风险,双双上班的父母亲,最怕孩子停课没地方去,似乎不在课堂、不在补习班、不在才艺教室的时间,就这样“浪费”掉了。

其实不然。面对这一波世纪性病毒,在全球都停滞甚至逆转的时刻,正是父母亲带着孩子重新学习,从新检视价值观的好时机。关于生活的目的、读书的目的、家庭的意义与生死,是不管哪一个年龄层,只要是人类,是世界的一份子,都可以好好思索的问题。

一、疾病与卫生(Disease and health)

这一严重传染病 Covid-19 源自于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肺炎”,从1/23武汉封城以来,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造成全球60万以上的感染人次。因其“口沫传染”及“接触传染”的传播途径相当容易,再加上“高传染率”“低致死率”,让传播这件事情非常快的藉由无症状或是轻状的患者,在不留意的状况下,就藉着“群聚”“交通”这两途径,在亲密的交谈中,在共处的时光里,藉着全球化的交往模式,让来自中国的病毒,很快的去到全世界。

当我们在告诉孩子要戴口罩、勤洗手的同时,也可以搭配全球性的扩展,让孩子知道,唯有从个人的卫生习惯做起,每一个人都当病毒的守门员,才有可能减轻自身与他人的得病风险。藉由戴口罩来阻隔病毒,藉由洗手不继续传播病毒,并在有可能接触案例的风险时,积极接受检测,并做好自我管理或是居家隔离,阻绝继续与他人接触的机会,才有可能暂缓病毒的传播速度。

然而会“传染”的,不只是病毒还有谣言、霸凌跟假消息。一些看不见但是对人类并不好的“负面(Negative )因子”,一样会藉人们悠悠之口或是文字、影片散播,慢慢影响人的思想与行为。多少网路霸凌或是未有法源的公审,一样具有“害人性命”的果效。教孩子“戴口罩”,不做谣言散播者,“勤洗手”让谣言止于智者,莫再继续扩散。

推荐阅读:居家防疫法:不把细菌带回家!七种方法清洁孩子的玩具

防护世界不被疾病打倒,要从每一个个人卫生做起。

二、公民与道德(Citizens and morals)

Covid-19 病毒所攻击的对象,大部分处于:自由、资本、民主的国家与地区。中国除外的欧洲各国、美国、伊朗、南韩、澳洲各国,都是民主主义国家,秉持自由、平等,经济上盛行资本主义,与全球各国的交流频繁,不管是在经济、旅游、教育或文化,都是开放的无边境国家。而在承平时为全球所奉行的政权体制,对病毒传播的管制,却似乎毫无用处。最有效控管案例的共产专制国家北韩,越过边境者死,不遵守居家隔离者死,甚至,染病者死。所以至今依旧,零案例。

这只病毒似乎在考验着民主国家人民与政府的“公民意志”(Civic will),共产国家可以藉由强烈的政府意志,来禁止人民的一切行动,但民主国家在权衡公民权利跟病毒扩散的两难时,只能靠着大部分国民的道德,来自我约束。而这个世界,真的要为了围堵病毒,拯救生命,牺牲自由跟民主吗?谁也没有答案。

但我们能在这个政府全力防堵的时刻,尽国民的责任,不该出国不出国,居家隔离不乱跑,不在国家有难之时,将个人的自由意志彰显于全体国人的安危之上。但不忘记,当病毒得以控制,我们依旧可以拿回属于我们的自由权利。

而当我们暂时失去时,我们思索,自由与健康的意义。


图片|达志影像提供(AP)

三、个人与家庭(Individual and family)

当全世界在限缩自由,宅在家中,成为防疫的最高要义。平常出门上班赚钱、上课读书、上街购物,去旅行、去派对、去健身、去看戏,大部分的时间,其实我们都不是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甚或从很早开始,我们为了争取更好的未来,而远离家乡,从南部到北部,从台湾到世界各地,家庭从来都是我们“最后”的避风港。不到最后关头,不想返航。

而这次的疫情,让很多在中国工作的人,回台了;在美国念书的孩子,回家了;在台北打拼的游子,返乡了。在外面飞了一身疲惫的人儿,因为这波的病毒封城或失业,看似失去了很多,却回到了他们的家庭。在家中,好久没有一起吃饭,好久没有这么长时间一起待着,好久没有聊聊彼此的心情与境况。也是本篇最主要的重点。

推荐阅读:我们的家|在家防疫后,才知道先生是我婚姻最大的破口

如果工作会暂停,学校会暂停,经济行为会暂停,娱乐行为会暂停,只有家庭的功能不会暂停。“居家隔离”让家成了最后的避风港、防空洞,临时的医院、旅馆、餐厅与教室。集一个人生命所需的种种功能于一身,但是家庭却又是这么容易被忽略的场域,但父母把孩子推出去学习独立,却忘了告诉孩子,家庭的功能依旧存在,不曾稍减。

如果不小心,我们被隔离,我们被封城,不能去上班上课的时间,把家族的故事告诉孩子,把自己的成长的故事告诉孩子,把关于台湾的历史,家乡的风土告诉孩子。在国际化之前,不能不先本土化,当世界对彼此关上大门,让我们把眼光放回自身,趁此时,自己的故事自己来写,自己的国家自己来传。让我们盘点,一个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成就自己的背后家庭,又存在着怎样无法替代的意义。

四、生命与死亡(Life and death)

很多人抱怨咒诅着 Covid-19 取走很多人的性命,让我们的生命与财产受到威胁。但人的一生原本就包括着生与死,只是我们常常活着像是不会死一样,不到年老与疾病,很少会花时间为死亡预备。这次 Covid-19 病毒的全面袭来,让全球不管是何种族、是何性别、是何年龄、富贵与贫穷,在任何地方,都同时面对疾病与死亡的快速袭来,无一幸免。

病毒的高传播率跟低致死率,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得病,而且无症状跟社区感染,让我们与风险的距离,近到无法直视,死亡如影随形。但是回到“保险”(Insurance)的概念,人活着就该为死而预备,人健康时就该为疾病预备,因为“明天跟死亡,不知哪个先到”。这波疫情只是提醒我们,唯有积极的面对死亡与失去,才能珍惜现在的生命与健康。

或许就因为人类只有一条性命,所以有时不敢勇敢的去尝试;也因为人类的生命可以长达七十八十年,我们又常忘记很多事情应该即时去行,总想还有以后,还有未来。疫情的险峻,提醒人们善待眼前人,珍惜眼前事,在失去生命之前,损失的工作、钱财、自由、便利,都让人像是褪去身上的层层重担,能带走的不多,更看清最后生命的真相,什么才是最珍贵的部分?

寻找一个信仰,为自己跟家人拍张好看的照片,写些什么给未来,或许很快就用的上。自己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是否现在已有了答案?

五、科技与自然(Technology and Nature)

疫情让我们远离人群,却也投入科技与自然的两个极端。所有的远距视讯、远距教学、线上娱乐、线上监控,让很多像是剧场这样具有“即时”、“现场”特质的聚集不再,大家更锁在自己的萤幕小框框中。却也有另一批人,发现降低了商业行为跟交通运输之后,整个大自然的环境得以喘息。于是劝告除了宅在家中追剧之外,养盆植物,或是到大自然走走,向它们交换能量,听听大自然要告诉我们的声音。

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太久,自尊自傲到要整个世界来服务我们的生存,用金钱物质衡量所有的人,让人们为了所谓“更好的生活”疲于奔命,忙碌到忘记探问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部分。让不重要的事,填满了生命这段珍贵的时间,也荒废了家庭这个美好的空间。

如果疫情让我们暂时不再如此忙碌,静下来,好好跟自己聊聊,跟孩子聊聊。那些生命中最宝贵的课程,或许正发生在你我家的客厅。Enjoy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