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总想着再五分钟、再十分钟,结果该做的事还是被搁置⋯⋯。究竟要怎么自律,掌握生活作息呢?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日新月异、资讯爆炸,使得社会上的各式刺激、诱惑达到了高峰,吃喝玩乐的多样性大大诱使人们远离身心健康作息。现代人逐渐意识到放纵的生活对身心健康的残害,但要反转这样的生活,需要意志力强大的自律习惯推动。不过,从自律在搜寻引擎上成为热词的现象以及分享自律心得的大量文章中可以观察到,自律是个 21  世纪的普遍难题。

而,为什么自律对人们,不分国籍疆界,都如此困难呢?从创立人智学的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的人性化教育哲学——华德福教育理念来看,很大可能是源自于从小父母教养的方式,让我们缺乏对自己生活安排负起责任的意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过于依赖他人帮我们安排好生活,而失去自我节律生活的能力。


图片|来源

不自律是世代间的恶性循环

从小,父母总希望我们成为一个独立、自律且成熟的人,但往往父母的身教展现以及教养方式,反倒是成了阻止孩子自主、自律且成熟的主因,其中甚至可以观察到世代间的恶性循环。

延伸阅读:从“我”到“我们”:亲密与独立的关系练习题

在我们初备自理的能力时,总是需要比成年人更多时间来处理自己的日常,还时常漏失某些对孩子来说依然繁杂的任务,但往往父母都难以体恤孩子尚未发展到足以将这些日常概念内化的阶段,总是一遍遍的提醒、催促,孩子依然难以跟上父母的期望以及脚步,最后父母便容易怒火攻心,开始对失序的生活环境以及惊慌无助的孩子怒吼,而这些怒吼又再使孩子更加感到绝望,更甚者,有些家长因严重缺乏耐心与觉知,便开始进一步的情绪勒索,实际上对孩子的进展是丝毫没有帮助的,而且也将破坏亲子间的和谐。是既无法建设纪律,更增添负面影响的恶性循环。

我们潜意识已习惯听从、等待他人安排

那,为什么成年人的督促、命令,对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没有帮助呢?因为成年人一再的提醒催促,彷佛就是告诉年幼的孩子:

“你不需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任,这是爸爸妈妈的责任,我们很着急,你听我们所说的做就好了。”

虽然这样的话语并没有明确表示出来,但人们解读他人意思的方式不单单只是使用语言或文字,还加上了许多元讯息(Meta Information),可能是语气、肢体语言等,有时候元讯息带来的影响是深入潜意识的,我们的大脑从小可能就是被这类型的管教植入“不需要替自己负责”的讯息。待我们长大成人后,我们没有自主、自律且成熟的习性,是可以预期的。

推荐阅读:【母亲手信】苏美:孩子的生命是自己的,我只是负责照看

我们将小时候习惯的模式套用在成年后,总是被动地在生活中被推动前进,我们总习惯,甚至盼望,有一个外在权威告诉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这样的权威可以是雇主、政府,告诉我们何时上班、下班、缴税、服膺义务,除了这些看似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外,我们对生活其他没有权威督促的部分,例如饮食健康、运动习惯、自我成长是一概没有能力负起责任的。如此,我们在潜意识中缺乏为自己负责的力量,我们彷佛想退回到幼儿时只需要他人照顾而不需要负责与选择的状态。

然而,缺乏这样特质的我们,一旦成了家长,我们将使用相同的教养模式去养育自己的孩子,新一批缺乏自律能力、不能为自己负起责任的孩子将再次被培养出来,如此重复着“自律无能”世代间的恶性循环。


图片|来源

用自己的力气去做自己的事

但,难道我们就只能囚溺在原生家庭的局限中而不可自拔吗?不!我们绝对有翻转旧有模式的潜能。华德福教育重视让孩子用自己的力气去做自己的事,用以培养一个完熟的人格。而成年的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自己的力气去规划并执行自己的事情,并培养起对生活与自我的责任感。让我们参考并调整华德福教育给予亲子规划生活的建议,来一步骤一步骤地让自己给予潜意识中孩子再次成熟的机会吧!

步骤一:列出自己真实想达成的清晰目标

确实在纸本写下想要达成的自律目标,避免空泛地想,同时确保目标是足够现实而不是太过梦幻难行。

推荐阅读:五个该养成的神级习惯:把目标写下来,暗示你的大脑

步骤二:找他人协助督促,最终目标是将这个督促者内化到自己内心,而不再需要外在的督促者

寻找一个愿意温和地督促自己的夥伴,分享你的目标,并沟通期望被督促的方式。这很重要,若是由不适切的人选担任,反而让压力破坏自己的习惯养成。将自己的计画发布到社群平台上是个选择,但是笔者在此不推荐,因社群平台上的群众督促力量是虚拟的、松散的,培养自律的目标将容易变成求取他人的认可或是自我炫耀。而步骤二一个重点是将外在督促者,逐渐在实践的过程中,内化到自己内心中,最终达到不需要依赖外在的督促者,也可以自行稳定地督促自己完成自律的生活,而自律才是真真切切成了我们内在的特质之一,而不仅是昙花一现的幻觉。

你会喜欢:“没人督促就没动力”找朋友一起运动更适合你的四个理由

步骤三:与适切的督促者一起制定日常计画表

明确细化到每日的日程计画表很重要,越是明确越容易执行与检讨。并与选定的督促者一起制定日常的计画,将想法充分地陈述给对方,并参考对方的建议调整。共同制定除了可以避免过于理想化的计画外,也可以让督促者更明白计画制定的脉络,在未来的培养习惯过程中,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步骤四: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奖励与惩罚,真实的内在能力感将可能会被外在的奖惩所抑制而难以稳定形成

避免各种原因而给予自己外在的达标奖励或未达标的处罚,奖惩短期可能有效,但长远来看,将会阻止内在的动力生成,而使自身依赖于外在的力量。自律的必要条件为拥有充分的内在力量与责任感,外在人事物仅是辅助,关键还是在自己身上,应避免本末导致。

步骤五:关注与解决实际执行时的问题

重新审视后调整日程计画表也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是一遇到挫折、无法执行就放弃通盘计画。重新调整是计画遇挫后是否持续的关键。可以邀起督促人一起思考问题出处,视哪里需要调整,关注与解决执行上的问题,再重回轨道继续培养自律习惯。

步骤六:内在能力边界持续扩展,弱化督促者的介入,逐步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督促者是帮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自律的人,而不是让我们反而依赖起督促者。当自己可以慢慢完成日常规划表,便可以渐渐弱化外在督促者的介入,逐步形成内心督促自己的力量,最终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超越问题、养成自律习惯的关键在自己身上

以上六个步骤,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克服与超越的是我们从小养成的模式以及深深植入潜意识中的观念,这些模式与观念都与我们相伴多年,而多年来的不自律,更可以看出要翻转旧有模式与概念,除了自我坚持不懈地培养外,还需要把生活节律以及责任,全然包揽到自己身上,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耽溺于不自律的生活中不可自拔,也唯有自己,才能让崭新的自己超越往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