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未成年怀孕少女绘本《依莉的娃娃》,一起讨论,为什么我们对女孩的性教育总是习惯用恐吓威胁的方式?

九月底时,彭迦智等人提出了公投提案“人工流产应于妊娠 8 周内施行”。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网友热议。而在“回家吧”,我们除了讨论人工流产中的女性身体自主议题,也同时关注它与家庭性教育之间的关系──我是一个女儿,我今天发生性行为并且非预期怀孕了,我能够跟家人好好地谈论这件事吗? 如果我们发现这题的答案通常是否定的,那么,家的性教育目前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堕胎和家有关:那次,我拿掉了一个孩子

相关主题儿童绘本 《依莉的娃娃》,讲的是一个未成年少女怀孕并且生育下来的故事。女主角依莉有一个洋娃娃叫做黛西。而在 15 岁那年,她有了真正的宝宝。接着,她发现到照顾孩子和陪伴洋娃娃是完全不同的事,那比她想像中还是辛苦得多。

在 goodTV “烤箱读书会”系列节目中,曾经邀请与会孩童共同导读这部绘本。主持人开头就问了现场的孩子,“洋娃娃跟小宝宝,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什么年纪以上的人,才可以有宝宝?”、“如果才十五岁,就怀孕了,她要遭遇什么事?”,最后引导思考, “还是小孩就有小孩,麻烦就大了,对不对?”

我们可以看到,当中不断使用“遭遇”、“麻烦”等字眼引领批判情绪。透过这些引导问答,我们也共同来讨论,为什么我们会习惯以恐吓式的言语执行性教育?并且在怀孕、生育的议题上,我们为什么又时常只针对女孩子做单向沟通?男性则经常不在场,被鼓励置身事外?


图片|“烤箱读书会”节目截图


图片|“烤箱读书会”节目截图

“怎么这么小就来看妇产科”你以为的生命,没这么好承担

在节目上主持人的导读中,从依莉怀孕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她就经历了一连串不幸的“遭遇”。譬如原本想好好准备高中考试,但念书的时间会被压缩;爸爸妈妈原本计画要去度假的钱,全部被妳拿来买婴儿用品;妳的同学开始不喜欢找妳出去、班上的男孩子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妳。

“医院里面的孕妇都是大人,只有依莉是一个中学生。你们觉得其他孕妇妈妈会怎么看她?”主持人提问。“这个人怪怪的”有个孩子回答了。他于是又接力补充:“怎么这么小,还跟我们一样看妇产科。”

在整段讯息中,我们看到主持人不断沟通“当你自己都还是一个小孩,你怎么有办法去照顾一个孩子?”未成年怀孕,只会让你失去原本应该有的幸福,并且,你会让你的家人也开始不幸。

而相信这是很多女孩子从小到大习惯的语境──当谈论到性,面对的都是威胁、恐吓式的言语。

在心理状态及现实层面上都无法承担一个非预期生命出现时,你接下来要面对的生活,的确会非常辛苦。然而当我们今天只是不断地去强调这份辛苦,而没有提出任何预防或面对困难的解方,那并不会真正带给孩子们帮助。反之,孩子们只会开始对此产生恐惧,而非真正的学习──

在理解“为什么未成年不适合怀孕”之前,他们先体验了“未成年怀孕好可怕”;在理解“性行为与避孕的方法”之前,他们先感受到“性本身没来由的羞耻与恐惧”。

孩子们不会知道他今天为什么不可以;而只会知道如果我今天做了,我会付出如何惨痛的代价。发生未预期怀孕时,他们会先想到,我将对家人造成困扰、我的朋友会远离我、医院的人会歧视我,这个世界没有人会帮助我。没有人会再这么喜欢我了。于是,你知道他可能将选择噤声,也可能会用更不成熟的方式去面对眼前棘手的问题。

编辑推荐:禁欲式的性教育:当我们对性的第一个想像,是恐惧

“该念书的时候就不要谈恋爱”你以为的爱情,并不会守护你

我们也继续看到主持人如何导读男主角查理的角色参与。

在绘本中,依莉在发现自己怀孕时,首先向查理告知了这件事。但在那个当下,查理只卸责式地提出质问:“妳如何证明那个小孩就是我的?”接着,他被家人送到亲戚家“避风头”,并且交了新女友。而在一次依莉推着婴儿车上街,看到查理和别的女孩子约会时,她选择走上前,想知道查理愿不愿意看孩子一眼。接着,她发现查理并没有任何关心孩子的意思,只是事无关己地问着:“最近混得怎么样?”


图片|“烤箱读书会”节目截图

节目主持人对此向孩子们提问:“你觉得查理是一个怎么样的男生?”有人回答“不负责任”、“避重就轻”、“一夜情”、“不是真的喜欢依莉”、“他骗她、利用她”、“如果真的喜欢依莉的话他会要那个宝宝、就不会交新女朋友”、“态度不对”等。

延伸阅读:扭曲的华人性教育:男人趁年轻尽情玩,女人的身体是宝贵资产

接下来主持人说了,“好,你们说的都很对。”然后将讨论立刻引导至“所以你们觉得,先结婚再生 baby 比较好,还是先生 baby 再结婚?”于是,在整件事情中,一个男孩子可以如何正确地去面对、承担问题;他们除了“被家人保护、可以避风头”,还可以有什么更好的情感教育方式?这些东西,都不再被深入谈论。

到这里我们看到被忽视的情感教育,包含“这个男孩子为什么不该这样?”、“那如果他不该这样,他又可以做些什么?”以及“除了认份地接受男生的反应,这个女孩还可以怎么面对这段感情关系?”

当主持人将重点拉回到“因为在还没婚姻的时候,你就生了孩子,于是你不会幸福”的轴线上时,我们将无法去处理真实的核心问题。当中像是在说,今天一个女孩子在中学时期就未成年及未婚怀孕,妳只会继续感受到,妳所相信的爱情,并不会在此刻守护着你。这就像我们在成长阶段很常听到的──现在只需要好好念书,不要去想谈恋爱、你们还这么小,怎么懂爱情是什么?这时候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做好学生的本份。

于是,不受控的荷尔蒙,悄悄萌芽的心动与爱恋,都成为一种罪恶。男孩女孩都同样不知道可以怎么面对失控的青春期现场。最后,在不成熟、不确定,总是一片混乱中成长。查理会因此就知道如何变成更好的人吗?伊莉会从此就学会爱人了吗?答案几乎可以想见。

延伸阅读:彩虹妈妈在教会:你总是避谈性教育,孩子怎么瞭解自己?

先结婚再生宝宝,不按这个顺序,就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而在节目接近尾声时,两位主持人为这部绘本的讨论做出总结──

“上帝帮我们设立了次序跟规矩,要先结婚,再生 baby。这个对父母、对小孩都是一种保护。如果违反了这个次序跟规矩,那就要付上很惨痛的代价。”

针对这段话,我们可以讨论家的两个面向。首先,他们沟通了“婚姻是神圣的”,婚前性行为到未婚怀孕,并无法稳固爱情;没有那张结婚证书,你的另一半可以不对这件事负责。然而没有讨论到,今天像查理这样的男孩子,即使结了婚,也不一定是一个好爸爸好丈夫。另外,节目上也不断强调“宝宝应该要有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生下他,他会得到比较好的照顾、会比较幸福。”提示了“双亲核心家庭”才是所谓“完整的家”,而忽视了其他多元家庭面貌的价值。


图片|“烤箱读书会”节目截图

而在沟通“未成年未婚怀孕,将会让你生活会变得很惨”的讯息之下,主持人问了孩子们,“你觉得依莉该生下宝宝吗?”孩子们纷纷说了“不该”、“还没有成年”、“功课会退步”等。当主持人接着追问,“你们说依莉不应该生下这个宝宝,就表示依莉应该怎样?”孩子们回答:“堕胎”。

“意思就是,把宝宝从肚子里拿出来,那宝宝能不能活?那就表示一个生命怎么样?死掉。”

于是,如果你还不能承担,你就不该生下孩子,因为你生活会变得不幸。然而,如果你今天已经怀孕了,你也不该轻易扼杀一个生命。到这里,又用了威胁式的言语,先让孩子们感到害怕,而非理解这件事背后的意义。

我们看到故事最后,女主角伊莉开始对自己自责、对父母道歉。她生自己的气,因为“闯了祸”,所以人生变得不美好。我们也可以从中去思考,为什么在成长过程中,最后女孩们只能回头检讨自己?在上述的讨论中,我们至少看到了,比起解方,女孩子被灌输更多的教育是羞耻、咎责、道德感与恐惧。

延伸阅读:性教育不合格!老师,请不要对我道德规训

对于家中孩子的性教育,我们应该转而让他们先充分了解到一个核心道理──如果没办法养孩子,那我们应该避孕。接着,教育避孕的方法;以及如果你今天真的不小心怀孕了,可以怎么面对,要拿掉或者生下来。比起不断沟通“你会好惨”,我们应该转而沟通从预防,到事情发生后可以如何面对的实际方法。

我们知道这件事从来不简单──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也没有人真正给你正确的性教育──然而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一起找方法。并且正视,它是一个家,从来不该避讳谈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