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孩子一样有什么不好?《俗女养成记》里的陈嘉玲,常常扮演社会眼中的大人样:讨厌前男友,却为了彰显自己大气,硬是包一万二的红包;讨厌老板公私不分,却没有勇气像公司里的年轻妹妹一样拒绝老板。如果,活得不像自己才叫大人,那么当个孩子,任性又脆弱、偶尔闹脾气,有什么不好?

“我做错了什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就是错在,我想要当一个独立的新女性!”

好好做世界眼中的大人?到底哪里错了?为何她努力配合规矩,却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俗女养成记》里,陈嘉玲辞掉了工作,甩掉交往多年、论及婚嫁的男友,没有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她叨念着自己对世界有多配合,同事揪团购,她什么都买,还每个月捐钱给流浪动物,自己却沦落到四不像的地步。

陈嘉玲的模样,就像每个出社会努力多年,却感觉自己一无所获的六年级女孩。世界不允许我们任性,期待我们成熟。于是我们假扮成这个社会期待的“大人”样,明明很讨厌前男友,却为了要彰显自己是个成熟大气的人,硬是包了一万二的红包;明明讨厌老板要自己做一些非公务上的事,却没有勇气像年轻的七、八年级女孩一样拒绝。

做一个新世代的女性不好,假装自己是一个成熟的大人,更不好。


图片|《俗女养成记》剧照

大人是什么模样,39 岁还可以像个小孩吗?

30、40 岁的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焦虑:我 30 岁/40 岁,工作多年、结婚生子(或单身),但觉得自己内心还像个小孩。这种感觉,以为 24 岁离开校园后,就会逐渐消失。但是没有,它一直缠着自己到现在。

你假装自己很成熟,其实心里害怕承担责任,时常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偶尔更露出一点幼稚的举动。39 岁,像个孩子行不行?

根据 2013 年 BBC 的一则报导,心理学家证实,未来对于转大人的岁数定义,应该要从原先的 18 岁改至 25 岁。此后儿童心理医学的门诊,也将扩大招收 25 岁的患者。

你或许会说,那是 25 岁哎,我都 30、40 岁了,应该要有大人的感觉了吧?

伦敦儿童心里学家 Laverne Antrobus 表示:“18 岁就会突然转变为大人的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我的经验是许多年轻朋友仍然需要支持跟理解。”

人们戏称这是个巨婴时代,但我们更应该去细究的是——或许成长从来就不需要设临界点。

懂得接纳自己,就是你成为大人的时候

The Atlantic 在这篇文章中讨论了“何时才算成为大人?”,内文提到:

“成年是一种社会结构,童年也是。但就像所有的社会结构,他们决定了是否需要为自己的行动负法律责任,他们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人们怎么看彼此,又是如何看待自己。但即便拥有差异变化,看似能够用法律、身体发展去划界,‘成年’还是难以定义。”


图片|《俗女养成记》剧照

文章中一位匿名者写着:

“过去,我一直在等待成为‘大人’的那一刻,而我现在已经 27 岁,已婚,独自生活,在一家饭店担任经理,我期待这些过程能让我感受到自己变成大人。但回想起来,我是错的。我不认为当个孩子或青少年会花费我很多时间,我从 13 岁开始工作,爸妈是移民,我就是我们家的翻译⋯⋯我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已经成为大人,只是我们还没意识到。”

我们都有相同的成长过程,经历过迷惘、脆弱、任性、自卑的时候,我们常常以为所谓大人,就该是无坚不摧,但其实真让你成为大人的时刻,是你决定开始接纳自己的好与坏,这一切无关年龄、更无关经历,即便 30、40 岁,甚至是 50 岁,你都可以容许自己有无助失败之时。

如果长大是学会不做自己,那我宁可幼稚

现在的你,还为自己不像个大人而焦虑吗?

The Atlantic 文章中还有一个匿名者这样说着:“我不喜欢‘成人’这个词,像是‘死亡’的同义词,彷佛正在与生命力和自我告别。”

想要立即改变社会的想法,有点困难。老爸老妈期待你有点骨气,亲戚朋友认为你要活得成功霸气,若这就是现代人定义的长大,那么宁可幼稚一点,但是你可以很自在的做自己。或者,由你自己去定义,一个大人可以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