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强迫自己戴上微笑面具,努力不让心中的负面感受现形,但每当遇到好事时,又忍不住心想:“别高兴得太早,等一下就毁了”。这样的想法让你就算要快乐,也快乐不起来。在你亮丽的外表底下,是一颗受伤与自卑的心。

这些年,我谘商过大量的个案中,大概有一半的人符合这个状况。

谘商室外,他是活泼有趣、阳光般的温暖、带给他人正向的勇气与力量。走进谘商室前,他仍看似自信满满,只不过脸上微露阴影。坐下来开始谈话后,能够感受到他的语气中带有防卫,那可能不是他愿意,而是他没办法抛下理智的、社会化的面具。但你若仔细听见那声音中的颤抖,会发现某种声嘶力竭后的无奈,渴望自己还有向外求救的能力。

我们强迫自己戴上微笑面具,努力不让心中的负面感受现形,但每当遇到好事时,又忍不住心想:“别高兴得太早,等一下就毁了”、“我根本不值得被这么好的对待”、“我应该要做到更好的⋯⋯”。

这些想法让你就算要快乐,也快乐不起来。

亮丽的外表底下,是一颗受伤与自卑的心。


图片|来源

《暗黑心智》的作者认为,我们每天都在用“意念操纵”(Mindfuck)的方式,觉得自己会失败、停止让自己追求快乐、认定自己永远无法平静,也就是用负面的想法在控制与限制自己的潜能。

Mindfuck,你可以把它看作是自己在潜意识中聪康自己。

这也容易产生“自我预言实现”。比如说,你越觉得工作会出错,就会让你越感到焦虑不安,而在报告时声音弱小、做不下事情整天查看脸书的通知、忘记老板告知的重要事项,最后导致工作上真的漏洞百出。

推荐阅读:享受不等于快乐!真正的快乐是,每天重复做也仍感觉开心

作者列出七大自我破坏的意念操纵,这些都是阻碍自我的原因,我在这边举出三种在心理谘商中最常见的类型:

1. 灾难式意念操纵:容易想到最糟的结果,虽说是未雨绸缪,但想像的画面已经严重干扰自己的情绪、思考和行为,让我们无法正常生活。

2. 评价式意念操纵:认定他人会用负面的方式看待自己,但更本质的原因是:我们的自卑感在作祟。我们已经先用负面的眼光看待自己了,因此就算再多称赞的话语,我们也只会看到其中一条负面的评论,把它放大,接着脑中陷入无限的批评轮回。

3. 过度正向式意念操纵:外表光鲜亮丽的人最常用的方式。当你看到“过度”,肯定要联想到,他在掩盖另一方面的不足,也就是他可能是个满(怕)负面的人,才需要这么多的正向情绪来补足。

这经常出现在会用工作逼死自己的人身上。因为表面的我们,受到各种社会期待和金钱文化的影响,觉得必须起身前进,不允许自己像是废物,用尽方法塞满内心的空缺,告诉自己要正向、要摆脱懒惰努力上班,再用大量的欢乐社交和长途壮游“好像”跳脱痛苦的琐事轮回。但同时,其实你也正使用正面情绪勒索自己,逼迫着“我一定要变好!”这些时候反而让我们的判断偏离现实。过度正向时,让我们忽略了真正应该多花时间处理的事情,也让我们从自我中抽离。

而不管是哪一种意念操纵,事实上都是为了保护自己。

只是这些让自己奋力起身的意念,若缺乏恰当的觉察与释放,它就也压抑了“情绪”的那一面,只使用“理智”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

当我们不在乎内心的感受时,会有一股反噬的力量站在对立面,虽然“意识”可以强迫自己去做该做的事情、表现的正向积极。但你的潜意识里,始终有个声音呢喃着:“我不快乐。”

“理智”严守义务,极度遵从于社会的期待。这些戴着微笑面具的人,面具下总是嘴角下垂,表面上过着成功的生活,内心却早已分崩离析,而最终,他将被自认的成功所压倒。

你觉得他是否知道自己出现异状?

他肯定知道。

但仍旧会对自己实施“意念操纵”。因为我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法,这套方法在多数时管用,我们也习惯了这套方法。因此在面临更大、更困难,或是这套方法无法解决时,我们仍会持续的使用,也形成困扰我们的来源,这也是所谓的“内在限制”。

至少能让我们觉得一切都在掌控中,不会偏离原本的生活轨道,也就是上述所言之“保护”。只要没有新事物,就没有新危险,也就不需要再花心力去处理。但也成为我们无聊、对生活无感、重复造成困扰的来源。

说到底,我们都是害怕改变的。

过往所养成的思考习惯,让我们经常“从成年人切换到儿童状态。”觉得自己做不到,很无能、无助,拒绝再为自己负起责任,想要躺在地上耍赖。或是反过来,“切换到当初被我们内化的父母状态。”严厉的对待自己,处罚自己,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

只是过去的生活环境与自我条件,和现在已经不同了,但我们的内心还停留原地。因为:

  1. 我们认为自己能够控制“不能控制的东西”。

  2. 我们没去控制“应该控制的东西”。

已经长大成熟,有能力替自己做点事情的时候,你是否也能清楚知道,“自己可以拥有掌握人生的权利?”我会这么问是因为,这是身为小小孩的幼童时期、父母以爱或暴力控制类型、或是成长旅途中迷路的孩子,所不知道的。

我们需要细腻地感受,自己内在角色的转换。

接受负面想法,看见它正在破坏现在的自己。但没关系,它并不会造成真正的伤害──除非你愿意让它影响你。因此,我们不评价它,持续专心于手头上的事情。

推荐阅读:彼得潘症候群:一种叫做不想长大的病

它会漂走的。


图片|来源

最终,让你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感受一致。

也就是,你的外在成人与内在小孩能够相遇,他们可以合作、相互打气、和给予对方所需要的心灵能量。尤其在那些我们对自己说“这我不行”的时候,“听起来就像是举起食指在对自己说话,传达出来的讯息并不是‘没办法做’,而是‘不被允许去做’。他们禁止自己拥有。”

每个人想要的都不同,你的内在真正期待的,也许是和家人的相处时间多一些,也许是工作减少生活变好,也许是找到人生在世的终极意义。

现在,我想邀请你,听听内心的声音:你真正想做的是什么?让你感到幸福满足的是什么?即便现实不允许,但有没有一些妥协的可能性,让两方面稍微平衡?

思考,你的人生定位是什么?

当有了目标,我们才知道这些辛苦是值得的。

当有了方向,我们才不容易在绕路时走失了。

当有了持续前进的勇气,我们才能向内心深处探求,求一个这辈子的渴望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