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婚姻,治疗师建议:我们更应该去着眼中年带给人生的机会,以“好奇、同情、自制”维持情感健全。颠簸中年,尽管充满了痛苦和困惑,但也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拓展视野,有所成长,并且真正长大。

研究发现,营造一段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因素全都与情感有关:如何感知情绪、经验情绪、管理情绪、沟通情绪、将情绪化解至能够回应他人、把情绪与行为和目标调和一致。在本书中,我把与维持情感健全的能力总结为:好奇、同情、自制。

有好奇,我们才会打开心房,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真实感受。有同情,我们才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苦产生共感。

有自制,我们才能控制自己用精准敏锐且更易接受的方式,与人沟通自己的反应。

好奇、同情、自制组成的金三角能引导人走向一种自我能动(personalagency)的概念,不再把自身感受视为伴侣的责任,有助于我们在颠簸中年建立能做出正确判断所需的心理能力。

想找出方法在婚姻中过得快乐,除了看我们能不能有技巧、灵活、弹性地运用情绪,也仰赖其他的能力,特别是有没有办法区别伴侣个人的需求与婚姻本身的需求。中年关系破局,往往发生在忽略了其中一面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以为婚姻就必须压抑个人,于是一再忍耐直到不再管用。或者,有人发现只能用一种零和的生存策略来维护自己的需求,无法把婚姻看成提供安慰和刺激、稳定和成长的资源。

我们在一生中不断透过对照他人的个性来认识自己。理想上,我们并不纯粹做出反应,而是利用与他人的互动来提升自觉,从而深入定义自己,与人形成真诚的连结。像这样反覆在自己与他人的感受之间摆荡,就是个人成长的动力,也是婚姻中成长的动力。只要情感互动健全,作为个人,你会渐渐认识自己,而作为伴侣,你与对方的关系也会更加深化。


图片|来源

但婚姻本身很容易对“谁该为谁的情绪负责”产生误解,其他围绕着婚姻所形成的浪漫观念就更不用说了。几乎可以说,我们最初欢喜迎来两人热情结合的憧憬,最后却跟泥怪一样变形成“谁该为谁做什么”这个代代相传的难题。若是没有人挺身面对,用情感健全的方式沟通并化解挑战,日积月累后终将落入陷阱,以为个人需求和伴侣需求注定不相容,进而认为日常的对抗是动摇不了的现实,无路可逃。

我们在这两种情况中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处理个人情绪的方式,其实严重影响了设想婚姻和参与婚姻的方式。本书后续篇章将逐步探讨许多案例─不单因为这类主题获得的关注较少,更因为个人成长正是通往幸福婚姻最有效的一条路。

婚姻会带来接二连三的挑战,无论靠一己之力或两人同心,都需要付出最大心力才有望解决。婚姻里的诸般情感变化几乎不脱三大挑战:孩子、性、工作,因此书中的每一章都贯串这三个主题。至于如金钱或老化等更具体的挑战,则另辟章节讨论。

我希望有伴侣的人可以一起读这本书,或者至少先后读过,也希望读者都能趁此机会思考三个问题: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想当个怎样的伴侣?这两者如何结合在一起?我的目标是为这些问题创造更多喘息的空间。广义来说,我相信如果能妥善驾驭中年时期那股令人烦恼的澎湃能量,对以下几方面的个人成长,都能有诸多贡献:

  • 成为更有爱的人。我是说真的,这句话意思不是躲回纯真的爱恋之中,偷偷耽溺于暗恋你的瑜珈老师,而是全心投入,渐渐对他人和自己更加宽容、更有怜悯心。
  • 看见伴侣的观点,体认到对方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同等重要。这也代表要承认每个人都有的自恋倾向。把他人看成真实有感情的人,而非用来满足你的需求或你的心理投射的对象。这需要一辈子的努力,永不言弃。
  • 有技巧地表达情绪,而不光是发脾气。婚姻是现成的垃圾场,我们习惯把怀情绪往里头扔,脱口就是抱怨和指责。负起表达自己的责任,在负面互动后积极修补关系,为亲密感铺路。
  • 与你的幻想保持距离。这是指,你必须培养出自觉,意识到行动和想法是两回事,把想像力和幻想当成创意来源,而非用来麻痹自己或作为逃避的途径。
  • 探索对人生的需求,找到克服情绪波动的方式。成年以后,使命感和意义源于两种心理活动─向内加深、向外拓展。中年时期需要把逝去的青春和死亡的呢喃当成燃料,唤醒并强化自我认知、对他人的爱,及与世界的互动。

身为治疗师,我常提供一个建言,如果你的婚姻已经没有指望作为一段安全、关爱的关系,就不该再留在婚姻里。

另一个建言是,维系一段婚姻或许困难,却可能是发展出一种安全、关爱的关系最有效的方法。谁都有权决定与伴侣结婚是否为追求亲密生活的理想方式,但我们也可能在莫名的压力下(例如觉得被逼迫、被催促,没有选择的自由)承担这个决定。在许多谘询案例中,我相信若要追求一段安全、关爱的感情,解决婚姻里遇到的问题,会比离婚更为实际,结果也更令人满足。

延伸阅读:未竟之业:薪资差距,在女性 50 岁时来到最大值

谈了这么多个人在婚姻里的责任,有人可能会误解我支持两个普遍被认同的观念:一是认为成年人(尤其有了孩子以后)有责任认命。那么不快乐该怎么办?转移注意力啊。二是认为“婚姻要下工夫”,有人基于这个立场,把我归类为严格禁欲的阵营,俨然欲望杀手,从性爱到吃饭都得高倡工作伦理。

首先我要澄清第一点,我相信中年感到匮乏的那些事物,全都是值得向往、值得争取的好事:活着的感觉、变化的弹性;去感受、去爱和被爱的渴望。享受亲密关系不该放弃这些事。只是除了婚姻,如果着眼于中年带来的人生机会,我们也该放宽角度思考这些目标。中年给我们机会重新检视自我,为自我负责。中年这个时机不只让我们探索伴侣快乐生活的方法,也让我们衡量我们与自己,以及我们和世界的关系。

第二点是婚姻要下工夫的观念。询问已婚长辈的人生心得,偶尔会听到他们认为最自豪的成就就是婚姻。他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婚姻很少一帆风顺。天知道,说不定有人真把婚姻当成一种创意工程。但是大家普遍排斥把婚姻跟工作相提并论,不只因为这种比喻强化了婚姻会扼杀自动自发、热情乐趣的印象,也因为那不幸言中了我们当下所体验到的婚姻:那些最初促成婚姻的希望和乐趣,到了现在却与实际情况天差地别。

但这种解读完全误判了整件事的核心,所谓的“工夫”并不包含洗厕所这种苦差事,或生产线上那种单调重复、麻痹神经的工作;所谓的工夫,是去面对真实的情感与无助;所谓的工夫,是练习敞开心房,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倾听感受,进行艰难的对话;所谓的工夫,是为了创造亲密关系,鼓起勇气承担风险,诚实表达的同时,也倾听对方的诚实。

一旦不愿冒险,我们就会封闭自己,疏远旁人,如此一来婚姻除了无聊和停滞,很难有其他感受。我们开始告诉自己:“不该这么费事的。”我建议,如果一想到要为关系下工夫就令你泄气,那就权当是为自己下工夫吧。真的,你越少为自己下工夫,别人与你相处就越要花力气(有没有注意到,有些人自己恢复了活力,然后把悲惨留给他人?)只要肯花心思探索内心,与心中的魔鬼角力,回报你的必定是更完满的关系。

中年这个阶段给我们机会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与中年出现的困境搏斗,是认识自我的历程,需要投入每一分的坚忍与毅力,需要平衡你正在经历的强烈现实,并且与现实保持些许的距离,不过最后达标时,会让你对人生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够同情自己、但不至于自私自利,能够感到满足,但也真诚无欺。

许多人会困在一种感受之中:觉得自己的处境既复杂不可解,又平庸得令人无法忍受。进入一段中年婚姻,在与许多庞大力量搏斗之余,我们更加认识了这些力量,这有助于我们对自己和他人展现多一点同理心、少一点责难,同时运用耐心和智慧辨识出个人的道路。

延伸阅读:30、40、50 岁整理术:人生下半场,你想留下什么

我无意劝合某些存在致命缺陷的婚姻,有些婚姻本该结束。相反地,我关心的是中年时期使人苦恼的各种心理状态,这些状态如何教我们保持活力、发挥创造力、信守承诺,过完下半辈子。

颠簸中年尽管充满了痛苦和困惑,但也带来机会,让我们得以认识自己、拓展视野,有所成长,并且真正长大。

本文摘自黛芬妮.德.马妮菲《颠簸中年》。由木马文化授权原文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


《颠簸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