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过“挂羊头卖狗肉”这个成语,但你知道它的典故与中学课本读过《晏子使楚》的晏子有关吗?现今多数人将狗儿视为我们忠实的朋友,然而中国人吃狗肉的传统竟然渊远流长?


1910 年巴黎狗肉店的广告|来源

有天的苹果日报头版头条是这样的:“太惨忍,卖香肉,月屠 500 犬”斗大的标题,旁边搭配几只狗儿断肢的血腥图片,实在怵目惊心。

类似的新闻不是第一次。去年十一月,同一份报纸也刊载了这样一则新闻:有人向动物检验所检举,高雄一家“羊肉火锅店”,卖的其实是狗肉。记者把查缉非法狗肉店的过程,写的有如电影画面。

据说当时动物保育团体打电话向这家火锅店订了“两份火锅、一份炒的”,店家还告诉他们:“每份三百元”。等到店家将“羊肉火锅”送来时,负责的官员与保育团体,一拥而上,团团包围业者夫妇。这个名副其实的“挂羊头卖狗肉”,总算因此有了正义的结局。

延伸阅读:暖呼呼限定!盘点台北四家犒赏味蕾的特色火锅

这几年,中国、韩国,还有台湾,屡屡传出吃狗肉的新闻,形象颇为尴尬。只是,卖狗肉为什么要挂羊头呢?大概是不敢明目张胆,怕得罪了保育团体,也怕触法。但为什么是羊头,而不是鸡头、牛头或猪头?


圆明园的羊首铜像|来源

这大概得从晏子说起。

中学的国文课本中,有篇关于他的故事。当时晏子出使到楚国。因为身体矮小,楚王想要戏弄他,故意开了个狗洞般的小门。晏子见状,悠悠地对楚国人说:“到了狗国才要走狗洞。我到楚国来,不应该走狗洞。”化解了恶意的捉弄。

不过晏子不只擅长外交,在《晏子春秋》还记载了另一则故事。

据说晏子的老板齐灵公特别喜欢看宫里头的女生扮男装,结果这股风气蔓延到整个齐国,街上的女子纷纷换上男装,蔚成流行。

推荐阅读:当忙碌成了流行病:工作与生活失衡,也许是你不够自律

这下齐灵公反而不高兴了。他因此下令,要取缔在大街上穿男装的女子。凡是被查缉到的人,当场还会被割断衣袍。

可是如此严厉的法令,竟然无法见效,齐国依旧流行着女扮男装。齐灵公有点疑惑的问晏子为何如此,晏子对他说:“主公让宫里的女孩子这么穿,却要禁止外头的人模仿,这不就像外头挂着牛头,里头却卖着马肉一样吗?”齐灵公听了这个奇妙的比喻,若有所悟,下令连宫里的女子也不准穿上男装。果然不久后,女扮男装的流行也就退潮了。

这故事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跑进了佛教的典籍《五灯会元》中,只不过牛头变成了羊头,马肉变成了狗肉,“挂牛头卖马肉”也因此成了“挂羊头卖狗肉”。大概是告诉我们,不管是牛、羊、马、狗,只要是肉,中国人都能吃下肚。

吃狗肉的传统既然渊远流长,自然也发展出不同专门知识。五、六世纪左右时,道教出身的医生陶弘景就说,黄狗肉最好,公的尤其好,能够“大补虚劳”。过了一千年,《本草纲目》依然相信狗肉可以“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而且依然强调黄狗肉最好,其次则是黑狗与白狗。不过九月份不能吃狗肉,因为会“伤神”。


十八世纪韩国画家金斗梁笔下的狗|来源

吃狗肉真的对健康有好处?值得提倡?当然不是如此。

我们毕竟活在一个不一样的时代,狗儿早已登堂入室,从动物变成了宠物,变成了许多家庭的一份子。它们因此和牛羊猪鸡,有了微妙的差别。

同场加映:我有一只名叫 Theo 的狗,我很爱它

这事情发生的不算早,就算在欧洲也是近两、三百年的事,比中国人吃狗肉的历史要短的多。但狗儿日渐穿梭在人类家庭与自然界之间,打破了之间的界线,模糊了人与动物的差别。因此,当有人竟然将最忠实的朋友吃下肚时,当然要让许多人讶异。他们彷佛吃出了兽性,也吃掉了人性。



男孩与哈士奇|来源

十九世纪初年有位名为 Ross Cox 的英国旅行家,有次到夏威夷的三明治岛,岛上的原住民热情地拿出丰盛食物招待他们,包括鱼、烤猪、美酒,以及狗肉。Ross Cox 在日记里写着:“一想到没有什么必要理由(plea of neccesity)要吃掉这么忠实的夥伴,我们没有一个人下得了手……虽然,平心而论,它看起来烤的还不错。”

这段话的重点在“必要理由”四个字。尽管看起来烤的不错,尽管或许能够“大补虚劳”,但可以进补的食材那么多,实在不需要把脑筋动到狗的身上啊。假如店门口挂着羊头,还是老老实实地卖羊肉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