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一九一三年,法国农业工程师林格尔曼(Maximilian Ringelmann)对马匹的拉车能力进行了一些测试。他发现到:如果让两匹马同时去拉一辆马车,这两匹马所出力量的总和,并不会等于只用一匹马去拉车 时,该匹马所出力量的两倍。这项发现让林格尔曼感到相当有意思,于是他把同样的实验套用在人类身上。他找了许多人一起进行实验。首先,他让每个人单独拉扯 一条粗绳,并分别计算一人拉绳的情况下,每个人究竟出了多少力。接着,他让两人一组共同去拉扯粗绳,同样也分别算出两人拉绳的情况下,每个人各出多少力。 实验结果显示:在两人拉绳的情况下,每人所出的力大约只有一人拉绳时所出力道的百分之九十三。在三人共同拉绳的情况下,每人所出的力则降至百分之八十五。 当拉绳人数增加到八人时,每人所出的力只剩下百分之四十九。

 

事实上,除了心理学家外,这样的结果不会有人感到意外!学者称这样的效应为“社会性懈怠”。只要个人可以藉团体混水摸鱼,并且不会被直接看穿,这种效应就会浮现。例 如,在龙舟竞赛里会产生社会性懈怠的效应。相反地,在接力赛跑中就不会出现,因为这时每位跑者的贡献完全摊在阳光下。事实上,社会性懈怠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模式;试想,若是只花一半力气就可以,而且不会引人侧目,那么何必要拚老命地用尽全力呢?简单来说,社会性懈怠就是一种共业式诈欺,只不过造成共业的大多 数人都是无心的。这场诈欺就在集体无意识中悄悄地进行,就跟那些一同拉车的马儿一样。

 

当很多人一起拉一条绳子时,每个人都偷懒地少出一点力,这点并不令人意外。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竟然没有人会完全不出力!为什么不会发生这种偷懒到底的情况呢?理由很简单:完全没绩效容易引起他人注意,如此一来,很可能就要承担被团体驱逐或名誉扫地的后果。人类似乎发展出一套敏锐的感应系统,它会帮助我们摸鱼而又不至被举发。

 

 


团体合作,究竟是种助力,还是种累赘?

 

 

走笔至此,我不禁想起一个不知出自何处、多年来却一再被宣扬的主张:团体作战优于单打独斗。这样的理念似乎源自日本。三十多年前,全球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日 本的商品;日人创造出的工业奇迹,吸引了全球各地企业经营者的关注。他们从日本人身上看到了如何以团队合作的方式组织起工厂。许多外国企业开始争相仿效, 最终却是成败互见!这套方法在日本行得通(我认为社会性懈怠效应在日本并不严重),但在欧美那些国情与日本回然不同的地方,却未必行得通。此外,根据截至 目前为止的一些研究显示:由专业背景尽可能各不相同的成员所组成的工作团体,会是较佳的工作团队。这样的研究结果确实不无道理。在这样的工作团队里,个别 的绩效都可以冤有头、债有主地回溯到某位专责的成员。如此一来,便可以有效地去除容许混水摸鱼的模糊空间。

 

社会性懈怠有时也会造成一些令人玩味的结果。在团体里,我们不但可以偷懒,还可以藉此规避责任。没有人会愿意把坏结果的过错揽在自己身上,对纳粹党人进行 的纽伦堡大审便是一个显着的例证。至于话题性没那么强的适例,还有公司的监事会或是行政团队等。在这些例证中,人们为了逃避责任,会想尽办法躲到集体决策 的保护伞里。学者们将这种情况称为“责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然而,有了责任分散的支持,团体会比个人更敢于冒险犯难,这种效应称为“风险转移”(risky shift)。一些研究证实,与一人自行决定相比,集体讨论后通过风险较高的决议相对容易许多。显而易见,在集体决策的情况中,团体成员们会自忖:“万一 失败了,责任也不用我一个人扛。”不过,对于大型企业或退休基金的决策团队而言,风险转移有着不容忽视的危险,它们动辄影响到数十亿欧元的存亡。此外,军 队同样要小心风险转移;如果军方的决策团队里都是一些鹰派,核子大战恐怕就离我们不远了。

 

结论:处在一个人的状态下,跟处在一群人的状态下,人类的行为模式会回然不同;否则就不会有团体了。若欲扫除团体具有的缺点,我们要尽可能地让每个人的绩效都浮上台面。精英阶层万岁!知识精英万岁!

 

 

《思考的艺术》让你知道更多思考的错误

 

 

别让你的思考再短路

〉〉如果员工们只是怕你…

〉〉【爱情研究室】你今天想错了吗?爱情里的八个思考短路

〉〉《如果上班族读了杜拉克,思考就会不一样》你找到自己的长处了吗?

 

 

本文作者:鲁尔夫.杜伯里

资料来源:商周出版

图片来源:来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