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一种经验是,你很想要让某一个人“变好”,可是你越是努力,他越是做不到?就像《我们与恶的距离》里王赦一直希望帮助李妈妈和李大芝,但当事人往往不领情。而其实,这就是江湖上盛传的“拯救者吊诡”。

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经验是,你很想要让某一个人“变好”,可是你越是努力,他越是做不到?

这里的变好,很可能是:

  • 让他从逃避依恋变成安全依恋
  • 让他从没自信变成对自己有自信
  • 要他去面对他逃避的事情
  • 帮他做出,对他比较好的决定

比方说你和伴侣,你透过一些测量之后怀疑他是逃避依恋,你很希望能够把他“变安全”,可是奇怪的是,你越是努力的想要跟他“沟通”,他反而就越是逃跑。甚至,你指出他可能是逃避依恋,你想要帮忙他,他不但没有感谢你还消失得更彻底。

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你和朋友之间,常见的情况是,他带着某种犹豫以及两个选项来找你,并且询问你哪一个比较好。你忠告他 A 选项比较好,苦口婆心絮絮叨叨,可是没想到最后他选了 B 选项。然后你开始怀疑人生,甚至怀疑前一天晚上到底是为何陪他讲电话讲到天明,然后最后他还没有按照他答应你的话来做决定?

拯救者吊诡:你越努力,他越逃避

其实,这样的状况无可厚非。举例来说,最近很红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当中有两幕刚好是在谈这件事情(以下有雷)。

  • 正义律师王赦跑到海边,去找李妈妈。一边帮她推销肉粽的摊车,嘴巴里面念念有词:“让我帮你!”可是李妈妈在告白之后,仍然不领情。
  • 王赦跑到李大芝的公司堵她,要她面对哥哥犯案的真相,她一开始装傻,到后来也做了一些告白,可是最后仍然逃跑了。


图片|《我们与恶的距离》剧照

我想这部片碍于篇幅,所以这两个人当下虽然嘴硬,可是最终都回到原生家庭去面对她们最不敢碰触的主题——大芝回到老家飙骂“要死就三个人一起死!我一个人活下去有比较开心吗?”,李妈妈也一边痛苦一边呐喊“没有人想要养出杀人犯的孩子!”,然后两个人都开始回忆哥哥晓明的过往,最后一家三口围在一起吃饭——可是如果发生在现实社会当中,你可能等不到这一天。

推荐阅读:面向原生家庭:一直到很久以后,我才停止憎恨父亲

在上面两个例子当中,你会发现想要帮助别人的那个人(王赦)很拼命的想要达到某一个地方、或者是有一种坚持希望对方可以配合,可是不管他的执业眼光多长远、不管他们这样的考量“理性上”可以让当事人获得多少的福祉,当事人往往不领情,绕了一圈,只有让拯救者觉得气馁的份而已——奇怪了,怎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就是江湖上盛传的“拯救者吊诡”(Savior’s paradox,好啦这个名字其实是我发明的 XD)——你越是努力的想要把某一个人“变好”,他反而离变好这件事情越来越远。感觉上就像是你在遛狗,狗要跟你往不一样的方向前进,你和狗都一样疲累,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可以达到他想要去的目的地。老实说,你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你却忽略去想一件事情:这个“变好”,是你的需求,还是他的需求?

  • 会不会他还没有打算从逃避依恋变安全?
  • 会不会他在低自尊的世界里面过得很痛苦但是很安稳,所以暂时没有想要脱离?
  • 会不会长久以来他跟渣男在一起,也获得了某一种你没想到的快乐?

发现了吗,当你从你的脉络里面帮他设想了一种“好”,他理性上也觉得这个是对他好,但实际上却做不到(你自己是不是也常常有这种明明都知道但是却做不到的时候?),所以他要嘛现场抗拒给你看,要嘛在答应你之后,却做出了相反的决定。然后你经常会觉得很挫折,为什么努力这么久,却什么都没有帮上忙?

对方不改变其实是有原因的,这边列出两个主要的原因,减少你的挫折感:

  • 这是他长期以来的习惯。他可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自己”,换句话说每一个改变都代表着他必须跨出舒适圈。这个时候,他虽然知道你的建议比较好,可是还是不容易按照你的方式去做。
  • 这是你跟他之间的角色安排。如果你意识到在这一段朋友或者是感情关系当中,自己总是扮演着“很想要拉他前进”的那一个,那么你可能要去思考,这样的一种拉扯对他来说是不是有帮助?还是只是加深了“你是拯救者,他是被拯救者”的角色?若是后者,那么他很有可能继续留在这个“被拯救者”的角色里面——毕竟,他只要持续不改变,就可以持续获得你的关心。

好啦,如果我们知道王赦的做法不一定有用,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身边那些身陷泥淖的人呢?有一种方法就是“妥善的运用”他内心的天秤。

顺着他的毛摸,或等待时间经过

当年我在学谘商技术的时候,我的督导教了我一个技巧让我觉得非常受用,我帮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天秤效应”。根据前面的例子,如果你朋友很犹豫要不要离开某一个烂人,你内心的期待是希望他可以离开,可是他却对对方有许多的留恋,那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1. 劝她离开那个烂人
  2. 劝她继续跟这个人在一起

根据天秤效应,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天秤,当我们面临种种矛盾的抉择的时候,其实是会希望内心的这个天秤可以获得某一种平衡。所以,当他其实是希望跟对方继续在一起,可是你却劝离不劝合的时候,你会陷入一种困境是——当你说一句对方哪里不好,他就会补充一句“可是他对我好的时候还是很好”,于是就会没完没了,搞得好像两个人都在拔河一样。

推荐阅读:

所以,倘若你希望朋友可以放弃这个烂人,一个比较有用的做法是“跟他站在同一个阵线”。他在犹豫,但是他表现出来的样子就像是要和对方在一起,并且原谅他所有的过错和劈腿等等,那么这个时候你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好——认可并且支持他。说这个人有多好、附和他两个人其实很适合,不要轻言放弃,通常这样做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神奇的变化——他会开始谈起这个烂人的一些负面的地方(他可能会说:“其实我觉得他也没有那么好啦,像上一次啊他让我很伤心⋯⋯”开始改变想法)——这个是当初如果你跟他站在反面的立场,你大概永远无法听到的部分。

当事人往往为了维持天秤的平衡,而做出一些选择。当我们过度把砝码都放在某一边的时候,他自己就会去拓展另外一边的可能。在这个例子里面,我们跟当事人一起称赞他的伴侣,等到“他伴侣很好”这边的砝码放满了,他就会自己跳到对面(他伴侣很差),开始数落这个伴侣不好的地方。你的任务,就是让他亲口说出这些话。唯有他能够亲身体会,那么这段对谈里面所获得的东西,他才能够比较机会去实践。这就是“顺着他的毛摸”的做法。

如果你觉得这样做实在是太违背你的想法了,那么另外一个路线就是直接戳破他的幻想,直接和他站在对立面对打起来。

这样也没什么不好,有时可能在冲突过后,他会开始回去会想:为什么他会这样跟我说?为什么他选择不支持我的看法?为什么他那么努力的想要把我拉出这个洞?如果说对方是一个会自我反省的人,那么直接面对面“决战”,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不过,就算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还是需要一些时间让他好好思考和沉淀。

究竟是对谁好?

回到王赦的例子,他分别在路上拦下这对母女谈话,当下的他并没有获得一个正面的解答;可是他的谈话,却在两个人的心中酝酿,才会有后面大芝找妈妈摊牌的情节,所以他就是采取后面这种“等待时间”的做法;但倘若你的朋友是比较没有办法接受这些刺激的,那么“顺着他的毛摸”可能是比较不伤你们感情的方法。

不论是要安慰或者是陪伴一个人,对方往往最需要的并不是你把他从黑暗的洞穴里面拉出来,而是要能够爬下楼梯,在洞穴里面陪他一起哭出来。如果你在帮助你的伴侣或者是朋友的时候总是觉得拉得很累,那么你可能要思索的是,你心中的那个“都是为他好”究竟是满足了谁的需求?他已经准备好要改变了吗,还是从头到尾,想要改变的只有你?

当你能够看清这些问题,或许不只能够看见对方真正受苦的议题,也能够从这样的理解当中,看见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