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心里也有这样的念头:“比起自己所能得到的,我更愿意成就他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里,你觉得自己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成就与幸福。那么你可能正在“过度付出”,消耗自己的能量同时,也造成他人的压力,一起用心理学角度了解“过度付出”带给生活的影响!

公号 ID:knowyourself2015
公号简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的泛心理学。

你内心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念头:“比起自己所能得到的,我更愿意成就他人”,“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他,并且我愿意为此付出,只希望他能有朝一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例如有些父母)。好像,通过帮助他人实现梦想的过程,自己也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成就和幸福。

或者,你有没有曾经觉得,“为什么别人甚么事都做不好?”似乎他们没有你,就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是例如有些父母)。你觉得自己就像个救火员,总免不了奔波在不同的“灾难现场”,所有的事情都要经过你的协调,才能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

又或者,你总是怀着一份说不出来的心虚感,一种始终无法偿还干净的责任感,一种没有理由的愧疚感。这份感觉时时缠绕着你,逼着你不断给予。

如果你觉得这些情形似曾相识,那么你需要警惕,自己有可能是在过度付出(overgiving)。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过度付出的问题。

怎么判断是不是过度付出?

根据 California Psychics(2011),Arylo(2014),Martins(2016)和Beck(2016)等对于付出与给予的探讨,我们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用以区分健康的付出与过度的付出:

1. 你的付出是别人主动提出需要的吗?

一般情况下,“付出”是在他人表达需求之后,我们所作出的针对其所需而提供的相应帮助。而过度付出的人,通常都是无论何时何地,都止不住想要给身边人提供建议或帮助的人,例如,那些迫不及待想要给周围的单身男女青年介绍对象、介绍工作的热心肠们。

2. 你的付出可以允许别人拒绝吗?

健康的付出是以充分尊重对方的意愿为前提的。这种意愿不仅仅指的是对方在什么时间需要什么,还应当包括对方有权利选择接受或不接受我们所给予的东西。而过度付出,则会显现出急切地想让对方全盘接受自己的给予的样子。一旦自己的给予被拒绝,过度付出的人就会愤而指责对方“不识好人心”。

3. 你的付出可以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吗?

过度付出的人,通常会拒绝接受、或禁止他人对自己的给予提出异议。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所提供的帮助,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或者过来人的忠告,是基于自己多年的经验或过人的见解。对方理应感激自己,而不是持有不同意见。而健康付出的人则愿意与对方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并找到合适的对策。

过度付出的人,总是忍不住想要帮助他人规划职业生涯或人生道路。当对方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他就会以“我懂得比你多,听我的准没错”,拒绝他人提出的异议,并唆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

推荐阅读:为你选书|《婚内失恋》原来家人需要的不是付出,而是我的快乐

4. 你是否将他人看作独立的个体?

当他人依靠他们自己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时,过度付出的人会表现得不以为意,并且认为如果对方当时得到了自己的帮助,那么他所取得的成就将远不止现在的这些。而健康付出的人,则会欣赏他人的这种自主性,并能为他人所取得的成就感到开心。

对于过度付出的人而言,自己因为不断被需要而显得不可或缺。他人独立取得的成就实际上是证否了他们(过度付出的人)的必要性。因此,在他们眼里,没有自己参与或付出的事情,就总是有缺憾的,即使看上去很完美,他们也会从中找出一些瑕疵。所以,如果你长期和一个过度付出的人一起相处,你会发现,过度付出的人其实也很挑剔。

5. 这种付出是否只是为了享受帮助别人的过程?

健康付出的人,更能享受“给予”的过程。相反,过度付出的人,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的付出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对方会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如何回馈自己等等。对方的感激、彼此感情的稳固、他人的赞赏与肯定等都是过度付出所追求的结果。

因此,当自己的付出未能得到“应有的”(他所期待的)感激或回报时,过度付出的人会感到很受伤,甚至会有一种“自己一直以来都只不过是被对方利用”的失望和愤怒感。

6. 是否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付出?

健康的付出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付出时间、金钱、精力等等。而过度付出的人,则是可以为了付出,不惜以牺牲自己的需求和利益为代价。这种过度付出的人,同时会在生活中表现对自己需求的忽视。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人,即使自己的份内的事情还没完成,也会先帮助团队中的其他人做完他们的工作;即使自己贷款,也要帮助朋友的朋友还债;即使另一半抱怨相处的时间少,也仍然会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协调朋友夫妻间的矛盾。这就好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坚持要亲身去救落水的人,是一种不顾一切的过度付出。

过度付出的人所表现出的这些特征,使得他们的付出与给予更像是一种无法控制的冲动。因此,他们的行为又被称为“强迫性帮助”(compulsive helping)(Spechler, 2011)或“拯救成瘾”(rescuing addiction)(Beck, 2016)。


图片|韩剧《只想为你》

什么样的人容易过度付出?

1. 低自我价值、低自尊的人

低自我价值、低自尊的人,内心是贬低或否定自己存在的价值的,并且认为自己不值得被更好的对待的。他们会试图通过做一些对他人有益的事来获得一些外在的赞扬和肯定,缓和内心的焦虑与不安(Beck, 2016)。因此,他们也十分在意自己付出之后所能得到的回报,通常表现为:

  • 不用等对方提出需求,就主动提供帮助;同时,如若对方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感激,他们会感到很受伤
  • 如果有人说,“你不需要对每个人付出”,这会让他们很紧张
  • 常常因为过度付出而感到压力或耗竭,也会对此抱怨,如“为什么付出的总是我”

付出和给予,不仅有可能帮助他们得到一些好的对待(如:赞赏),也是他们找到存在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好的对待和存在的价值的渴望,会使得他们更容易过度付出。

这些人还深深怀有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因此,他们会试图通过给予他人支持,帮助他人取得成功,来获得内心某种意义上的成就。这种类型的人,被 Julia Cameron 称为“阴影艺术家”(shadow artists),寓意总是甘于做成功幕后支持的人(Beck, 2016)。他们的表现主要有:

  • 为了助他人实现梦想,不惜放弃自己的,声称“只要我爱的人幸福,我愿为此付出一切”
  • 但如果有机会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又会感到无比恐慌,害怕自己力所不能及
  • 同时,当他人取得成就时,他们的内心又会充满对成功的渴望和对自己能力不足的愤懑。

对于他们而言,给予他人支持,实际上是帮助他们自己实现那些内心想要又不敢尝试的愿望。过度付出,很多时候是源于他们自己对于某个成就的渴望,而不是像他们口中所说的为了成就他人。比如,有些一心想要子女考入名校、功成名就的家长。

2. 有救世主情结的人(Messiah Complex)

有救世主情结的人总是认为,他人一旦少了自己的帮助,就会一事无成。他们会表现出一些自恋的特质,例如认为自己优于他人,期待他人的敬仰与崇拜等。他们待人很傲慢,会不留情面地批评别人,以此凸显自己比对方更有能力、更优秀。他们会表现出:

  • 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唯一一个会能把事情做“对”的人(do things right)
  • 觉得自己每天日理万机,尽管没有一件是真正和自己有关的事
  • 觉得总有无数的能力不足或有困难的人没了自己就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并为此感到苦恼

任何事情,在未经他“雕琢”(fix)之前,都是不够完美的。有救世主情结的人的过度付出,是为了更多地从他人身上获得优越感(superior)、名利与社会认同。

推荐阅读:关系的拯救者情结:付出爱,只为了换取自己的存在感

3. 想获得更多控制权的人

正如我们在高压型控制的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样,有些时候,人们会通过不断地付出和给予,来控制对方或对其进行情感上的勒索(blackmail),例如“我为你付出/牺牲那么多,你难道不应该听从我的吗?”。过度付出是他们施加控制的“谈判筹码”。

4. 提倡无私奉献的东方文化

提倡给予的社会文化也会让人更容易陷入“过度付出”的困境。在我们的文化中,“付出”(giving)被赋予了许多积极的意义,例如,付出是一种利他主义的体现,是向他人施以援手、回报社会的善举。一个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很多时候是以他给予、付出的多少来衡量的。而索取又被贴上了太多负面的标签。

这种文化可能使人为了获得道德上的优势而过度付出,又或者使得人们陷入过度付出而不自知。

过度付出有哪些不良影响?

不同于健康的付出会给他人、社会及给予者自身带来的积极作用,过度付出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1. 对接受帮助的一方而言:

首先,你的过度付出可能让对方感到被轻视(Polewaczyk, 2013)。当你认为对方能力不足或比不上自己时,才会不断施以帮助,而这会让对方感到自己的尊严遭受侮辱。这也是为什么过度付出并不能带来他人的感激或是增进双方的感情。

其次,过度付出也会助长对方对你的依赖。他会把你当做解决自身问题的可靠甚至是唯一途径。这一方面强化了他的依赖性与无助感(helplessness),另一方面也剥夺了他自我提升与成长的机会(Sekendur, 2014),因为所有的问题最终都会由你来解决。另外,你与他之间也很有可能发展成一段“依赖共生关系”。

当你总是过度付出时,其实你的行为中已经包含了一种对对方的不信任:你不相信他有能力处理他自身的问题、你甚至不相信他会学习和发展处理自己问题的能力。很多时候被过度帮助的一方并不能清楚的说出他们感受到的这种不信任,但他们确实能够感觉到不舒服、不情愿、甚至愤怒。

最后,过度付出还会让对方倍感压力(Polewaczyk, 2013)。过度付出的人不允许对方拒绝自己的给予,同时又期望他人及时回报自己。这会让对方始终有一种亏欠感,尤其是当对方觉得你的付出已经超出了他所能回报的范围时。

2. 对自己而言:

很容易理解,由于自己总是付出的一方,过度付出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很容易感觉到关系中的不平等,并会为此感到愤怒和不满。同时,不断付出也会给人带来经济、生理以及情绪上的耗竭感。

另一方面,一旦当你发现自己一时无法照旧给予对方同等的帮助时,内心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愧疚感(Sekendur, 2014),即使客观上你并没有义务一定要付出什么。

此外,当你的过度付出主要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肯定时,你就将自我价值、付出、与他人评价捆绑在了一起。一旦他人对于你所给予东西的负面评价,就有可能会直接伤害到你的自我价值感。这就让你的自我价值感处于一个不稳定的风险状态中。


图片|韩剧《只想为你》

过度付出者如何改变?

Arylo (2014)说,意识到过度付出的负面影响,就像是找到了阻止自己过度付出的暂停键(powerpause)。接下来,你需要从认知与情绪上,做出一些改变。

你可以选择挑战自己的某些认知。例如,你认为“自己这么做只不过是为了对方好”,那么在付出之前,你可以先问自己“ 如果我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回报,对方也不会为此感激我,我仍然会这么做吗? ”

你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找到改变的动力。例如你觉得自己单方面的付出让你感到疲惫。那么你可以尝试对下面的句子进行填空:

“帮助________让我感到很疲惫。如果我不再过分担心他,那我将有更多时间完成________。”

另外,你需要学会健康地付出。健康的付出需要符合以下 5 个方面:

  1. 只对他人明确提出的需求,做出相应的回应;永远不把你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别人
  2. 这种帮助不以获得对方的感恩戴德为目的
  3. 允许别人拒绝你提供的帮助
  4. 愿意倾听他人分享对你的付出的感受,接受他们对于你所提供的帮助的评价
  5. 将他人看作独立的个体,把你们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夥伴关系,而非“救世主”与“受助者”的关系

我们今天对于过度付出的讨论,可能和你想像中有点不一样。大部分过度付出者,内心对自己的感受都是偏向于自我同情的,认为对方更多的是这个关系中的受益者。而事实上,过度付出者需要认识到,自己在以过度付出这种独特的方式,从关系中索取——对方的依赖、他人的好评、自我价值感的满足等等。而这些是会伤害到对方的福祉和利益的—— 首先,他们值得一个学习独立的机会,你不能擅自剥夺了这个机会。

而如果你接受过、或者仍然接受着他人的过度付出,比如“一切都是为了你”的父母或爱人,你也需要意识到、且告诉对方这样做对你们双方都是不利的。有时我们并不那么想要独立,因为我们想要回避承担自己人生的责任,但唯有通过独立我们才能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安全感。同时,注意不要被他们的策略控制,不要产生不必要的内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