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走了,我爸妈怎么办?”听闻我想回娘家待一段时间,老公感到不可思议,眼神也透露出他认为这件事多荒谬。但我不走,我爸妈怎么办?谁来照顾我的父母?

当初结婚后,我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妻子”与“好媳妇”。当时我想,老公在外上班,我本应打理好家庭大小事,让他无后顾之忧。几十年来,日复一日。随着公婆渐渐衰老,身体拉警报、上医院频率增加,甚至行动不便、需人搀扶,这些事都落到我头上;同时,我愈来愈常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两老健康状况变差,旧疾复发、新病再生,我距离家乡遥远,一年顶多回去两次,只得口头叮咛父母。屡屡握着话筒心焦不已,却什么也做不了。

当然,我不是不愿意照顾公婆的身体健康,但我更想花时间照料父母——我的孝顺几乎只能在夫家实践,这件事让我很难受,但我走不了,每当想和老公讨论这件事,总是被莫名的愧疚感笼罩,让我不得不咽下原先要说的话。

自从住进夫家,我好像展开第二人生——重新适应新的家人、新的家庭、新的生活模式。我常常想念父母,怀念全家围着餐桌共进晚餐的景象。我从母亲那里带走一手好厨艺,却几乎没为她煮过菜,彷佛是为了弥补这份遗憾,我每天做晚饭都特别卖力。

一开始,我经常安慰自己,父母生活安好便是幸运,人终究会长大成家,似乎不必时刻惦念,知道彼此状态安稳即可。然而,这个想法随着听闻双亲健康每况愈下逐渐崩解,我次次都想奔回家探望、照顾他们。“妳走了,我爸妈怎么办?”“你照顾吧。”“我要上班啊!”听闻我想回娘家待一段时间,老公以不可思议的语气回覆我,眼神也透露出他认为这件事多荒谬。

但我不走,我爸妈怎么办?谁来照顾我的父母?

上述故事,你或许不陌生。内政部 2011 年资料显示,主要家庭照顾者性别分布以女性的 60.46% 多于男性的 39.54% ;男性照顾者的比例虽逐渐成长,但仍以女性照顾者为多。又根据中华民国家庭照顾者关怀协会的调查,目前台湾约有七十几万名失能、失智和身心障碍者,其中有五成完全仰赖家庭照顾,近三成聘雇外籍看护工,仅有两成使用政府长照资源。


图片|来源

当长照成了家庭主妇的负担

从中可看出,家庭照顾其实隐含性别问题。

故事中的媳妇,除了必须照顾公婆,也心心念念娘家父母的健康问题。她想当称职的媳妇,也想当孝顺的女儿,左右为难。女性婚后,若居住于夫家又没有经济能力,容易陷入范围无限扩大的家务劳动中,难以脱身。

然而,长者照顾不应以性别作为区分。

以往,大众多认为女性较具细心谨慎特质,适合做照护工作;或如上述故事里,主角囿于全职家庭主妇的身份,好像理应担起所有家务事,包含对公婆无微不至的付出。丈夫在照顾一事隐形,可能是来自于“外务/内务”简单二分法的观念,导致丈夫认为仅需在外打拚、成为经济支柱即可,但家务劳动不是无限上纲,妻子也需要照顾自己原生家庭。双方未进行良善沟通的结果,即造成妻子身心俱疲、丈夫无法理解。

照顾容易成为照顾者精神和身体的庞大负担,一方面是照顾者家务繁忙,除了照顾长者,也须打理其他事物;另一方面则是不熟悉照顾方式,许多人是第一次面临协助他人复健或如厕、盥洗,过程中,自己劳心劳力,但却无法让长者无法得到最妥善的照料。

推荐阅读:当老者刺死爱妻,反思台湾长照悲剧的戏剧疗育课

在此,或许要先破除一个迷思——孝顺不是非得亲力而为。

如何和家人进行沟通?能做些什么?

人本来就不是机器,当照顾劳务超出负荷范围,想逃、觉得累都很正常,无须过度愧疚。

故事里这位女性面临的难题,可能是你的缩影,或你曾经看过、听过类似事件。无论是出外工作或家务劳动都有辛苦之处,需彼此体恤与理解,有时候,我们可以跳脱自己原先位置,换个身分去思考,你原先认为“还好吧”、“无所谓”的事情,也许会变得没那么理所当然喔!

送给故事主角以及感同身受的你一些小建议:

如果你愿意,可以试着和配偶一同讨论长者照顾问题,也和公婆、父母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彼此想法,再想出最适合的模式。

推荐阅读:亲密关系里,我们都需要“沟通的勇气”

首先,慢慢开启对话的契机——最好不要在双方为了这件事起争执时“顺便”提出,当两人都在气头上,难以理性讨论,最后容易变成各说各话,彼此都没办法体谅对方;尝试找一段足够充裕的时间,让两人能安静进行谈话,或许睡前是一个很适合的时机。

开启对话后,一点一滴提出你的感受,也适时称赞对方曾有的付出,例如:“我知道你在外面工作很辛苦,但照顾你爸妈的同时,我也想照顾我爸妈⋯⋯”尽量让对方能设身处地站在你的立场思考:“你父母拉拔你长大,我知道你会担心他们没人照顾;但我也心疼我的父母没人在旁边⋯⋯”接着提出你的想法:“我们能不能共同分担照顾工作?”形式有很多种,例如:白天由妻子打理、晚上让丈夫接手;若两人的能力不足以负担,可考虑寻求外部资源帮忙。

政府和坊间提供许多长照资源,例如:居家服务、社区日间照护中心等等,如果有金钱上的考量,也能尝试申请相关补助。让专业工作者进行照顾,不仅可减轻家人精神和体力上的负担,也能将长辈照料得更加妥贴。你们可以尝试循序渐进善用外界资源,避免长辈一时无法接受。例如:先从居家服务开始,让长辈慢慢习惯由外人进行照顾,再接着进一步运用日间照护中心。

让专业工作者分担家庭照顾劳务,家人能投入更多心力在精神层面,和长辈进行心灵交流和对话,减少因照顾产生的冲突,创造良好互动关系。

虽然大家价值观不尽相同,其实都想为这个家尽一份心力。有人认为孝顺就是在父母身旁随时待命、听话行事;也有人觉得精神上的关心更为重要,因此适时将劳动照顾工作交予专业人士。或许,我们可以重新定义和思考“孝顺”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