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越来越糟,市面上有这么多的空气清净机类型,价钱从数千到数万元都有,我们该怎么选择呢?

除了口罩之外,能过滤空气的只剩空气清净机了。但市面上有这么多的空气清净机类型,价钱从数千到数万元都有,我们该怎么选择呢?

其实我的实验室也曾经接过不少家厂商的产学计画,一来是要替厂商检测清净机的清除效能,看看是否可以达到欧盟等级 EN 1822 或 ISO 29463 的标准,二来厂商也希望可以利用技术提升他们的过滤效能。老实说,清净机的技术不外乎是 HEPA、负离子、静电滤网、电浆甚至是比较新的光触媒,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若主要是在密闭空间内使用,根据我们之前测试的结果,即使 2、3 千块入手的清净机,其实一段时间下来,清净的效果大部分都不会太差,少说都会有 85% 以上的清除率。

就我们熟知的 HEPA 来说,技术比较相近的应该是静电滤网,都是以过滤的方式将 PM2.5 去除,若我们选择等级在 H13 以上的 HEPA 或薄膜滤网清净机,基本上 99.95% 的 PM2.5 都可以被过滤掉,效果相当的好。但它们有没有缺点呢?当然有,就是噪音。以它们的过滤设计原理来说,是用很细的滤网层层堆叠起来后,让它的过滤效能达到让 99.7% 以上的 0.3 微米颗粒完全无法通过,这就很像我们戴了很多很多层口罩是一样的道理,为了要让我们可以吸得到气,我们是不是需要花比较大的力气去呼吸?所以,这类型的空气清净机也是一样,当然它们就会有一个相同的缺点,功率消耗较高,比较费电,噪音也较大。

另一方面,负离子和电浆的清净机技术比较相似,它们都是可以被归类在一起。原理都是把空气经过的电流电场作用,使得空气微粒带有电荷。产生电荷后,把空气吸回去以正负极的原理过滤,达到空气过滤的效果。这种技术推出时,因为效果不错,很能将过敏原去除,而且没有什么噪音的问题,曾经一度要淘汰HEPA,横扫各地市场。然而,后来却发现透过这种技术过滤的空气会有臭氧释放的问题,这又延伸出了另一个安全性的问题,因为臭氧是毒害气体之一,吸多了会造成过敏加重、胸闷甚至呼吸道发炎等症状。

把光触媒结合到清净机上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光触媒的原理主要利用二氧化钛当做催化剂来与紫外光做反应。二氧化钛本身具备稳定度、无毒等优点,而且价格较便宜,是一个环保又实用的材料。而当二氧化钛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光触媒能把光能转为化学能促进有机物分解包括悬浮微粒和空气中的 VOC 化合物(甲苯、甲醛、氨类)臭味,进而达到去污、除臭等效果,根据我们实验室的技术报告,光触媒也可以将PM2.5表面的细菌或一些有毒化学物质破坏,分解转变成对人体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目前光触媒仍属较新技术,产品选择性仍有限,若知名大厂可以将光触媒等技术开发在HEPA的清净机上,空气过滤的效能不仅会大增,也是给民众健康的一大福音。

除了以上原则之外,噪音、省电、耗电量也是大家在购买的时候最关心的项目,在挑选时可留意空气清净机上是否有台湾本身的节能标章,代表能源效率比国家认证标准高 10∼ 50%,或是拥有美国环境局认证的 Energy Star 能源之星认证标章,不但有效节能,更是节省民众荷包的一大方法。

外出活动,记得挑时间

基于 PM2.5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环保署自 2016 年 12 月 1 日整合原先的空气污染指标(Pollutants Standards Index, PSI)及 PM2.5,改采美国的空气污染指标(Air Quality Index, AQI)。教育部亦依据环保署“空气污染防制法”相关规定,于 2017 年 7 月 3 日修正“高级中等以下学校及幼儿园因应空气品质恶化处理措施暨紧急应变作业流程”,明订空污停课标准,台北市近日也已公告施行。

但一般来说,外出活动真的需要看空气品质,而且最好挑一下时间,比如说,上午 7 点到 10 点、下午 5 点到 8 点,因通勤车流量很大,同时包括汽车、机车、公车等,PM2.5 与二氧化氮浓度都会局部超标,而下午 1 点到 3 点之间的臭氧浓度则为全天最高。所以这些时间如果人在户外,尽量搭乘大众运输系统,也尽量不要在街道上行走,以免长时间曝露在污染环境中。

另一方面,在这些高污染的时间进行户外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以一般正常呼吸来计算,每分钟大约可吸进 7 至 14公升的空气,但如果是跑步,1 分钟就会有 50 公升的空气在我们的肺里面,很快就增加了暴露于 PM2.5 等有毒物质的风险。近几年来,路跑风气盛行,但为了自身的健康着想,运动前“一定要确认”当下的空气品质,而且运动的时间还是必须再斟酌,或是选择在室内运动,至少有空气清净机做陪伴,比直接吸入脏空气要来得安全许多。

不过,空气污染真的无所不在,最好的防护其实是不要再污染环境,例如不抽菸、不烧香、不烧纸钱、少开车、少炒菜、不烧烤、不要放烟火⋯⋯但可能做得到吗?

回到家多做这些事,减少 PM2.5 持续污染

每天,尽管时间长短不一,但我们都会暴露在外面的脏空气中,我们的脸颊、皮肤、毛细孔、头发、四肢、衣着等,就像是一个磁铁般,会把我们在户外接触到的 PM2.5 吸附在上面,在返家的同时,也一并带到家里污染室内的环境。所以,当我们回家后,除了脱鞋之外,为了减少 PM2.5 持续污染毒害家中环境,以下 3 步骤是我们一进家门立马就要做的事,而且顺序还不能错唷!


图片|来源

1. 开启空气清净机:

切记,空气清净机的摆放位置很重要,只要抓住几个摆放原则,使用哪一种设计的清净机其实差异并不大,但前提是“摆放的位置”。

首先,清净机一定要靠墙,清净机排气孔正上方不能有阻碍物,必须直对天花板。另外,清净机的摆放位置必须要临近污染源头,像是门口、窗户或是厨房内。而且对应的坪数一定要足够,不然清净机会一直不断的过滤,但因效能不足,滤了半天都只是滤心酸的,而且还很浪费电。

至于空气清净机是否要全天 24 小时都开着呢?目前线上的清净机均配备有自动化控制系统,室内空气品质若净化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自动转成低功耗的模式,耗电其实不多。但若真的要做到“极省电”的状况,有人在家时才开启也是可以的。

2. 换下外出衣物:

身上穿的衣服与裤子拥有最大的表面积来包覆我们的身体,前前后后、从上到下全部都是,但整天暴露在肮脏的空气下,可想而知身上的衣着一定黏附了为数不少的 PM2.5。所以,回家开启清净机之后,站在“空气清净机可过滤的范围内”将衣物脱下,顺便拍抖掉可能吸附在衣服上的灰尘和 PM2.5。换下的衣物除了马上丢进洗衣机之外,若是像外套类这种可能会穿几次再洗的衣物,实际上是已经接触过外在空气的“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等级,记得一定要集中管理,把它们放在专用的收纳空间里,累积数次后再清洗。

3. 洗头、洗脸、洗四肢:

换完衣服,再把脸与四肢清洗干净,这样就可以把大部分的 PM2.5 去除掉,让我们皮肤上的毛细孔不至于被堵塞,也就不会这么容易生粉刺或长痘痘了。但在睡觉前还是会建议大家去洗个头,除非你能接受装满 PM2.5 的头发在枕头上滚来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