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挑片,挑一部在战地里记录真实的片。《私人战争》讲述知名战地记者玛丽科尔文(Marie Colvin)的真实故事:“如果你不能阻止战争,那就把战争的真相吿诉世界。”

文|思想坦克/詹宇

耳边的轰然爆破声在戏院里只是娱乐,然而,在被世界遗忘的某个远方,那震耳炮声却可能是最后的音符,一再勾动着令人胆裂魂飞的恐惧。

《私人战争》(A Private War)描述美国知名战地女记者,玛丽科尔文(Marie Colvin)生前最后 10 年的真实故事。2012 年 2 月,科尔文深入战火猛烈的叙利亚霍姆斯,为了直播叙利亚政府军残杀百姓的画面,冒着因讯号而曝露位置的风险,当临时新闻中心果然遭受政府军的攻击后,国际记者逃命急撤,她与摄影师夥伴是唯二留在现场的西方记者。

“我不能抛弃他们,我要让世界知道这里还有两万八千名百姓即将被屠杀!”

勇敢并非不害怕,而是带着恐惧勇往直前;带着死亡的恐惧,更需要无比坚强的信念。

英雄电影的真实故事总是动人的,《私人战争》在片长 111 分钟的声光震撼与内心感动之外,让我们见识到战地记者这份勇者的职业,也认识了可敬的玛丽科尔文,思考战争的罪恶并珍惜幸福的台湾,这些是观赏此片超乎票面的价值。


图片|《私人战争》剧照

“我说的话不要成为纸上墨水,希望全世界都能听到我的遭遇!”剧中的女性难民对着振笔疾书的科尔文,哽咽地说着她五岁女儿的惨死,与她和手中两岁女娃每天在饥寒交迫下无止境的死亡威胁。

这名导演马修海涅曼(Matthew Heineman)亲自走访难民营找来的难民演员,不是背着电影台词,而是真实说出她的亲身经历,饰演玛丽科尔文的女星罗莎蒙派克(Rosamund Pike)戏外表示深感震撼。

战地记者书写的战争文学作品,是文学景观中以血凿火砌而成的一道特殊地平线;他们的武装不是纸笔或相机,而是眼睛和灵魂。

推荐阅读:访问过塔利班与 ISIS!战地记者张翠容:西方霸权何尝不是恐怖主义?

“如果你不能阻止战争,那就把战争的真相吿诉世界”,这是战地记者永远的格言,也是本片阐扬的信念,科尔文也是秉持这信念才能克服战争创伤,重回战地记者的第一线。

“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我们被世界遗弃?”片中的百姓如此哀嚎,这是战火焦土中,千万平民最无奈的悲怆哭喊。相对于科尔文在片中感叹:“政府不会感觉战争可怕,因为他们不像百姓会被杀,会痛失家人。”

战争的罪恶不只是造成毁灭与无辜伤亡,最令人发指的是下令士兵强奸所有妇女这类对人性的摧残蹂躏。当这些惨绝人寰的真相被揭露,希望能迅速引起世人的关注与协助,战地记者宛如战场上的目击证人,他们高贵的灵魂与无比的勇气,才能让世界看清独裁暴君只手遮天的谎言。

当今战地记者的处境日益险峻,参战方往往不再视记者为中立者,反而敌视甚至当作潜在的人质筹码。科尔文在战地,不是在外围绕一圈后躲回酒店发发稿子,而是在枪林弹雨下英勇挖掘真相。


图片|《私人战争》剧照

“有老的战地记者,也有勇敢的战地记者,但没有又老又勇敢的战地记者。”片中这句台词道出战地记者的宿命,我想也适合刻在她的墓志铭之下。

推荐阅读:卧底采访记者第一人 Nellie Bly:我装疯卖傻,只为记录世界真实

超乎常人的高压与创伤,菸酒似乎是科尔文的“精神食粮”。经历过无情烽火与扭曲丑陋的人性,可以想像她的晚年不再被战争摧残,却很可能深受菸酒的戕害,连想到马偕博士的座右铭:“宁为烧尽、不愿锈坏”,不禁相信殉职于战地是她最好也最后的一笔。

剧情终结于科尔文倒在断垣残壁的水泥房,断气在爆裂巨响之后,空拍镜头缓缓拉远,宛如科尔文穿梭于沙场的灵魂总算慢慢升天。片尾附带一段段她的报导事迹的静态画面,特映会上所有观众屏息观赏到最后,无任何人先行离席,这似乎是对玛丽科尔文的一种敬意。

战地记者的真正勇气,是在战场上逼出勇气、杀出重围,只为了带出真相。

走出位于西门町的戏院外,天光下人来车往,圣诞节刚过但一如往常的平安喜乐。此刻,在被世界遗忘的某个远方角落,信奉另一个天主的千万男女老幼,可能正当命悬一线,那不是电影画面,而是他们的日常写照。